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古诗文是中华传统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为推动建德市小学语文教师对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与实践,进一步探讨“教—学—评”一体化的小学语文古诗课堂教学策略,促进语文教师专业成长。2024年10月25日,在新安江第一小学报告厅开展了建德市小学语文新课标背景下“教—学—评”一体化古诗词教学专题研讨暨傅登顺特级教师工作室活动。全市4-6年级语文骨干教师及傅登顺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参加了此次活动。</p> <p class="ql-block"> 新安江第一小学程婷婷老师教授《望天门山》,设计思路清晰,教学内容丰富有趣,授课中老师善于引导学生在形式多样的诵读基础上,抓住关键字“断、开、回”等重点理解,使学生感受山险水涌的壮丽,以及山水相映的迷人画面,便于帮助学生理解画面感的同时又巧妙利用音频、视频辅助,化抽象为直观,进一步加深对诗句的理解,体会诗人当时的情怀。</p> <p class="ql-block"> 新安江第一小学傅晓娟老师以六年级语文上册中的《浪淘沙其一》为教学内容,旨在通过深入解读这首古诗,引导学生领略古典文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讲课过程中,傅晓娟老师注重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通过师生互动、板书展示、明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等多种方式,确保课堂效果达到预期目标。</p> <p class="ql-block"> 杭州市高教园小学的冯琛莉特级教师执教《江南春》一诗,冯特着眼于“千里”的层层递推,让学生通过诗中描绘的景物来感受想象江南春景的繁盛与美丽多姿。通过杜牧的“红绿”诗的比对,初步了解杜牧的个性,为下文观点提炼做铺垫。又从“千里”与“十里”故事的讨论,来感受杜牧用笔的大气与开阔。对于教学难点“烟雨”这一意象背后的文化意味,冯特基于学生搜集相关文献资料这一起点,通过二次整理相关资料,呈现《江南文脉》的史料视频,站在杜牧角度去回看历史,让学生对“烟雨”这一意象产生更深刻的认识——这是落在杜牧心上历史的烟雨,也是留在读者心上文化的烟雨。</p> <p class="ql-block"> 杭州市钱塘实验小学的陈吉老师执教《书湖阴先生壁》一诗,通过创设“王安石的朋友圈”的情境任务,通过语言遠境,想象还原、知人论世等方式,让学生走近王安石,理解王安石。学生在这节课中搞清楚了为什么题壁在他人墙壁上,读懂了王安石的形象,也感受到王安石天人合一的境界。</p> <p class="ql-block"> 下午,上课的老师进行了说课。</p> <p class="ql-block"> 随后,浙江省特级教师冯琛莉带来了题为《比较,破译小学古诗教学的精神密码》的讲座。冯老师从比较的内容、方法和策略三方面进行展开,重点讲解了比较的策略:一、“联结点”比较,引发古诗学习速度;二、“矛盾点”比较,引导古诗学习深度;三、“迁移点”比较,引领古诗学习广度。冯老师结合《芙蓉楼送辛渐》、《渔歌子》、《饮湖上初晴后雨》等具体案例,深入浅出地向大家剖析了比较策略在教学中的运用。</p> <p class="ql-block"> 教研员翁璐老师进行了总结发言。翁老师表示,古诗文是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承载着很重要的任务,既体现语文的人文素养,也体现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但是对于教师而言,要上好古诗课却不容易,要上得厚重,上出深层次,上得让学生意犹未尽、念念不忘,教师是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做到的。希望所有的语文教师,都能继续古诗文教学的研究和实践,不断学习、不断探究、不断成长。</p> <p class="ql-block"> 中国诗文凝练简约,教学艺术却不简单。本次教学研讨活动,为语文教师搭建了古诗词教学的研究平台,老师们的思维在交流中碰撞,在探讨中提升。启诗心、发诗兴、丰诗性,多一些这样的研讨、实践,古诗教学就多一些“活水、源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