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与照相结缘,是后来的事。心向往之,很早。久待而不达,对所有人来说,都是常有的事,并非我一人如此。</p><p class="ql-block">照片的魅力,源于参军的小叔。每一张帅气、威武的军人照片,从寄回家的第一刻起,不知流转了多少双手,羡煞了多少双眼。小叔喜照相,从1972年入伍,6年时间里,定期有单人照、战友合照寄回,每换一个地方,必有一张带有地点标识的照片。各种照片,大大小小有几十张,其中竟然还有两三张后期人工上彩的,色彩鲜艳,红扑扑的脸蛋,翠绿色的军帽,外加鲜红的五角星和领章,格外惹眼。</p><p class="ql-block">从我开始记事起,看小叔照片是一种奢侈的享受,也是炫耀的资本。装在玻璃镜框里的一张张照片,我随时都要盯上半天,浮想联翩。孩童的梦想,就是啥时候,我也能照一张神奇的照片。</p><p class="ql-block">实现这个梦想的机会很快来临。小娘要出工劳动,无暇管孩子。比我小6岁的堂弟就由我来带。1977年,他刚满周岁,恰好有串乡上门照相的。小娘让堂弟坐在木制四方无轮童车里,7岁的我,右手握塑料小手枪,左手扶着童车,站在童车旁。满心欢喜、神圣无比的我,认真的配合着师傅,圆睁着眼睛,表情严肃,绷紧嘴唇,心情无比的激动。</p><p class="ql-block">谁知半月后送来照片,我们俩合影的照片失败了,没有照成。只有胖嘟嘟的堂弟,乐呵呵坐在椅子上,左手握苹果,右手高举的照片成功了,动作与神态配合的好,抓拍精准,一度传为佳话,几年热议不已,堪称照片中的经典作品。</p><p class="ql-block">相片没有照成,让人懊恼不已,但照相的经历和复杂的心情,却如雕刻一般记忆深刻,更加向往第一次上相。</p><p class="ql-block">初中毕业,终于留下了人生第一张照片。升学考试,要办毕业证准考证,必须贴照片。照相的人是大哥的同学,在黑龙口照相馆工作,外出照相带暗室操作,<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个人连轴转。</span>我们当时的班级合影和证件照都是用海鸥120机子照的,水平还不错。我趁机多照了几张,因为着急要用证件照,等不及送相片,大哥用自行车驼着我,取相时还少收了不少钱。班级合影当时没钱买,工作后,却在单位老教师手里要到了。</p> <p class="ql-block">龙山上学,课外兴趣班,我义无反顾的选择了摄影。贠清辉老师教我们练习照相,首次接触认识了黑白摄影,从相机、胶卷、三角架、相纸,到曝光的原理、构图的技术、景深的概念、光圈与快门的配合、动态与静态的搭配,以及后期冲洗的暗室操作,全程接受了照相的基础教育。</p> <p class="ql-block">有了基础之后,便是练习。外出随意拍照,回来练习冲印,虽然不是很清晰,总算自己照出来了影像。</p><p class="ql-block">1988年寒假回家,在陕北当包工头的土豪表哥,有一台120相机,不会使用,有些故障。我和大哥骑上自行车,冒着冰雪,连滚带爬赶到蓝田,改乘汽车去西安解放路维修。故障不大,操着南方口音的一男一女,叽哩咕噜对暗语,隔一晚上,很轻易地糊弄了我们二十几块钱。购置了胶卷相纸和冲洗药水,便返回了。六年后我的虎丘相机摔坏了,还是找到解放路维修。这一次就没有上次幸运了,还是南方人,说好50元。隔天去取,拆的相机都装不到一块了,说无法修好,只有报废,也不收维修费了。估计是拆了零件给别人维修了,老实的乡里人只有自认倒霉,重买新相机。</p> <p class="ql-block">虽然买了冲洗的显影粉和定影粉,却没有曝光箱,寒假期间轰轰烈烈的照相活动并未兑现,只是略微显摆了一番操作,在乡村引起了一阵骚动,便没有了结果。</p><p class="ql-block">工作以后,面对闭塞的乡村,交通不便,群众想要照相办事甚是麻烦。当时的我瞅准了商机,直接购买了一台虎丘135国产相机,它最神奇的是可以多次曝光。这样一个奇妙的功能,吸引了众多年轻人。毕业照为我扩大了影响,寒暑假我也串乡照相,为自己挣了工资之外的第一桶金,也为自己贴上了“照相的”标签。从此,我有了工作之外的另一个身份,照相师傅。这个标签一贴就是几十年,直到手机普及,人人都是摄影家,才逐渐淡出人们视野。</p> <p class="ql-block">农村人照相,更多的是应用的需要。比如结婚证要夫妻双方合影照片,办二胎准生证要母女合影照片,这些照片只是一次性应用,而且往往催的急。于是,我那个束之高阁几年的海鸥120相机,派上了用场。因为等不急,多数人都是当天甚至几小时之内就要照片,就全包了我一整胶卷照相。我自制了一个曝光箱,大白天没有暗室,窗户蒙上被子。暗室里没有红光灯,窗户周边漏光,使得房间一点也不暗。实在光线太强,只好放在被窝里,双手伸进去摸索着操作。没有计时器,全靠心里默默数秒计时。两只碗,分别盛装显影液和定影液,双手在碗里反复卷动胶片,闭上眼睛,心里数秒。时间一到,进入下一个程序。这个数秒基本功,练的是炉火纯青,四五分钟之内,相差不到五秒。照完相,进入临时暗室,冲洗胶卷。定影后用灯泡烤干,便曝光印相。这个环节,全凭经验把控,掌握曝光量,再经过显影定影,将清洗后的照片贴在玻璃板晾烤干,玻璃板起到上光板的作用。设备简陋,很是因地制宜,但真的解决了许多人的急难愁盼,自己也很陶醉其中,每每如此,视同创作,乐此不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