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版面编辑:二马奔腾</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背景音乐:[14古风 言情]</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手机横过来可以全屏浏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杜甫草堂,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青华路37号。杜甫先后在此居住近四年,创作诗歌240余首。唐末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使之得以保存,宋元明清历代都有修葺扩建。杜甫草堂占地面积近300亩,仍完整保留着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和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修葺扩建时的建筑格局,照壁、正门、大廨、诗史堂、柴门、工部祠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两旁配以对称的回廊与其它附属建筑。草堂内珍藏有各类资料3万余册,1955年成立杜甫纪念馆,1985年更名为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1961年3月4日,杜甫草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杜甫墓杜甫,字子美,汉族,祖籍湖北襄阳,712年出生于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郑州市巩义市),唐朝诗人,770年逝世。杜甫墓全国共有八处,分别位于湖北襄阳、陕西富县、陕西华阴、湖南耒阳、湖南平江小田村、四川成都以及河南偃师、巩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杜公祠杜公祠,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韦曲街道办双竹村境内,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祠堂,始建于明嘉靖五年(1526年)。杜公祠,是一个四合院式的建筑群,总占地面积8343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599平方米。杜公祠分前后两院,前院右侧为陈列堂,中间院内有一古槐,后面是杜甫亨殿三间,硬山式建筑。殿内陈列杜甫泥塑坐像、“杜甫在长安行迹图”“杜甫世系表”“杜子美年谱”“杜甫生平足迹图”以及名人题词、刻石、照片等。享殿两侧,碑廊上镶有明、清时代重修碑记六通。享殿西侧陈列室内陈列有多种杜甫诗刊本。杜公祠内保存有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以及杜甫的诗集字画,是研究杜甫诗歌和历史的重要资料,在历史、文学和艺术方面具有重要价值。1956年,杜公祠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杜公祠杜少陵祠,又称杜公祠、杜甫草堂,是修筑于甘肃省成县县城东南3.5公里处的凤凰山麓、青泥河两岸的一处纪念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祠堂式建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杜甫草堂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居所。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冬天,杜甫为避 “安史之乱”,携家带口由陇右(今甘肃省南部)入蜀辗转来到成都。唐肃宗乾元三年(760年)春,杜甫在友人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风景如画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春,茅屋落成,称 “成都草堂”。他的诗“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狂夫》)中提到的便是成都草堂。他在这里先后居住了将近四年,因曾被授“检校工部员外郎”之衔,而又被称做杜工部。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年),严武病逝,失去唯一依靠的杜甫只得携家带口告别成都,两年后经三峡流落荆、湘等地。杜甫离开成都后,草堂便倾毁不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唐大历年间(766年11月-779年12月),草堂的大部分被时任四川节度使崔宁的小妾(浣花夫人)任氏族据为私宅。五代前蜀时,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意在“思其人而成其处”,使之得以保存。宋代又重建,并绘杜甫像于壁间,始成祠宇。此后草堂屡兴屡废,其中最大的两次重修,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和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基本上奠定了今日草堂的规模和布局。明末,张献忠农民起义军入川,草堂毁于兵火。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嘉庆朝均对成都草堂进行了重建和修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清光绪十二年(1866年),为纪念唐代成都冀国夫人,在花径红墙的中部修建浣花祠。民国后期,地方军阀混战,草堂成为军队马厩和伤病者医疗的病院,这段时期对杜甫草堂的破坏很大,祠宇门窗、亭台水榭均被拆毁,所悬挂楹联匾额损失殆尽,多被官兵取下当柴禾烧了;工部祠内的杜甫塑像遭到风吹雨淋,不得已,草堂寺的僧人给雕像戴上斗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952年,杜甫草堂又经全面整修后,正式对外开放。1955年,杜甫草堂成立杜甫纪念馆。1958年3月7日,毛泽东在参加成都会议的闲暇时间,参观了杜甫草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959年,由时任成都市主管文化的副市长李劼人主持杜甫草堂的大规模修建。1997年2月,政府又拔出专款,借鉴川西民居的特点,重建了杜甫的茅屋。1999年,建成“杜诗书法木刻廊”,陈列着百余件杜诗书法木刻作品。2001年底,在草堂内发掘出唐代生活遗址和一批唐代文物。2002年,原草堂寺大雄宝殿大雅堂正式开放。2005年,重建“万佛楼”,复原了历史文化名城成都“东有崇丽阁,西有万佛楼”之风貌。</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谢谢浏览 欢迎交流</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