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梵高作品的几次相遇

老甜

<p class="ql-block">文森特·威廉·梵高,后印象派画家,1853年出生于荷兰乡村的一个牧师家庭,少年时代跟着叔叔勤学了绘画基础,后来他做过职员、商行经纪人、矿区传教士。其实他一直想成为一名牧师,但未能成功。最后是在弟弟的鼓励和支持下,他决心投身于绘画艺术。</p><p class="ql-block">他一生的艺术成就对20世纪艺术领域起到了极为深刻的影响。他的代表作品包括,星月夜,自画像,向日葵,吃土豆的人,麦田乌鸦等,这些作品现已成为全球最著名最珍贵的艺术作品。梵高早期只以灰暗色系进行创作,直到他在巴黎遇见了印象派,融入了他们的鲜艳色彩与画风,之后他勤奋努力,终于创造了独特的个人艺术风格。</p><p class="ql-block">梵高的生活充满了孤独和挫折,他在亲情友情和爱情上都经历了巨大的痛苦。1888年在与画家高更交往中,由于性格冲突和观念分歧,一气之下他割伤了自己的右耳。此后,梵高的精神疾病时常发作,主动入院接受治疗,但住院期间他仍然坚持作画,1889年他创作了名画《星月夜》。1890年梵高在精神错乱中自杀,年仅37岁。</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台北富邦美术馆门前的广场。通过网络信息得知,美术馆正在举办梵高的专题画展,所以10月23日下午我们前往参观。想起90年代在丹麦工作时,在欧洲国家曾几次观赏过他的部分代表作品。今天重温梵高的艺术杰作,同时也是对自己留欧往事的追忆。</p> <p class="ql-block">富邦美术馆在这座超高层建筑的三楼,今天在这里展出梵高的25部作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有草帽的静物(1881年),较早期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炉边老人(1881年)</p> <p class="ql-block">梵高早期的几部素描作品</p><p class="ql-block">双手交叉的老人(1882年),左侧入光</p> <p class="ql-block">拿着玻璃杯的老人(1882年),右侧入光</p> <p class="ql-block">拿着雨伞的老人(1882年),背后入光</p> <p class="ql-block">坐在篮子上哀痛的妇女(1883年)</p> <p class="ql-block">缝衣妇女(1885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努南的旧塔楼(1884年),此塔楼建于12世纪,梵高围绕着它周边的风景共创造了35部作品,留下了美好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麦束(1885年)</p> <p class="ql-block">煎饼磨坊(1886年)</p> <p class="ql-block">玫瑰与牡丹(1886年),梵高当时的生活较贫困,买不起这么多的花。据说有一位朋友常送给他鲜花,因此才有了花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野花与玫瑰静物(1886-1887年)</p> <p class="ql-block">蓝色瓶花(1887年)</p> <p class="ql-block">餐厅内(1887年)</p> <p class="ql-block">草丛(1987年)</p> <p class="ql-block">柏树围绕的果树(1888年)</p> <p class="ql-block">聖玛丽德拉梅一景(1888年)</p> <p class="ql-block">日落时柳树(1888年),此时梵高离开弟弟的家,搬到法国南部的小城市阿尔,受印象派的影响,他这时的画风更加富有色彩,使用了大量的黄色,思考也在变化,产生了一种热情奔放的性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接下来的三幅,是他在医院里接受精神治疗时的作品。</p><p class="ql-block">疗养院花园里的松树(1889年)</p> <p class="ql-block">常春藤蔓生的树干(1889年)</p> <p class="ql-block">疗养院花园小径(1889年)</p> <p class="ql-block">播种者(1890年),是一幅模仿画家米勒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好撒玛利亚人(1890年)</p> <p class="ql-block">盛开的栗树(1890年),这时梵高离开医院,前往离巴黎不远的奥维,希望在这里重新振作起来。从画法中能看出作者的快乐心情</p> <p class="ql-block">自画像(1887年),这幅画是画的巴黎中产阶层的形象。在巴黎梵高想成为肖像画家以求谋生,由于缺少模特,他画了20多幅的自画像</p> <p class="ql-block">梵高写给他弟弟的书信。在梵高一生中最重要的人物,是他的弟弟提奥,他从不间断地给梵高提供经济资助和鼓励。他们的友谊可从他们来往的许多封书信中得到见证。在梵高逝世不久,他弟弟提奥也离开了人世。他们兄弟二人的墓地是紧紧连在一起的,一起守望着为后世人喜爱的作品《星月夜》。</p> <p class="ql-block">梵高在阿尔租下的黄房子,他在这里创造了许多作品</p> <p class="ql-block">1890年梵高在奥维租的客棧,照片的右侧是他和小女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望着美术馆墙上的仿《夜晚露天咖啡座》,虽然时光穿越了一百多年,但人们对艺术,对生活中美的追求始终未变,都在期待着更加和谐美好的社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