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雨阁夜读

竹石

<p class="ql-block">北宋政治家欧阳修说:“立身以立学为本,立学以读书为本。”可见读书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读书应该是我们畅游知识海洋的最佳途径。</p><p class="ql-block">回顾以往,我断断续续读了不少书。年少时,我为前途而读书;从业时,我为工作而读书;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渐渐地为陶冶性情而读书;如今,读书成了我的兴趣爱好。其实,与大多数中年以后的人一样,我这个年龄读书已经不是什么硬性任务,主要是利用空余时间“充充电”,以此增加一点新知识,同时还可以从中获得一些乐趣,使生活变得更殷实。再说,读书并没有环境上的严格限制,只要眼前光线合适,能静得下心来就可以。不过,我在自己家的书房里读书感觉最好。</p> <p class="ql-block">我的书房属斗方布局,书桌设于中央,背墙挂着唐朝大儒刘禹锡的《陋室铭》工艺竹简,右侧放一台书香地球仪,对面墙角木架上摆几盘兰花;而左侧独拥一方立面的书柜即为“藏书天地”,里面大都为文史书籍,其中装帧精美的连环画有千册之多,成为书柜里的一道“特色菜”。书房硬件设施虽然不算豪华,但实用得体,不落俗套,让我感觉很温馨。</p><p class="ql-block">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哲学家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我就最喜欢读历史方面的书,因为书里有故事,有智慧。特别是博大精深,奥妙无穷的中国历史,纵横五千年时空,我读起来身临其境,受益匪浅。</p> <p class="ql-block">唐朝政治家颜真卿说:“三更灯火五更鸣,正是男儿读书时。”身为男人我也喜欢夜读,因为与白天相比时间更充足,心境更安宁,精力更集中。伏案于灯光下,我能静静研读,细细品赏,深刻领会书中之“三味”。要是遇到某些精彩段落,我还会踱步书房,捧书作兴,朗诵一番,按照南宋理学家朱熹的“三到”读书之法,做到心到,眼到,口到。</p><p class="ql-block">深秋的一个晚上,我与妻子下楼携手散步回来,便按习惯泡上一杯清茶,独坐书房。此时,窗外风和月明,竹影婆娑,我随手点燃一柱熏香,营造更好的读书环境。然后,我取出一本现代著名作家周力波的长篇小说《暴风骤雨》读了起来,借此回顾解放战争初期东北农村土地改革波澜壮阔的时代背景。我认为那场革命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大概半个时辰之后,忽然天色大变,自然界一场真的暴风雨突如其来。我赶紧掩上书,关好窗,并侧头竖耳,聆听外面那时大时小、忽急忽缓、此起彼伏的风雨声。我一下子感受到了世事的诸多变故和巧合,就干脆将我的书房取名为听雨阁。从此,每逢夜幕降临,我在听雨阁里夜读的时候就愈显书情万种。</p> <p class="ql-block">听雨阁夜读,我感到意趣横生,思绪活跃。春雨绵绵的季节,我会更真切地体验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含蓄之处;阴雨连天的日子,我会更轻易地领略到“山色空蒙雨亦奇”的西子之美;滂沱大雨的时候,我会更直观地理解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爱国之情。</p><p class="ql-block">听雨阁夜读,我的心常常被书里的许多故事情节和一些名言警句所吸引,所打动,使我心潮澎湃,夜不想寐。怪不得一代伟人毛泽东说:“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夜深人静,万籁俱寂,要是读累了就起身太极一番,活动几下筋骨,然后临窗凭栏,或遥望浩瀚星空,或凝视城池灯火,于乾坤之间寄托心灵,于思考之中获得感悟。</p><p class="ql-block">听雨阁夜读,我还会经常想起西汉时期官至丞相的经学家匡衡那个“凿壁偷光”的苦读经历;唐朝大诗人杜甫那次“茅屋为秋风所破”的艰难境遇。身为普通之辈,我认为自己现在所享受的物质条件比古代名臣圣贤确实好得多。为此,我很满足,也很幸福。眼下神州大地,一幢幢高楼犹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广厦”何止千万间?看到绝大多数民众已基本安居乐业,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时代即将到来,我又感到很欣慰!</p><p class="ql-block">“明灯常作伴,益书常为朋”,听雨阁夜读是一种很好的享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