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鹽之於人類,和火類似,虽都是生存必須,兩者皆要慎用,不可過份。淡鹽水是寶物,可消炎,可用来洗傷口和牙痛嗓子痛時漱口,拉肚子或天熱脫水時喝些淡鹽水補充電解質,吊鹽水是如今人體失衡時的常見醫療之法。</p><p class="ql-block"> 烹調必要使鹽,還有鹽燒鹽焗的做法,但是入肴入口的鹽量切切要少些。書讀的多讀的明白還能有新的思考,稱之為賢,做菜鹽放的多,只能是齁咸,不讀書或書沒讀明白,鹽吃得再多也不會是個賢人。我老家土話管鹽叫咸鹽,或許有警示人們鹽特別咸的意味,對鹽要有敬畏,要小心著用。</p><p class="ql-block"> 賢兄老馬有說,大味必淡,實属識途知味之高論。大味自然是美食的一種境界,淡味清香自成好味,畢竟你要吃的是食材的味道。只有不好的食材,才需重鹽來掩蓋不愉快的味道,臭豆腐除外。</p><p class="ql-block"> 鹽有很多種,粗鹽和精鹽,海鹽,岩鹽和井鹽。鹽親水,菜咸了會口渴,鹽遇濕氣會結塊,所以鹽瓶里有時會放些米粒。用飽和鹽水養雪茄,平衡濕度,也是同樣的道理。就烹調而言,鹽有一些替代品,天然乾燥的食材常常已有鹽分在了,蝦乾海帶是特別好的代鹽物,魚露也是鹽的一種替代,可增鮮,只是特別的咸,又有異味兒,要小心著用。</p> <p class="ql-block"> 咸魚淡肉,一個為增提鲜味,一個為入口軟嫩。臘肉很咸,則是為了久存,鹽醃過的肉會脫水,肉質纖維化,口感變得不同,風乾或加上煙薰,可經年不壞,圣賢孔子因此可以帶著臘肉周遊列國,勉強以之果腹。至於鹹菜,鹽的載物而已,省去了用筷子直接吃鹽的麻烦。椒鹽和味鹽的蘸碟,只是少數的原味食法,蘸多蘸少,味道天上地下,很是考驗食客的悟性品位。</p><p class="ql-block"> 過去見到人少年白頭,老娘就告訴我那人是鹽吃多了。過咸是烹調大忌,菜弄咸了,加醋加糖加水加蒜都很難解,菜咸口渴只能靠喝啤酒,讓廚子用了一撮鹽就掙了你几瓶酒錢,故此有廚師全靠一把鹽之說。聽聞有位人稱撒鹽帝的大廚,耍的一手好鹽,連南越国的新一哥都曾被他耍了好些錢去。街上那些便宜的館子,飯菜大都很咸重味,食材必然便宜,連同其它的撈錢秘訣一起都藏在這把鹽里。</p><p class="ql-block"> 重鹽是現在飲食的常態,生活忙碌節奏快,人心不靜,味覺會變弱,因此喜好重辣重油重口味的菜餚,不喜原味淡味的菜。細緻入微的少鹽之味,如同讀書,只能在心靜的時候去品去體會,方知料理人的精妙匠心所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