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致敬,半条被子</p><p class="ql-block"> 文/梁利根</p><p class="ql-block"> 我随涟源市场监管局退休老党员,乘坐大巴去郴州汝县城沙洲村革命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党建活动。这是局党组送给我们一份政治厚礼。分管局长戴多格、老干支部书记刘连平、老干办主任郭丽彬、人教股负责人,为我们保驾护航。这天,是2024年10月24号。</p><p class="ql-block"> 行程四个多小时,车到汝城县,己是中午了。午饭后,老党员们没歇口气,不顾舟车劳顿,又乘大巴去游客中心,换乘游览车后,向沙洲村前行。</p><p class="ql-block"> 我觉得路上的风景实在太美了。一座座青山,一个个峰峦,紧密相连,逶迤如龙。一条小河从峡谷中缓缓走来,载着一片银波粼粼的清水,映衬着青青的高山,矮矮的古老石桥,宛如江南水乡,好比画家笔下的水墨丹青。油沙公路,像一条乌龙,在小河岸上,蜿蜒曲折,伸向大山尽头。路边的农家小院,一派干净,一片明亮,篱笆下,墙脚根,一丛丛波斯菊,一盆盆金盏花,紫色的,黄色的,红色的,开得轰轰烈烈,暗香疏影,把这深秋点缀着如一帘春景。大有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情趣。这才是沙洲村全国文明美丽乡村的味儿呢。</p><p class="ql-block"> 游览车来到了沙洲村广场,我们下了车,半条被子的大型铜像群组,映入了我们的眼帘。</p><p class="ql-block"> 铜像群组座落在广场之中,底座高达两米多,长三米,托举起三个年轻女红军和一个年轻村妇,其中一女红军将半条被子送给那位村妇。群组铜像,栩栩如生,情真意切,还原了半条被子产生的情景。</p><p class="ql-block"> 我们深情地瞻仰铜像,敬畏铜像,致敬铜像。半条被子,穿越百年,温暖了中国。</p><p class="ql-block"> 半条被子的故事,发生在1934年11月6号。这天,红军卫生部来到了汝城县瑶族乡沙洲村,作短期休整,希望能得到村民的支持。但由于土豪劣绅视红军为敌人,搞反动宣传,致使胆小怕事的村民,大都躲进了深山老林。但有一年轻村妇没有走,她,就是半条被子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名叫徐解秀。她不是不想走,因为她是一个裹脚女人,又有一个一岁多小孩拖累,小脚背小孩,哪爬得山?她于是只好留下家里。红军战士,素来亲民爱民,对村民秋毫无犯。红军不但没有欺负她,打骂她,还帮她挑水,打扫卫生,抱抱孩子。她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当红军卫生部首长,找她商量,要她接纳三名女红军住到她家里,她二话没说,一口答应。三名女红军来到她家里,一看,这哪是家?一间破草屋,一块烂棉被,这是她的全部家当。三个女红军,在行军途中,为了轻装,丢弃了一些生活用品,她们三人只有一条棉被了。那些日子,徐解秀带着孩子与三位女红军,共睡一张床,同盖一条被,一起熬过漫长寒冷的冬夜。夜里,她的男人朱兰芳,冒着严寒,坐在草屋外,保护着女红军的安全。几天后,红军卫生部要转移了,那三位女红军也要走了。临行,她们作出了一个决定,要把唯一的棉被送给徐解秀,但徐夫妇却坚决不要。徐把三位女红军送到村口,要分手了,为送棉被的事,争执不下。徐解秀她没有想到,女红军作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拿起剪刀,沙沙沙,将棉被从中剪断,各拿半条。徐解秀拿着那半条被子,热泪盈眶,泪流滿面。她拎着半条被子回家了,临走,她要她男人朱兰芳,继续为三位红军带路,可一走,朱兰芳再也没有回来了。</p><p class="ql-block"> 此时此刻,我们站在半条被子雕像前,举起了右手,重温入党誓词,牢记初心使命,心潮澎湃,无比激动。半条被子,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党课教育,受益匪浅。让我们想起了徐解秀,为了那半条被子,她遭到了土豪劣绅的羞辱,半条被子被抢走,还把她拽到祠堂里跪了大半天。她活下来了,一直没有忘记那三位女红军的大恩大德,没有忘记她们临走时说的话。她们说,徐姐,等全国解放了,我们送你一条新棉被。她苦苦等了半个世纪,直到全国解放,也没有等到那三位女红军回来。她猜想,她们回不来了,都牺牲在长征路上了。她常对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只有一条被子,也要给穷人半条的人。多么质朴的语言,多么深厚的感情。习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他以“半条被子”的故事,强调了纪念长征的当代意义和牢记初心使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p><p class="ql-block"> 我在半条被子雕像前久久徘徊,留影纪念。仰望天空,深秋的太阳,是那么火红炽热,温暖如春。忽然,三只白鹭,从青山顶上飞来,在半条被子雕像上空,翩翩起舞。</p><p class="ql-block"> 我想,那三只美丽的白鹭,莫不是那三位女红军战士的化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