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饭盆归你爸舔——读散文《舔碗》所想到的

王静存 静村流水

<p class="ql-block">A.饭盆归你爸舔</p><p class="ql-block">——读散文《舔碗》所想到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最近从“美篇”上看到一篇文章《舔碗》,其意是说庄稼人种地打粮多不易,为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爱惜粮食,不能浪费。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就要从各方面做出努力,比如,吃完饭后要舔碗,舔净每一个米粒和每一滴汤汁。为了表现中华民族的这一光荣传统,文中还特意引用了我们世代流传的一首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p><p class="ql-block">按说,这篇文章的主题很好,作者也是好心好意,只是,说来有些怪,我看了这篇文章后,不禁哑然失笑,因为,我儿时就舔碗,而我最刻骨铭心的体会可不是俭省节约云云,而是挨饿——人被饿得实在受不了了,就恨不得把碗里的每个米粒、每滴汤汁都舔干净,哪里还顾得想“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码事!</p><p class="ql-block">这样的往事仍历历在目,太多了,张口就能随便说出几件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确切时间记不清了,大致在上世纪1960年左右吧。那正是在大跃进之后“挨饿的年头”(官方所说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p><p class="ql-block"> 那时候,家家户户吃完了饭是要舔碗、舔饭盆的,像狗和猫舔自己的食器那么舔,舔得连一个米粒都不剩,连一点点汤汁都不剩。这样舔着吃,食物的利用率可达百分之百,绝非用勺子刮着吃所能比。大家这么做可不是出于任何规定,而是因为每个人吃饭实在过于限量,虽说吃完了饭,还是肚子饿得咕咕叫。在肚子咕咕叫的情况下,大家全都忍不住地、甚至疯狂地舔。各自的饭碗当然由各自舔,这是天经地义的,可是共有的饭盆归谁舔,这可是件大事。所以有的人家进行了严格的规定:饭盆大家轮流舔:今天这顿饭我舔,下顿饭你舔。</p><p class="ql-block">这种情况,在我们那地区就是这样,我亲眼看见的。我也是舔碗、舔饭盆者之一。</p><p class="ql-block">我和小伙伴们在一起玩时说的话可多了,其中就说到吃饭时舔碗和舔饭盆的事。我至今还记得有一次我们的一个小伙伴这样说:“我妈说了:‘以后你们谁也别抢着舔饭盆了。饭盆归你爸舔!他不多吃点,饿趴下怎么办?咱全家还指着他劳动养活呢!’”</p><p class="ql-block">我还经常听大人们这样说:“因为舔碗、舔饭盆,舌头都变长了!”</p><p class="ql-block">需要说明的是,此时饭碗和饭盆里的粥可不是正常的粥,而是少量的白薯面糊糊或玉米面糊糊(以这两种糊糊为主)和剁碎了的野菜或白薯秧子等的混合物。野菜、白薯秧子这类东西吃得过多,人会呕酸水,浑身浮肿,或得其他的病卧床不起,甚至死去。但没办法了,在饿得要死的情况下,这种东西毕竟能聊以充饥,延缓性命。</p>

饭盆

白薯

汤汁

米粒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面糊糊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秧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