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豫晋自驾行之山西——克难坡、黄河大梯子崖、后土祠秋风楼

梅子

<p class="ql-block">  9月19日上午,我们到达克难坡。</p><p class="ql-block">‍ 克难坡是距山西省吉县县城西北30公里处的景区,西与壶口瀑布相邻,本名“南村坡”,后因阎锡山为避讳“难存”的谐音,亲自改名为“克难坡”。</p> <p class="ql-block">  克难坡是个黄土山头,原住有六户人家。这个山头,是由西向东并列和从北到南倾斜的五条沟梁组成,各梁均有一块冲积平地,或种有庄稼,或栽有桃树。后来阎锡山将这里定为营地,在事建筑,经过二年多的修建,终于将这个弹丸之地修建成了一座窑洞叠立,颇具规模,可容纳两万余人的山巅小城,一时成为第二战区的军事重镇与山西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p> <p class="ql-block">  村东西长约1公里,南北宽约0.5公里,乃一三面临沟河,一面通高原的葫芦状独立山梁,地势险要。1940年至1945年阎锡山的第二战区司令官总部、山西省政府、民族革命同志会等首脑机关曾驻扎在这里,人称“小太原”。</p><p class="ql-block">‍ 建筑有阎公馆、实干堂、田步室、批评室、克难室、竞赛室、检讨室、真理室及望河亭、忠义祠等。除满山遍野的土窑洞外,重要建筑均为石头干砌,建筑技巧堪称一绝。莅此可访史怀古、别有风味。</p> <p class="ql-block">  整个城堡结构,布局是以内外两道城垣构成,一、二新沟居内,是城的核心地区;三、四、五新沟和西新沟为外城。城堡周围设有六道关卡,东端梁顶,叫庙儿岭问事处,东北通往古贤沟叫神道要问事处;临黄河岸畔设马粪滩问事处,南面沟底叫麻库掌问事处;通往内城有东、西门问事处。每个问事处除设警卫部队外,尚有一个值班室,进入城堡须经值班室请示得到认可后方可进入。除这六道关卡可进入克难城外,周围深渊峭壁均在各个制高点的碉堡控制之下,根本无法通行。</p> <p class="ql-block">  正北面建有昭义祠大厅,亦称忠烈祠,内供抗战忠烈人员牌位,以纪念抗战牺牲将士。如抗战初期忻县陈敬棠殉难之牌位。两旁厅柱刻有两副对联,一联是:“千秋庙貌光华胄,九曲涛声壮国魂”,另一联是:“百战鼓鼙思壮士,三河袍泽仰英灵”。</p> <p class="ql-block">  为了保卫阎锡山和阎公馆的安全,警卫部队分三线配备:外线警卫、内线警卫及贴身警卫。</p><p class="ql-block"> 外线警卫,即政卫一师驻在克难坡北的文城一带;政卫二师驻在克难坡南面的留村一带; 196旅驻在克难坡西的秋林一带;二战区挺进四纵队驻在克难坡东南的汾西、赵城一带;政卫四师驻克难坡东北的乡宁一带。</p> <p class="ql-block">  内线警卫,在阎锡山居住区百米范围内,每到夜间,卫侍人员身配手枪,部署在阎锡山住宅的房上、左右、前后、门口等处。按点设哨(左右以视线所及为哨点)。中间设游动哨联络。白天减少哨点,但必须以能见度为限。</p> <p class="ql-block">  贴身侍卫,侍卫长由张逢吉兼任。下设侍卫组、膳食组、医务组、舆驾组。侍卫组30多人,配备德国造手枪,日夜在阎锡山的院心、窗前和门口侍卫,组员不仅是百发百中的神枪手,而且擅长腾空、跳远、肉搏、擒拿等软硬功夫。阎锡山对这样周到的安排极为欣赏,不久便将负责勘察地形,修建窑洞,安置公馆的副官处科长律焕德提升为司令部副官处处长。</p> <p class="ql-block">  阎公馆在实干室右前方,是一排坐西向东的窑洞,共七孔。第一孔为阎锡山的两个公子所住;第三、四孔是阎锡山所居,全窑用白麻纸裱刷一新。因阎锡山畏湿潮,土炕缝隙全用石灰填充又外加纸裱,以保持整洁干燥,土炕上平铺着鹅绒被褥,竖着鹅绒靠枕,白色外罩。炕桌上摆着水晶平光镜,高中度老花镜、放大镜,日式粗水笔,美式歇弗尔式细水笔,戴月杆小楷、墨盒,纸张之类,东西虽多,却井然有序。炕桌对面摆着一列长凳,兼作办公室。有特殊公干,阎锡山坐在炕桌旁听汇报。两孔窑合并的会议室,兼作接见干部或招待来宾的处所。开会时,阎锡山坐在一把网绳穿起来的自制靠背木椅上。上面铺着棉花垫、狼皮褥。夏天开会时,阎锡山脚踩在木踏板,冬天又脚踏热砖。在阎锡山的办公桌上,摆着眼镜、放大镜及各种笔,一旁放着浸泡桔皮水的泥精壶。这些东西,阎来物到,阎去物随。</p> <p class="ql-block">  地下秘道出口</p> <p class="ql-block">  在望河亭前俯瞰</p> <p class="ql-block">  我们行驶在黄河一号公路上,不时被沿途黄河两岸的风光所吸引,对岸是陕西,一条黄河隔着陕西、山西两省。</p> <p class="ql-block">  第二站:黄河大梯子崖。</p><p class="ql-block">‍ 黄河大梯子崖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又名黄河天梯,天梯龙门,有“天下黄河第一挂壁天梯”之称。地处黄河龙门大峡谷,紧邻黄河龙门,这里有北魏时期人工开凿的挂壁天梯,是传说中登天梯,跃龙门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黄河大梯子崖位于山西省河津市,黄河龙门与石门之间。北望石门,南眺龙门,西临黄河,东居吕梁,山河壮丽,风景独特。</p> <p class="ql-block">  黄河大梯子崖,相传当年大禹治水时,在龙门山附近遇蛟龙阻扰,工程无法进展。大禹无计可施,便凿出通天石梯(梯子崖),登上天庭,向天帝告状。天帝遣天兵天将收服蛟龙,令其协助大禹治理水患。</p><p class="ql-block">‍ 随后大禹率民众昼夜奋战,为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在龙门山凿出了一个像两扇石门一般的豁口,使漫漫洪水奔涌而下,得以疏通黄河,治理水患,百姓安居乐业。</p> <p class="ql-block">  与此同时,原本居住在黄河上游的鲤鱼却被冲出了豁口,骤然跌落于石门之下,此处两山壁立,水流湍急,鲤鱼无法溯流而上,便与大禹夫妇理论,大禹的妻子涂山氏说道:“能跃上此豁口者,便可化为飞龙,腾云上天……”。</p><p class="ql-block"> 从那以后,每逢暮春桃汛季节,便有无数的金色鲤鱼循着黄河逆流而上,聚在外形酷似两扇大石门的豁口之下奋力跳跃,偶有一跃而过者,顷刻化为苍龙,腾飞九天之上。此后,化龙飞升之处便被大禹命名为“龙门”。</p> <p class="ql-block">  黄河大梯子崖景区的第一大核心观景区是——千年古道梯子崖,据相关资料记载,梯子崖年代久远,最早可追溯到北魏时期,崖壁上凿痕虽历经风雨,仍清晰可辨。梯子崖是在悬崖边依地势,人工开凿的之字形古栈道,由365个台阶组成,梯宽四五尺,每个台阶有七八寸高。在空中鸟瞰梯子崖的整体形态就如在一块竖长的石头上雕刻出365个台阶一样,地形险峻、风景独特、巧夺天工、令人震撼。</p> <p class="ql-block">  龙门古渡</p><p class="ql-block">‍ 龙门是黄河的咽喉,位于韩城市北30千米处,其北面是群山夹道的黄河峡谷,南面是坦坦荡荡的平原,反差巨大,这里河宽不足40米,该地因两岸陡峭的悬崖和狭窄的河道而闻名,黄河在此奔腾而过,形成壮观的景象,所以一直有“无风三级浪,平地一声雷”的说法。传说这里就是大禹治水的地方,所以又称禹门。</p> <p class="ql-block">  据说过去的龙门,没有两岸的峡谷,原来的黄龙山和龙门山连结在一起,拦住了黄河的去路。受阻的黄河,只能横冲直撞,溢山奔流。大禹观察了这里的山情水势,认为要使黄河畅通,只有将两座大山从中凿开。于是,他率领众人,不畏寒暑,不避艰险,终于凿开龙门,疏通了河道。现在龙门一带,不仅有禹当年凿山疏河的遗 迹,还有众多美妙的传说。有大鹏鸟指点迷津的“错开河”,大禹指挥凿山工二程的“禹王洞”,王母娘娘化作老妇烧米汤的“米汤庵”等遗迹。</p> <p class="ql-block">  古人称赞龙门,有“禹门三级浪,平地一声雷”的诗句。汹涌澎湃的黄河水沿秦晋大峡谷南下,经过龙门两岸时被收束在宽仅80余米的狭窄河道中。河水横冲直撞,在龙门口碰上一个急弯,与峭壁猛然撞击,发出震天动地的咆哮声。至此,河水瞬间旋涡回转,巨浪排空,猛撞在河床的巨大礁石上,再次咆哮如雷,河水经过几次撞击,咆哮声震遍山野。经过数次的旋转,怒吼的河水,终于跌人谷底,涌出龙门。如此景观,引得骚人墨客吟唱不绝,金代诗人段克己的《禹门雪浪》,这样赞美龙门: “峡束洪流起怒涛,乱翻晴雪与云高。”从诗句中我们可领略到龙门的壮观景色,还可领略到诗人的满腹豪情。</p> <p class="ql-block">  如今的龙门,到处旧貌换新颜;当年的禹庙废墟,建起了机灌站;拦洪大坝将昔日的黄沙滩,变成千顷良田。黄河两岸建起铁索桥、公路桥、铁路桥,犹如长虹悬挂东西两山,蔚为壮观。现在黄河岸边,工厂林立,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正在崛起,尤其是山西铝厂的兴建,为龙山增添了新的景色。</p> <p class="ql-block">  黄河上有禹门口大桥,为铁路桥、公路桥、铁索桥三桥并立,贯通山西和陕西,气势不凡,和桥下的黄河相得益彰。其中铁索桥是这里最早的通道,已经破旧朽去,可是仍然架在那里,诉说着对这条母亲河过去艰难的征服。铁索桥已禁止通行,警示牌说上面有电,但即使没电,通行也实在很危险了。</p> <p class="ql-block">  第三站:后土祠(秋风楼)</p><p class="ql-block">‍ 后土祠是中国民间广泛信仰的神祗,总司土地之神。后土祠位于山西省万荣县西南40公里处黄河岸边庙前村北,是中华神州大地上最古老的祭祀后土(地母)的祠庙。</p><p class="ql-block">‍ 现存后土祠,虽不及唐宋时之壮观,但其布局严谨完整,仍为国内最具规模的后土祠庙之冠。</p> <p class="ql-block">  1996年,国务院确定万荣后土祠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到汉代,进而形成制度,每三年皇帝都要来这里举行一次大祀。</p><p class="ql-block">‍ 汉武帝刘彻时更是东岳封禅,汾阴祀土,于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扩建汾阴后土祠,定为国家祠庙,作为巡行之地。他一生曾六次祭祀后土,仪式隆重无比,在此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千古绝赋《秋风辞》。‍</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秋风楼位于正殿之后,因藏有汉武帝《秋风辞》碑刻而得名。楼高32.6米,下部为一高大的台基——扫地坛,东西穿通。楼分三层,四周回廊。楼身比例适度,檐下斗拱结构古朴精美,形制巍峨劲秀,为现存古建筑中罕见的珍品。</p> <p class="ql-block">  秋风楼因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历史背景,成为了《黑神话:悟空》中两座楼阁隔空相望场景的原型之一‌,展现了古代建筑的精美和壮丽。</p><p class="ql-block">‍ 秋风楼是我们“跟着悟空游山西”系列的黑神话游戏取景地的第八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