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颂母亲—31位曾经抗美援朝的女兵

刘晓伟

<p class="ql-block">  吉林八一小学,是一所由沈阳军区 46 野战军成立的一所寄宿制学校,成立的背景是当时国家的安全环境尚未稳定,野战部队随时出征执行紧急作战、剿匪、戍边和抢险等任务。因此,用这种将部队子女集体寄宿的形式,来解决部队应急出征的后顾之忧。是部队后勤保障的一项重要工作。随着国家安全形势的逐渐稳定好转,八一小学随即撤销。我是八一小学63届的一员。由于八一同学们都来自部队大院,每家经历大致相同,父母都是非常熟悉的战友,使我有了搜集本班同学中赴朝参战母亲照片的想法。</p> <p class="ql-block">  在63级全班同学的共同努力下 ,共收集到31张自己母亲在抗美援朝时期的女兵照。在收集照片的过程中,使我听到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每张照片后面都是红色记忆。我将把这些历史久远无比珍贵的照片永久保存。</p> <p class="ql-block">  见到那么多熟悉的阿姨,带有稚气的脸,铿锵玫瑰的气概,展现出我们可爱可敬的妈妈们最美好的青春!妈妈讲过:部队总是利用黑夜行军,白天休息,逢山翻山,遇河淌水。由于敌人狂轰滥炸,不能走公路,只能穿密林,走山间小道,因此身上的衣服鞋袜,湿了干,干了湿,脚上的血泡撕开,黏住,再撕开。我们作为承上启下的一代人,有责任将老一代革命者的精神传承弘扬,让红色基因永不变色,让我们父辈们打下的江山更加强大!</p> <p class="ql-block">  我们的母亲们大部分都是学生兵,当祖国需要的时刻,她们放弃了优越家庭生活条件,弃学从戎,响应祖国召唤,参军赴朝,保家卫国,接受了战争炮火的考验。佩服!妈妈的许多战友都牺牲在异国的土地上。岁月流年,现在许多阿姨己经离开了我们,但她们谱写的青春之歌永存。她们所诠释巾帼不让须眉的美丽与辉煌,将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她们是抗美援朝战场上,一道永久地灿烂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  看到抗美援朝志愿军46军的队伍里,有这么多年青漂亮的阿姨,昔日的女兵英姿飒爽,展示了她们战斗的年华,壮丽的青春的一面。她们保家卫国的壮举,值得我们后代永远敬仰、崇拜和尊敬。</p> <p class="ql-block">  唱响时代经典,传承前辈基因!看到这些熟悉的阿姨,心情无比激动和敬仰,满满的正能量!联想咱班同学:王册学霸、于雷诗人、淑媛班长文武双全等一系列后代,均继承了母亲的优秀基因,将红色文化发扬光大呢。</p> <p class="ql-block">  红色文化是深入人心的。 宣传红色文化是历史的责任,我们在所不辞!随着年代的久远,我们同学的父母亲健在的均已年事已高,美篇中许多阿姨己经离开了我们,抢救留存的红色文化只争朝夕,分享弘扬红色文化势在必行。</p> <p class="ql-block">  建议胡小勇同学和王淑媛班长,你俩具有高超的朗诵功底,应该一起朗诵王册母亲蒋耀珊阿姨创作的长诗,代表我们全班同学来演绎这首激情澎湃的诗,把两代革命军人爱党爱国的声音发出来,唱响出来!</p> <p class="ql-block">  回想自己的人生,虽然我不是党员,但每当遇到困难孤立无援时,总是有一句话从心底冒出来,“我是妈妈的女儿”,这句话就像咒语一般,所有的困难都被吓跑了,真的很灵验。如今我已退休在家,一切归零重启人生,原动力就是:我是妈妈的女儿,我是军人的后代!!感谢同学们与我分享一位共和国老兵爱党爱国的高尚情怀,爱你们哦么么哒!</p> <p class="ql-block">  看了许多阿姨赴朝参战的照片,体现她们坚定的理想信念,她们战火中的青春,就是一篇激情燃烧的诗,一首昂扬奋进的歌!令人敬佩,令人赞叹。老一辈的优良传统,仍然是新时代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给我们以启迪、感召和力量,需要我们晚辈后代弘扬传续。</p> <p class="ql-block">  我是一位八一小学的老师。曾经近距离接触了这些英雄的母亲,她们是即是学生的家长,也是我学习的榜样。回忆当年朝鲜战火烧到家门口,我曾经迫切申请赴朝参战,因领导的不批准导致哭鼻子。领导说:你的任务更重要,就是在国内留守处(后相继成立五一幼儿园和八一小学)照顾抗美援朝前线指战员的子女。就这样赴朝参战成为永久的遗憾。看到刘晓伟同学收集这些照片,熟悉而亲切,好想拥抱她们。永远怀念这些熟悉的家长,怀念这些赴朝参战的英雄女兵。</p> <p class="ql-block">  这些在朝鲜战场留下的历史照片,这些仅仅是我们63级一个班同学的母亲群体,却是朝鲜战争中的真实写照,是400位志愿军女战士的缩影,也是290万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缩影。还有<span style="font-size:18px;">那些没有上过战场的母亲,在炮火硝烟的年代嫁给了随时可能牺牲在战场的军人,成为军嫂,义无反顾,无怨无悔。所有的母亲都值得我们崇拜敬意,高山仰止。</span></p> <p class="ql-block">曹青松母亲—陈有恒阿姨</p> <p class="ql-block">王淑媛母亲—李伊力阿姨(健在)</p> <p class="ql-block">于国庆母亲—王汀力阿姨</p> <p class="ql-block">汪向荣母亲—文质彬阿姨</p> <p class="ql-block">张向民母亲—欧阳满章阿姨</p> <p class="ql-block">王册的母亲—蒋耀珊阿姨(健在)</p> <p class="ql-block">于雷母亲—梁希阿姨</p> <p class="ql-block">刘晓伟母亲—陈安柏</p> <p class="ql-block">赵津中母亲—石克伟阿姨</p> <p class="ql-block">李北林母亲—李凤仙阿姨(健在)</p> <p class="ql-block">董莹母亲—肖静文阿姨</p> <p class="ql-block">陆晶欣母亲—刘桂梓阿姨</p> <p class="ql-block">李森母亲—林静娟阿姨</p> <p class="ql-block">王艳母亲—张静文阿姨</p> <p class="ql-block">夏力平母亲—呂楚彬阿姨(健在)</p> <p class="ql-block">刘延秋母亲—尚秀生阿姨</p> <p class="ql-block">童力母亲—范子为阿姨</p> <p class="ql-block">王玉和母亲—郑仁蔚阿姨</p> <p class="ql-block">袁沙沙母亲—李家伊阿姨(健在)</p> <p class="ql-block">陈小小母亲—史新芝阿姨</p> <p class="ql-block">董雄雄母亲—刘革新阿姨</p> <p class="ql-block">刘莹母亲—王耀辉阿姨</p> <p class="ql-block">王晓璇母亲—陈传菊阿姨</p> <p class="ql-block">袁晓宁母亲—孟宪华阿姨</p> <p class="ql-block">陈开林母亲—姜晓芳阿姨</p> <p class="ql-block">李保峰母亲—裴静阿姨(健在)</p> <p class="ql-block">张亚超母亲—李玉英阿姨</p> <p class="ql-block">李延军母亲—苗革文阿姨</p> <p class="ql-block">王晓明母亲—王文君阿姨</p><p class="ql-block">照片上有三八线留念字样</p> <p class="ql-block">刘小平母亲—刘萼芳阿姨</p> <p class="ql-block">郑松林母亲—刘芸阿姨(健在)</p> <p class="ql-block">2012年,我班同学带着对烈士无比崇敬的心情,带着父母的愿望,前往朝鲜开城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看望牺牲在朝鲜的战友们。</p> <p class="ql-block">  同学们在朝鲜开城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前列队,代替父母向牺牲在朝鲜的战友们默哀、献花,朗读致敬诗词,寄托哀思。</p> <p class="ql-block">  隨着年代的久远,大都分的父母己经离开了我们,少数健在<span style="font-size:18px;">的父母已经都是90岁以上的老人。我</span>们作为大院子女,从小<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家中与父母朝夕相处,耳闻目染;在大院里,我们听叔叔阿姨讲故事汲取营养;随着父母年纪大了以后,我们帮助父母,联系全国各地的战友,与他们亲密接触,交流中亲身感受了前辈们对党的忠诚,对信仰坚定的高尚情怀,感受他们之间的战友深情。努力</span>把前辈们的战争故事、文章和照片总结归纳出来,记录历史,敎育子孙,留给社会,是我们的一种使命。虽然,我们没有作家的写作水平,也没有记者的新闻视角,我们所写的文字,与前辈们用生命书写战斗青春相比,常常觉得笔拙词穷,写不全,说不好。但我们有着对部队、对军人的深厚感情。<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些原汁原味的史料弥足珍贵。它已经不</span>属于个人自家,而是属于伟大的人民军队,属于精神家园里的宝贵财富。因此对于红色文化的传承、弘扬,我们责无旁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