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长安

一叶兰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长安,是一座有着千年历史的古城,长安,是一座充满诗意的古都。在时光的长河中,长安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辉。</p><p class="ql-block"> 古老的城墙,见证了岁月的沧桑与辉煌。庄严雄伟,飞檐斗拱的钟鼓楼,宛如一位睿智的老者,见证了岁月的流转,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它是古城西安的灵魂所在。漫步在长安的街巷,青石板路映照着历史的足迹,每一步都仿佛踏入了诗意的画卷。</p><p class="ql-block"> 大雁塔巍峨耸立,承载着千年的文化底蕴。晨钟暮鼓,悠扬回荡,唤醒了多少沉睡的记忆。芙蓉园里,繁花似锦,亭台楼阁错落有致,恰似人间仙境。华灯初上,梦回大唐不夜城,感受那千年的历史沉淀和文化传承。这里是一片充满诗意和浪漫的土地,是一座让人心灵得到洗礼的艺术殿堂。</p><p class="ql-block"> 长安的诗意,还在于那悠悠的古韵。文人墨客在这里留下了无数传世之作,诗词歌赋,传颂千古。杜牧远望长安,“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王翰边塞思乡,“夜听胡笳折杨柳,教人意气忆长安”;“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是孟郊高中后的喜悦。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则展现了黄巢的豪迈气魄。李白的“长相思,在长安。”表达了对长安的思念以及对远方之人的相思之苦。“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甫的这首诗侧面展现了李白在长安时豪放不羁的形象。“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则是杜甫深刻地揭露当时社会的贫富悬殊和阶级矛盾。“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写于安史之乱后,杜甫被困长安期间,抒发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亲人的思念。白居易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千古名句传颂至今,老少皆知。一首《长恨歌》叙述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等诗句脍炙人口。王维“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描写了长安大明宫早朝时的庄严与盛大。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这首边塞诗则体现了诗人对国家边疆安全的关注。卢照邻“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玉辇纵横过主第,金鞭络绎向侯家。”描绘了长安的繁华景象以及贵族们的生活,展现出了大唐盛世的风貌。</p><p class="ql-block"> 长安是大唐的象征,也是古代文明达到鼎盛的标志,诗人思念长安,游子牵挂长安,今人怀念长安,正像贺铸所说,“忍话旧游新梦,三千里外长安。”</p><p class="ql-block"> 长安有繁华盛世的气概,有举世瞩目的风采,诗人心中对长安同样也有说不清的爱恋,道不明的情怀。长安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甚至灞桥的烟柳、古渡的斜阳、驿道的沧桑、泾渭水、青华山。还有少女的柔情、壮士的霸气等,都被载入篇章,变成浓墨,流传千古。</p><p class="ql-block"> 如今的长安,虽已历经千年变迁,但那份诗意依然流淌在每一个角落。漫步在护城河边,看着清清的河水缓缓流淌,岸边垂柳摇曳多姿,城墙公园里老老少少的人们载歌载舞,穿着各种古装的女孩在万紫千红的花海里拍照留影,犹如回到了那个繁华盛唐。那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如同一首首悠扬的诗篇,等待着人们去品读,去感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