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人们总说老了就喜欢回忆,但实际的情况是,无论你是小的还是老的,都喜欢回忆,只不过年轻的时候一直往前冲来不及记录,等到你老的时候就会想着把这些时光记录下来。</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生活中的有些东西,它一出现必然就会勾起你的回忆,比如我现在正在吃的一碗面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尤溪的面片是打面店里用机器打出来的薄薄略宽的一种干面。去过西安,知道了biangbiang面,就也想起它与面片的相似之处。biangbiang面是一碗一根长长的宽宽的厚的微微黄色的面,外加几根青菜,刚擀好的面劲道,有嚼劲,放在一个大海碗里,颇有关西大汉的味道。尤溪面片的宽度与它相同,但是没它长也没有它厚,半尺长,晒干后与纸一样的薄,干面白白的脆脆的。煮好的面片变软,吸入嘴里,入口即化。尤溪面片必须放入由葱头熬油的清汤中,撒一把自己发的豆芽,切好的青菜些许,等汤调好味道放入一把面片,撒一下葱花、胡椒粉,美美味味的尤溪面片就做好了。也放入海碗装着,可就没有关西大汉的豪放。吸溜吸溜吸溜,一碗面片就到肚了。这面片必须吸溜吃才有感觉,这与一小块月饼也要切成八份用叉子叉着吃的江南小女子的风格似乎格格不入,但面片的吃法却是江南中最豪放不羁、肆无忌惮的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这也许是因为在我的记忆里,面片是我小时候我们家劳作间歇的点心。那时候能够有面片作点心还是有他人帮我们“双抢”的时候才会有的,吃完还会切个西瓜美美的解个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有一首诗这样写双抢:“</span>烈日当空背似钩,低头割刈汗飞流。无边漫野黄金穗,又是欢欣又是愁。”非常形象,小时候害怕暑假,因为暑假代表着一个多月的双抢,代表着双手被稻草割的发痒的睡不着,代表着要割稻、晒谷、做饭、喂猪。当来不及抢收的时候,父母会让朋友来帮忙一起割,没有付钱,但记工,是要还的。小的时候,我跟着妈妈比较紧,妈妈为了让我学写字,这样记工的事也常常落在我这个刚刚学一些字又渴望学习的身上。</p><p class="ql-block"> 当爸妈的朋友来我们家里帮忙的时候,我们就会多做一些饭菜,去街上买几块豆腐,煎着,除去给奶奶,就是留着客人吃。远一点的地方就带饭去。妈妈用她的巧手把饭做好,装在葫芦瓢里,加些盐,用装饭的木勺捣碎,捏成小团带着吃。近一些的地方,到了下午四点左右,妈妈就回家煮面片,煮好面片装在大盆里带到田地里吃。妈妈经常把它煮得很好吃,我们就这样吸溜吸溜吸溜,一碗面片下肚,再吸溜吸溜一块西瓜下肚,这种惬意只有在田间劳作,汗滴被炙阳烤干的我们才会被深深记得。</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的劳作总引得许多回忆,一碗面片也赢得了人生暂时的快乐,比起现在的孩子,他们的生活舒适了,但幸福感却少了。</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