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书必知名文之《千字文》

黉君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原文略】</h3> <div><b>《千字文》,古人多简称《千文》。虽然在“三、百、千”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中排在末位,但其成书时间却是最早的,也是“三、百、千”中唯一一部成书时间和作者都可考的名篇。</b></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欧阳询</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褚遂良</h3> <b>《千字文》集识字、书法和思想内容为一体,是中国乃至世界教育史上问世最早、流传最久、影响最大的蒙学教材,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独特且重要的地位。</b>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张旭</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怀素</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 <b><font color="#ed2308">重点需要强调的是,它是历代各流派书法家进行书法创作的重要载体!隋唐以后,凡著名书家均有不同书体的《千字文》作品传世。故笔者认为习书者必须熟背且能默写这篇极为重要的名文!</font></b>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赵佶</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赵佶</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米芾</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赵构</h3> 【作者】周兴嗣(469-521),字思纂,祖籍陈郡(今河南沈丘县)。生于姑熟(今安徽当涂)。南朝梁大臣,史学家。博学,善属文。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赵孟頫</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文徵明</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王宠</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祝允明</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董其昌</h3> 【背景】南朝梁武帝为教育子嗣,令大臣殷铁石在王羲之书写的碑文中,拓下不重复的一千个字,供皇子们学书用。但由于字字孤立,互不联属,难以记忆,遂召时任散骑侍郎、给事中的周兴嗣嘱道:“卿有才思,为我韵之。” “兴嗣一夕编缀进上,鬓发皆白……”(《尚书故实》)。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徐渭</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黄道周</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八大山人</h3> 《千字文》乃四言长诗,首尾连贯,音韵谐美。全文共二百五十句,条理分明,通顺可诵,字字不重,句句押韵。所涉内容极为广泛,涵盖了天文、自然、修身养性、人伦、道德、地理、历史、农耕、祭祀、园艺、饮食起居等各个方面。所选千字,大都是常用字,生僻字不多,便于识读。因流传甚广,以致文书编卷,都采用“天地玄黄”等来代替数字编排卷目。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王铎</h3> <b>在中国古代的童蒙读物中,《千字文》是一篇承上启下的作品,其他任何一部童蒙读物都无法望其项背。</b>隋唐以来,《千字文》大为流行,背诵《千字文》被视为识字教育的捷径。现在来看,即使千年以降,仍不失为最佳的蒙学课本。<b>由于历代不少大书法家都曾书写,更使《千字文》至今仍是学习各种书法的范本。</b>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席夔</h3> 《千字文》的续广增编,宋元以来,不下数十种,如《续千字文》、《广易千字文》、《叙古千文》《正字千字文》等,但都不能与周编《千字文》抗衡。明清以来,一些学者称《千字文》为以有限文字而能条理贯穿的“绝妙文章”。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智永</h3> <div><b>【重点介绍】</b></div>智永善书,书有家法,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其将《兰亭序》带到云门寺保存。云门寺(原名永欣寺)有书阁,智永禅师居阁上临书20年,留下了“退笔冢”、”铁门槛“等佳话。<div><div><br></div></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智永</h3> 《真草千字文》系智永的代表书作,乃隋代南书温雅之风的代表,继承并总结了“二王”正草两体的结体、草法,从体法上确立了它的范本作用,堪称我国书法史上的千古名迹。历来对它评价颇高。米芾《海岳名言》曰:“智永临集千文,秀润圆劲,八面具备”。苏轼所评:“精能之至,返造疏淡。”<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智永</h3> 智永《真草千字文》墨迹版本虽达八百多本,但南宋之后,俱成劫灰。现传世的有墨迹、刻本两种。<br>墨迹本为日本所藏(纸本,册装。计二百零二行、每行十字,原为谷铁臣旧藏,后归小川为次郎。后有杨守敬、内藤湖南所写两跋,论者认为墨迹本为智永真迹,也有人疑为唐人临本。),早在唐代已随归化之僧、遣唐之使流传到日本,对日本书道产生深远影响。故宫博物院藏拓本。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智永</h3> 另一为保存于陕西省西安碑林的北宋大观三年(1109年)薛嗣昌石刻本。虽说“颇极精工,无复遗恨”,可称善本,但在锋芒、使转等行笔细节上,无法和墨迹本比肩。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梁武帝</h3> 【延展阅读】<br>梁武帝(464年-549年),历史上四个活过八十岁的皇帝之一 (另三位武曌、赵构、爱新觉罗.弘历)。本名萧衍,字叔达,小字练儿,南兰陵郡武进县东城里(今江苏省丹阳市访仙镇)人。在位达四十八年,在南朝的皇帝中列第一位。年轻时与文人名流沈约、谢眺、王融、范云交往甚密,诗书酬和,被称为“竟陵八友”。执政后仍手不释卷,精通文艺,崇教事佛。在位晚年昏聩,爆发“侯景之乱”,都城陷落,被侯景囚禁,死于台城。谥号武皇帝,庙号高祖。<br>另,其长子萧统牵头编选《昭明文选》,是中国现存的最早一部汉族诗文总集,影响极为深远。唐代以诗赋取士。唐代文学又和六朝文学具有密切的继承关系,因而《文选》就成为人们学习诗赋的一种最适当的范本,甚至与经传并列。宋初承唐代制度,亦以诗赋取士。《文选》仍然是士人的必读书,甚至有"《文选》烂,秀才半"的谚语(陆游《老学菴笔记》)。王安石当政,以新经学取士,此后《文选》才不再成为士人的课本。然而作为一部文学作品的精粹选本,其历史价值和资料价值则依然不废。<br> 【拙作垫脚】 各位书友心目中还有哪些喜爱的名文,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p class="ql-block">便捷链接</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6wpe8zx" target="_blank">习书必知名文之《陋室铭》</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7g39jo7" target="_blank">习书必知名文之《爱莲说》</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7mn72cd" target="_blank">习书必知名文之《心经》</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