历史百题(67) 古代剧场拉杂谈(6)

网居

<h3>        在古代,我国剧场发展的经历与戏曲艺术发展密切相关,以戏曲而生,半戏曲发展。追溯历史,戏曲起源于汉代的“百戏”,当时应当属于广场艺术,类似于老北京天桥的杂耍,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演出场所。到隋唐时代,参军戏、歌舞戏逐渐进入了庙堂演出,由此诞生了很多寺庙剧场。戏台的顶上出现了可以遮风避雨的棚子,于是被称为“乐棚”,尔后,在达官贵人府邸中的宴客厅,就设有专门的表演舞台,被称为“锦筵”。至此,戏剧才算是有了室内剧场的样子。</h3></br>         到宋代,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和宵禁制度的取消,演艺事业大为兴盛,演出场所从寺庙和豪宅逐步走向了民间,出现了所谓的“勾栏瓦舍”——勾栏、瓦舍均出自佛教的经书,勾栏原指用于欣赏音乐的佛教建筑物,瓦舍则原指僧房。可见这一时期的民间剧场都是模仿寺庙建筑来建造的。那时的勾栏瓦舍并没有瓦,而是简易的木结构棚子,戏台对面从里往外逐层加高,围着木制的观众席叫腰棚,观众席里每个观众都有座位,没有站着的,座位不编号,先到先坐。其中正对戏台位置较高的看台叫神楼,供奉着神灵牌位。观众席里最上等的座位叫青龙头,一般供达官贵人坐观。勾栏的一面有门,供观众出入使用。勾栏外,则悬挂着写有艺人名和剧目的“纸榜”,入场处有负责售票和检票的工作人员。南宋吴自牧在《梦粱录》中说:“瓦舍者,谓其‘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因此不难看出,瓦舍其实指的是观众,而勾栏则是指戏台周围的各种栏杆。 <h3>       由于各个勾栏里的设施不一样,所以演出的内容也是不同的,表演的形式包括杂剧、滑稽戏、说书、说诨话(类似于现在的相声)、歌舞、傀儡戏、七圣法(魔术)、踢弄(杂技)、蹴鞠、相扑等节目。据考证,当年的临安城里就有上百家勾栏瓦舍在演出,每个勾栏里都有数千或数百名观众在看戏。演出是从早演到晚、从春天演到冬天的,全年不间断,好不热闹。按此估算,当年临安城里每天看演出的观众可达2万至5万人,一年观众累计达700万到2000万人次,可见当时的演出获得的观看率有多高。由此可以认为,勾栏瓦舍是宋代经济发展后人们追求精神生活享受的见证,它满足了不同阶层、不同职业、不同年龄层次和不同爱好观众的需要。</h3></br>         由于木结构的勾栏瓦舍经日晒雨淋后会出现损坏,且带商业行为的娱乐场所因其简陋、临时的性质,因此使用时间有限。元朝的《南村辍耕录》曾记载过勾栏倒塌、压死观众的不幸群体性事件,所以在元代开始,砖木结构的庙台慢慢取代了勾栏。         到了明代,剧场和寺庙的融合重新变得紧密起来,很多寺庙都被用于戏剧演出。同时明代的戏剧舞台布景更加繁复,对于戏台的要求更高,对于专业剧场的需求也更加迫切,因此,戏剧开始从露天走向封闭场所,在这一时期,茶楼、寺庙、饭店都陆续承担起了剧场的功能。         到了清代,剧场的发展达到极盛时期,出现了大型的观演建筑。比如北京颐和园中的德和楼大戏台。戏台高达三层,雕梁画栋,上下相通,还有精巧的机关设计,可以满足演员“上天”“入地”等的需求。戏台的中间一层挂着“出将”“入相”的布帘,中间有一块绣着剧团标志的幕布。观演区有头等座、贵妃床等设置,等级森严。在民间,特别是在北京、天津等大城市中,出现了会馆戏台,比如北京的湖广会馆、天津的广东会馆等。会馆戏台与它所属的建筑有机组合在一起,为求学、经商、宦游之人上演家乡戏。清末民初,茶园剧场也曾兴盛一时。虽然要买票观看,但是票价相对便宜。普通百姓在茶园喝茶、聊天,顺便赏戏,贵宾也可在包厢里边谈生意边看戏,使用率也挺高。         无论中国古代剧场外在形式如何变化,其核心的舞台,历史上一直没有发生实质性的改变。和西方半圆形的剧场不同,中国的传统舞台是三面观看的伸出式舞台,观众从正面和左右两侧环绕着戏台,演员在戏台的正中进行表演。这种演出舞台最大限度地将观众与演员的距离拉近,增强了观众与演员的亲近感。反过来,由于舞台相对较小,决定了表演时只能采用少量舞台装置,而不可能运用大体量的逼真效果的写实布景,因此对戏剧的形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总而言之,总结起来我国古代的剧场发展有这么几个过程,第一阶段:借助自然场所(如宛丘)——天然剧场;第二阶段:殿堂厅室、庭院、广场、神庙、街道等;第三阶段:古戏台的出现及演进(如露台、舞亭类戏台经历了由四面观—三面观—一面观的发展脉络);第四阶段:专门化剧场——勾栏出现;等等。<h3> 部份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h3></br><h3>(谢谢您的阅读、关注、转发)</h3></br>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0MDE1OTQyMg==&mid=2651703515&idx=1&sn=0941536fd6d8859308eade2539e6e0e5&chksm=f2e6770ac591fe1cc214b05bd7023a313968305ff708b2684a0501c33df28d876f2911c8ede8#rd"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