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海城,辽宁省辖县级市,不靠海却以海为名。很早以前,海城境内确实是一片海,后因地质结构变迁,底壳上升,渐成陆地。</div><div><br></div><div>海城,古称临溟,又名海州,有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燕秦时期就已置县,被誉为“辽左重地”。<br></div><div><br></div> 海城有各类文化遗址500多处。是清平南王尚可喜、爱国将领张学良、著名政治活动家阎宝航、开国将领吕正操和著名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于省吾的故乡。<div><br></div> <p class="ql-block">1975年,我国成功预测了海城7.3级大地震,政府下令停工停产、百姓疏散、军队驰援,当地虽有830多万人受灾,却保障了无数人的生命。这是世界地震史上第一次成功预测,海城何其有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年,家人、同学、战友,好多都上了救灾一线,我们也算是亲历者。所以我要来看看海城。</p><p class="ql-block"><br></p> 海城有个老说法:“先有三学寺,后有海州城”。<div>三学寺创建于唐代,是海州的一座重要寺庙,海州的商业随着它的香火产生,海州的城池围着它的院落建造,从土城到砖城,从辽代到明清。可以说,三学寺是海城历史的先驱。<br></div><div><br></div> <p class="ql-block">三学寺现存建筑前殿建于明代,其他建于清代,整个建筑由前后殿、藏经楼、山门、东西配庑、禅堂、围墙等组成。前后殿均飞檐斗拱,枋欂彩绘,跳昂翼举,龙首吞脊。门匾上赵朴初题写的寺名熠熠生辉。</p><p class="ql-block"><br></p> 三学寺以佛家戒、定、慧三律为学而命名。院内有古井一眼,明、清、现代石碑六通,珍藏台湾版《大藏经》一部。<div><br></div> 明清时期,海城已成北方商业重镇,一种新的民间商会形式--会馆应运而生。海城历史上曾有五大会馆,会馆文化是海城文化相当重要的一部分。<div><br></div> 山西会馆,明清年间山西商人在全国各地联合捐建的聚会、娱乐、议事的场所。<div>史上晋商有多强?看看小城这座百年建筑群的凝重大气就知道了。<br></div><div><br></div> <p class="ql-block">在晋商文化中,山西人关羽是忠义诚信的最高典范,因此关帝庙是山西会馆的标配,乐楼、钟楼、鼓楼,大地方山西会馆有的小县海城的山西会馆一样不差。</p><p class="ql-block"><br></p> 山西会馆建筑群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集悬山式、歇山式、硬山式建筑风格于一体,它见证了晋商在海城创业200余年的辉煌历史,记录了日本侵华、海城沦陷的苦难。<div><br></div> <p class="ql-block">山西会馆有关帝庙,山东会馆呢?</p><p class="ql-block">山东商人多往来于海上,为保佑渡海行船的安全,他们把自己的会馆直接建在了天后宫里。</p><p class="ql-block">天后宫供奉的是妈祖,即海神娘娘,鲁商的祈求是“五彩云霞辉贝阙,千秋雨露静鲸涛”,简单点说就是海晏河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会馆是外地商人的活动场所,海城当地人到哪休闲呢?</p><p class="ql-block">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的海城知县管凤和做了件好事,他筹措了6000两白银,在海拔只有49.9米的厝石山上修建了厝石山公园。公园不大,但亭台楼阁俱备,花木繁多,怪石嶙峋,堪称胜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公园首先迎接游人的,是正门前的琉璃影壁。它是全国唯一皇封纪念性影壁,用以表彰琉璃窑侯氏在兴建盛京皇宫中的贡献。</p><p class="ql-block">影壁南北壁各有一方子,南面的图谱是:鹤鹿同春、寒松劲节、板竹平安,北面的图谱是麒麟望日、封侯挂印、连升三级,皇家风范,气派十足。</p><p class="ql-block"><br></p> 公园里的古刹保安寺建于明万历二十四年,距今400多年啦。寺内的威严佛堂和田园般的院落,构成了与众不同的禅意空间。<div><br></div> 公园里的靖安祠建于1931年,供奉的是风云仙子及其弟子。内有风云子大仙系列塑像,古井八宝琉璃井,龙化池,唐王征东马蹄印,十不全大仙,石碑等多处珍贵古迹。<div><br></div><div>传说风云子大仙是汉代的一位读书人,死后灵魂未灭,借他人之身修炼千年,致力于拯救百姓。人们根据传说打造了这处凝望圣人的圣地。<br></div><div><div><br></div></div> <div>魁星楼,小城状元楼。<br></div><div>1906年公园初建时,就建造了气势壮观的文昌阁,建造了当时海城的最高学府他山书院,后来又将城东南的文庙移到山上,每年在此举办大型的祭孔典礼。</div><div><br></div> <div>这座酷似香炉的建筑叫喜出望外佛塔,又叫惜字塔,是古时焚化字纸的专用建筑。</div><div>据说是几个和尚修建了它,塔分上下两层,上层供奉玉佛,下层供历代官府销毁文件档案。可见曾经的厝石山上文人学士径来不断。<br></div><div><br></div> <p class="ql-block">逛了县城,再看看小镇。</p><p class="ql-block">海城析木镇外观平凡,却是实打实的历史文化名镇。小镇有史前巨石建筑“石棚”,还隐藏着三座辽金古塔,它们诉说着析木镇的古老与传奇。</p><p class="ql-block"><br></p> 石棚,以整块巨石作为顶石的一类墓葬和相关祭祀设施的统称,主要流行于青铜时代。析木城石棚原有两座,山上称姑石,山下称嫂石,合称姑嫂石。嫂石已毁,姑石幸存。<div><br></div><div>4500年前的原始时期,人类生产力极为低下,我们的祖先用什么方法,把这些巨石开采磨凿出来,又将它们运到山上,完美组合的?石棚,一个炫耀人类智慧的谜。<br></div><div><br></div> <div>析木镇有三座辽金时期的古塔,塔和文化有何干系?辽塔是走进大辽的一把密钥。</div><div><br></div>契丹民族建立大辽政权后,为了更好地统治战俘和其他异民族,进行了大规模移民。要打破单一民族聚拢而居的状态,还要安抚民心、凝聚移民,统治者的办法是,沿袭唐代大兴佛教的国策,大肆建造佛寺和辽塔。<div><br></div> <div>铁塔就在镇子里,建于金代,因颜色黑沉称作“铁塔”。铁塔高约10米,造型小巧,6面塔身各有1.5米高的砖雕立佛一尊。</div><div>塔后原有铁塔寺,据道光九年(1892年)铁塔碑记,可知寺建的较早,现已不复存在。<br></div><div><br></div> 银塔建于金代,塔身涂白垩,色银白,故名。银塔为九级密檐砖塔,莲瓣异常硕大,仰莲之下,有砖雕栏板。<br><div><br></div> <div>金塔建于辽代,因阳光照射时,塔身鲜黄如金,被叫做金塔。<br></div><div>传说金塔之所以建在杨柳河右岸的山梁上,是因为一个姓霍的财主为了给儿子祈运,找人查看风水发现的,为抢占这座大山,霍家还把祖坟迁了过来。没想到事情闹大了,钦差发现了这块风水宝地,表奏当朝,要在山上建造宝塔。霍家坟只得迁出,从此家道一败涂地。<br></div><div><div><br></div></div> <div>金塔一层塔身,是一佛二菩萨二飞天加华盖的经典布局,可惜保存不佳,龛内无佛,菩萨无首。<br></div><div><br></div>金塔最醒目的特色是壶门伏狮,利爪抓地的伏狮长鬃、巨口、怒目,威猛凶悍,一个个从须弥座壶门里探身向外,肌肉暴突、跃跃蓄势,十分生动。<div><br></div> <p class="ql-block">牛庄,位于海城城西20公里,是中外有名、古今有名的东北水镇。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西方列强与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的11款中,逼迫开放9个通商口岸,第一个就是牛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明朝初年,常年有数千艘船从直隶(南京)太仓和山东启航,将辽东戍军的军需物资从海上运抵牛庄码头,再沿太子河转运东北行政中心辽阳和沈阳、抚顺等地。然而,如此重要的水上交通枢纽,却在洪武五年(1372)被北元偷袭了,损失惨重。之后朱元璋加强防备,在此修建了牛庄驿城,并一度设置了辽海卫。</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天津条约》生效后,牛庄成了国际商港,英国还在此设立了领事馆。码头如此繁荣,陆路交通就有些吃紧,1848年,海城河上的太平桥落成。</p><p class="ql-block">然而,太平桥并不太平,1895年甲午陆战,日军三面合围牛庄,湘军、淮军依靠四个炮楼拼死抵抗,最后烧酒都成了武器,终因伤亡惨重兵败撤退。日军随即在全城大肆杀伐,牛庄古镇从此衰落。</p><p class="ql-block"><br></p> 太平桥是石拱桥,是牛庄保存最完好的古代建筑,也是牛庄标志性建筑。桥长50米,宽4.5米,有15孔。围栏石柱顶雕着石猴、石狮、石桃、石莲。每逢正月十五,牛庄人都要走桥摸猴祈福。<div><br></div> 码头带来了码头文化,码头文化的特点就是包容、多元。小小牛庄镇吸纳了多种宗教信仰,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全有落脚地,至今信众不绝。<div><br></div> <p class="ql-block">码头居民,大多移居而来,牛庄成了多民族居住区,最好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融合</span>例子该属牛庄馅饼。前人将技艺传给了高晓山和<span style="font-size:18px;">刘海春</span>,山海合流,成全了牛庄馅饼,分店现已开到全国各地。</p><p class="ql-block"><br></p> 海城不大,真有文化。小城到处都有诗词的文化氛围,2017年就凭借软硬件双达标,荣获“中华诗词之乡”称号。<div><br></div><div>水是有源的,树是有根的,哪个城镇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脉络,无须佩戴旅游城市的桂冠,只要有心,就有收获。</div><div><br></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