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国庆度假(1)

土木

<p class="ql-block">9月30日下午2点多,我们从西安出发,一路畅通,尤其是华阴至大荔(S13)段高速,三十多公里似乎是我们的专道,双向没有遇到一辆车。4点多到大荔宾馆。</p> 大荔南湖 <p class="ql-block">10月1日上午8点,我们按前台服务员推荐,前往距大荔县城10公里的的南湖。</p> <p class="ql-block">此时尚早或此地离大荔县城较远,偌大的湖区几乎没有游客和晨练者。我俩绕湖边走了一圈,偶见一对夫妇带小孩玩耍。老贺捡了几块石头,打起了水漂。</p> <p class="ql-block">南湖边一组廊桥为其添色不少。晨曦下,亮黄的琉璃瓦和白色的桥基醒目晃眼,湖水微波粼粼,景色亮丽明快,温暖悦目,诱人展露才艺。</p> <p class="ql-block">景区设有西北足球训练基地。场内有小学和中学生两个队正在训练基本技能。我们观看了一会儿,老贺说,垫球都不过10个,基本技能还不入门。</p> <p class="ql-block">阳光明媚,秋风拂柳,绵柔清爽。楼台亭榭,芦苇飘荡,翠鸟啼鸣。在美景中,晨练行走1个多小时,神清气爽,腰腿轻松。离开景区时,有位卖手工编织花朵的大姐孤零零座在摊位边。老贺感叹老乡不易,30元买了支花,为她生意开张。</p> 丰图义仓 <p class="ql-block">上午10点左右我们来到位于大荔城东17公里的丰图义仓。</p> <p class="ql-block">丰图义仓广场正中矗立着阎敬銘雕像,地面上石刻着后世众人对其的评价:大公无私、勤政为民、刚正不阿、两袖清风。</p> <p class="ql-block">广场一侧有群众在高歌“我和我的祖国”。</p> <p class="ql-block">丰图义仓建筑格局为城中城,分内城和外城,外城坐东朝西,夯土筑城,是义仓防御的第一道防线,内城以仓墙合一的建筑形式构筑,兼具防御和仓储双重功能。外城外西边原设有护城河,其余三面是陡峭悬崖。</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丰图义仓建在高高的土崖之上。内城座北朝南,高14.89米,东西长133米,南北宽83米,总面积。11039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仓内设85个储屋,可储粮5200吨。</p> <p class="ql-block">内城院内有粮食历史文化馆和阎敬铭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据解说员讲,粮食历史文化馆院内两棵石榴树是当年栽下的,已有140年高龄。</p> <p class="ql-block">粮食历史馆主要陈列:仓储制度规定、各类粮食标本及产地、全国各地粮票及粮食储存计量器具等。</p> <p class="ql-block">粮食储存与计量器具</p> <p class="ql-block">全国各地曾使用的粮票。</p> <p class="ql-block">各种粮食作物标本和产地、特征介绍。</p> <p class="ql-block">阎敬铭纪念馆展示了阎敬铭的生平经历,业绩和趣事书法等。</p> <p class="ql-block">阎敬铭(1817年~1892年),陕西大荔县赵渡镇人。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考中进士。光绪八年(1882年)升任户部尚书,兼任兵部尚书,九年(1883年)任军机大臣,十一年(1885年)又任东阁大学士,仍管户部,十四年(1888年)因病离职调养。十八年(1892年),卒于山西寄寓,追赠太子少保。</p> <p class="ql-block">丰图义仓防雨防潮设计独特,其墙顶面由青砖铺成,四周高、中间低。雨水汇于中间,流入水槽向院内排去,避免雨水积存、渗水,渗蚀墙体。仓院场地也是四周高、中间低,水集中排出院外。每至雨天,从仓墙到院内,雨停墙院即干。</p> <p class="ql-block">大荔现存古迹清仓、宋祠和唐塔,后两个没有对外开放观赏。</p> <p class="ql-block">宋岱祠和唐塔。</p> <p class="ql-block">丰图义仓的顶层北边正中设有朱文公祠。</p> <p class="ql-block">南宋朱熹最早提出建立社仓制度,社仓与义仓同属民仓。民办仓史界奉朱熹为祖师爷。该祠室内展示有朱熹墨宝“孝”“廉”二字,室外有慈禧龙虎二字。</p> <p class="ql-block">这是1992年大荔县建设的粮仓。</p> <p class="ql-block">“天下第一仓”为慈禧太后当年的夸赞。</p> 司马迁祠 <p class="ql-block">10月2日早8点左右,我们离开大荔前往韩城。一路畅通,9点入住韩城国际酒店后来到司马迁祠。</p> <p class="ql-block">司马迁祠位于陕西省韩城市南十公里的山岗上,它东临黄河,西枕梁山,芝水萦回墓前。其开势之雄,景物之胜,显示出司马迁的伟大业绩与高尚人格。</p> <p class="ql-block">司马迁祠前广场有一组三皇五帝和秦始皇石雕群,简要提及司马迁之前历史轮廓。</p> <p class="ql-block">景区门口,锣鼓队在“我爱你中国”的乐曲中挥洒着激情,展现着节日的欢乐。</p> <p class="ql-block">我们请了位解说员,老贺邀请了排在我后面的夫妇俩和一对姑娘与我俩一同游览。</p> <p class="ql-block">花季少女充满活力,给我们增添不少乐趣。</p> <p class="ql-block">司马迁生于陕西韩城,童年过着贫苦的生活。9岁时随父迁居长安。从孔安国学《尚书》,从董仲舒学《春秋》。后继承父业为太史令。</p> <p class="ql-block">公元前104年,司马迁动笔写《太史公书》。公元前99年,他为投降匈奴的李陵求情,直言触怒汉武帝,遭受宫刑。在狱中,司马迁忍受了非常人所能忍受的痛苦,继续编写《史记》。司马迁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于公元前91年完成了《史记》。公元前87年,司马迁逝世,终年 56岁。</p> <p class="ql-block">在司马迁祠院的后面,苍松掩映着司马迁的墓茔,这座形状极似蒙古包的八卦墓,传说是元世祖忽必烈敕命改建的。在金元时期,少数民族统治者入主中原,此时《史记》已在全国广泛流传,司马迁进步的民族观不仅为汉民族所接受,他主张全国各民族大一统的思想,也正符合金元统治者的需要。忽必烈不仅在《史记》中看到了进步的民族观,同时也找到了本民族发展的渊源,他以为正是司马迁这位汉族史学家为更多的少数民族记录历史。于是他按照蒙古人的习惯,为史圣改修了这座蒙古包形样的砖砌圆墓。</p> <p class="ql-block">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使《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的影响巨大,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p> <p class="ql-block">《史记》记载了上古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开始创作,历经十四年,才得以完成。</p><p class="ql-block">《史记》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史记》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p> <p class="ql-block">郭沫若赞誉司马迁:龙门有灵秀,钟毓人中龙。学殖空前富,文章旷代雄。怜才膺斧钺,吐气作霓虹。功业追尼父,千秋太史公。</p> <p class="ql-block">国际酒店紧邻韩城市政府,道路旁树木葱笼,花草中有人行步道。韩城政府大楼简朴整洁,楼门口仅有一位保安。没有院落、没有设警卫的地级政府办公楼,让我赞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