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岸风彩——北海公园

布衣崔

<p class="ql-block">  从北海公园南门进入,走过永安桥,沿着北海(太液池)一路下去,可以尽览北海公园东岸景区各个景点。东岸景区的建筑大都与北岸景区建筑一样,基本上都是乾隆时期所兴建。</p> <p class="ql-block">  东岸自南向北依次有陟山桥、濠濮间、画舫斋、北海皇家邮驿、龙王庙和先蚕坛(现在后三个景点或在修缮或是不开放,都无法进入参观游览)等。</p> <p class="ql-block">  在“神猪岩”后面的岸边看向对岸,正是漪澜堂延廊,以其为中心延廊分别向两侧是弧形双层长廊,东西两端的门楼分别是倚晴楼和分凉阁。</p><p class="ql-block"> 倚晴楼长廊融合了‌中式古典园林建筑风格,与漪澜堂建筑群、分凉阁长廊共同构成了琼华岛西侧“依水抱山”而建的皇家园林景观。</p> <p class="ql-block">  倚晴楼长廊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辽代,经过元、明、清等朝代的扩建和修缮,尤其是清乾隆十八年增建了倚晴楼,而呈现出现在我们所见的形式。</p><p class="ql-block"> 倚晴楼长廊内,梁柱檐下满是精美的山水、花鸟彩绘,一步一景,让人目不暇接;坐在长廊之中,远望五龙亭,迎面吹来凉爽的风,使人心旷神怡。无论是漫步,还是驻足在长廊中,都能让人沉醉于我国古典传统文化的魅力之中。</p> <p class="ql-block">  "濠濮"典出《庄子·秋水》,濠指濠水,濮指濮水,寓意闲适无为、自得山水之乐的隐士风雅。</p><p class="ql-block"> 濠濮间景区建于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包括宫门、云岫厂、崇椒室、濠濮间、曲桥及石坊等。(摘自北海公园介绍)</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濠濮间,这里没有围墙,更没有进出的大门,以山、水、牌坊、桥、亭榭以及堂室、游廊共同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环境。</p> <p class="ql-block">  有人说,在北海公园的众多景点中,濠濮间属于内敛型,走在公园的游览路线中,很容易就会错过它的存在。</p><p class="ql-block"> 的确,濠濮间的设计构造蕴含了建设者的匠心独具,无论是沿阶而上,还是绕径通幽,那片山水相依的环境,加上人工建造牌坊、曲桥、水榭……终会让你感到别样的幽静。</p> <p class="ql-block">  濠濮间是一座三面临水且四面开放的水榭。走过曲桥,可以来到濠濮间这个面扩三间的主要建筑内,其上有两块分别题有“濠濮间”和“壶中云石”的匾额。其后则是连接着爬山游廊,可通向崇椒室……</p> <p class="ql-block">  这就是冬雪之际,乾隆皇帝偶临小憩之所——崇椒室。崇椒典出《楚辞》,寓意品行高洁。</p> <p class="ql-block">  感觉这个石牌坊可算是濠濮间的入园起点,牌坊相比较北海公园中的牌坊(楼)来说,真可谓小巧玲珑,石质牌坊两面都有乾隆的御笔:“蘅皋蔚雨生机满;松嶂横云画意迎。”横批为:“汀兰岸芷吐芳馨”。</p> <p class="ql-block">  穿过牌坊,另一面又有对联映入眼帘:“日永亭台爽且静;雨余花木秀而鲜。”横批“山色波光相罨画”。</p><p class="ql-block"> 石牌坊南北两面的对联,其意境恰如其分地融入此地的山形、树映、水色等自然景色之中。</p> <p class="ql-block">  这座曲桥,为全石质结构的七折七孔石平桥。桥面由三块并列长条石依次铺就,桥石栏杆低矮,桥头有抱鼓石,设计精巧、大方,与周围环境和谐相应。</p> <p class="ql-block">  曲桥通常运用在园林设计之中,通过曲折变化改变方向,而使行走其上的人视觉角度发生变化,达到看到更多的景色的目的。</p><p class="ql-block"> 北海公园中的曲桥,我们在静心斋中见过;漫步在五龙亭,走的也是弯弯曲曲的桥;而濠濮间的七折曲桥则可说是众多曲桥中的翘楚。</p> <p class="ql-block">  濠濮间的山石布局,真是精巧绝妙,既可造景障目,又可铺路安步当车,还能让人驻足当座……把环境装扮的幽静、趣味深远……</p><p class="ql-block"> 看看那只蹲踞山石的上小猫,正等着路人给投喂。</p> <p class="ql-block">  爬山游廊中,出现了当年的“贵人”身影……</p><p class="ql-block"> 不知道何时起,伴随着旅游行业热闹,有人做起了古装生意。着汉服、清宫服饰的游人在各旅游景区涌现。北京的很多景区与满清皇朝息息相关,所以着满服在景区拍照的人更多。</p> <p class="ql-block">  画舫斋是东岸的又一主体建筑,紧临濠濮间,又称水殿,隐匿于山水石林之中。</p><p class="ql-block"> 始建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主要景点建筑竣工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p><p class="ql-block"> 待到来年春天时,丁香花开满庭芳。</p> <p class="ql-block">  春雨林塘为画舫斋内一处重要建筑,五开间,前殿后厦式建筑。因其南面悬挂乾隆御笔"春雨林塘"匾额而得名。殿宇背面则悬挂乾隆御题"空水澄鲜"匾额。两方匾额将画舫斋春天细雨朦胧与池水倒映天日的不同美感描绘得淋漓尽致。(摘自北海公园介绍)</p> <p class="ql-block">  画舫斋傍山环水,院墙随山势而建,有碧水荷塘,有宛转回廊,庭院布局对称有致,是乾隆帝十分喜爱的园中园精品之一,更是北海公园著名的园中园。</p> <p class="ql-block">  二进院子门内正中为一方水池,四面廊屋环抱,精巧秀丽,别具一格。</p> <p class="ql-block">  在庭院东部还有古槐一株,乃是一株唐槐,相传已有千年。问了一下画舫斋内的工作人员,其告:每天(周一除外)九点到十点,画舫斋内通往唐槐的门开放,可到唐槐跟前。</p> <p class="ql-block">  画舫斋名称来源,源自两个典故,一是出自宋代欧阳修《画舫斋记》,有居安思危之意。由此引申到唐代魏征的舟水之喻,来提醒自己不要沉迷于美景之中,不忘心系黎民百姓,以造景之法,表舟水之喻,时刻警醒自己;二是出自宋代米芾的"书画船",亦作"书画舫"。乾隆诗云:"凭窗成小憩,兴寄米襄阳"。(摘自画舫斋内介绍)</p> <p class="ql-block">  画舫斋斋如其名,斋堂、抱厦、游廊处处彩绘琳琅满目,且题材多样。这几幅图画可说明一二。</p> <p class="ql-block">  花、鸟、鱼、虫,猫戏蝶,青瓷、文玩、古籍入画来……</p> <p class="ql-block">  这身清朝服装穿起来。就像青花斗彩大瓷瓶!</p> <p class="ql-block">  这么个小人儿,穿起满装,秒变“小格格”,还挺自信的,比那些个大人儿都拉风,气场满满。</p> <p class="ql-block">  看看现代人穿古装在古代园林中的形象吧……</p> <p class="ql-block">  手机、墨镜、休闲(运动)鞋,照相、打卡、任尔飒!</p> <p class="ql-block">  据说,在北京租这样的衣服,一天要200元。当然,这里面还包括了化装、梳头和随手特色用品(如宫扇)等。也有影楼派摄影人员随拍的,价格另议,这要看你选择什么样的套餐了!</p> <p class="ql-block">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个胖美人,穿上唐装是不是会更好?</p> <p class="ql-block">  由于东岸的先蚕坛没有开放,因此无法在这里向大家介绍。也算留下来点遗憾,供大家去探索吧!</p><p class="ql-block"> 北海公园算上这篇共发了四篇文章(视频不算),谢谢大家一直以来的观赏阅读评论、批评指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布衣崔 24.10.26</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