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冲古镇、抗日纪念馆、叠水河和传统技艺游

游龙

腾冲隶属于保山市,旅游资源极其丰富。火山遗迹、地热热泉温泉、森林资源、高山湖泊、人文景观、民族风情村镇散落在5845平方公里的云南高原之上,已经成为国内著名的旅游胜地。 今天是到达云南芒市后的第三天,听说和顺古镇远近闻名,于是我们选择在这个古镇休闲几天。 和顺历史悠久,祖祖辈辈居住在这里的汉族和其它民族的文化习俗已经相互融合在一起。古镇建筑、古街、古巷子的建筑风格中融入了汉族和西南地区多民族传统文化,形成古镇自己的历史文化。 和顺古镇坐北朝南,背靠黑龙山,四周被大小火山锥(火山喷发口由火山喷发物堆积而成的山丘)所包围。古镇居民房屋环山而建,依山势渐次递升,镇子里的水系和大盈江相连通。 古镇的经济来源还是以农为本,这就是中国传统的农耕文化。 远处的火山锥云雾缭绕,沟渠水清草绿,呈现一种野性的自然美。 女儿选择了一家和顺古镇品质非常不错的“花间美宿”私家民宿,民宿环境雅致,住的也很舒服,可是价格也不菲。 虽然这家私家民宿收费有点高,但是其内部的环境和生活条件还是很不错的。 和顺古镇远在1938年就有一家中国农村最大的乡村图书馆“和顺图书馆”,在那个年代堪称中国乡村文化界第一。<div> 除了历史悠久的“和顺图书馆”外,和顺古镇新建的图书馆也是非常漂亮,这是一种历史文化传承的延续。</div> 这么漂亮的图书馆不留个影就太可惜了,打个卡吧! 前来阅读的大部分都是青少年读者,这些孩子都是祖国的未来,孩子们喜欢读书学习,真的是可喜可贺! 孙女也被这家乡村图书馆所吸引,选择了一本喜爱的书,聚精会神的阅读起来。 野鸭湖风景旖旎,湖水清澈,碧波荡漾。 小镇很古老,但是无论街头还是巷尾都很整洁,古镇居民素质都很好,卫生状态也好,管理十分有序。 始建于明嘉靖初年的老桥“双虹桥”和1921年新建“双虹桥”并列,如双虹卧波,故名“双虹桥”。双虹桥是和顺标志性景观,桥头各设三排石牌坊,桥后分设拱形门洞为入村之口。双虹桥之间隔堤设有一个半圆荷池,池中建有观赏亭,其六角攒尖顶,显得玲珑而古朴。<div><br><div> </div></div> 和顺古镇的一些老宅子里开设了一些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旅馆、酒店和商铺,给镇里的居民和来往的游客提供了生活上的方便。 和顺古镇一大批清代建筑和民国时期建造的民居建筑融合在一起。小雨淅淅沥沥的下着,雨中的小镇显得十分清幽而宁静,似乎在无言的叙说着一段段古老的故事。 历史悠久的“和顺圖書馆”是旅缅华侨为振兴家乡文化事业于1928年集资创办,有“中国乡村第一图书馆”之美名。<div> 和顺图书馆现藏书七万多册,古籍、珍本一万多册,内有胡适、熊庆来、廖承志、李石曾等诸多文化大家的题字。图书馆内的牌匾、对联都是学界泰斗、名士达官的墨宝。 </div> 腾冲也是云南重要的玉石集散地,所以玉器商铺在云南无所不在,和顺古镇也不能脱俗,镇里也开设了几家玉器店,游客如果喜欢可以买几件心仪的玉饰品回家,还可以买块全赌或者半赌(开了小窗)的玉石毛料,小小“赌石”一把,碰碰运气。 云南常年温差小,昼夜温差大,雨水充沛,无霜期长,四季如春。温湿的气候非常有利于植物生长,富产水果、药材和野生菌类,成为云南很重要的自然资源。 旅游催生了古镇旅游经济的发展,酒店和民宿发展很快。因为这里环境和气候适宜,前来旅游和避暑的游客也很多,给古镇带来一些可观的经济效益。 这是一条保留完好的清代民居,站在在小巷中闭目遐思,似乎穿越到了古代。漫步在灰褐色的火山青石板路上,沿着历经沧桑的古民居,领略到小镇的历史文化。 滇西抗战纪念馆离和顺古镇仅有几公里,也是我们此次既定的游程之一。无论对我还是孩子们,对了解我们那段刻骨铭心的抗战史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以史为镜,警钟长鸣,忘战必危! 位于纪念馆西侧的“中国远征军名錄墙”上,镌刻着103141位参与滇西抗战的中国远征军将士、盟军将士、地方抗战游击队、地方参战伤亡民众、协同参战部队和单位人员的姓名。清一色的火山青石墙面象征远征将士坚强的意志,14个曲折向前的大面墙寓意14年艰难曲折最终走向胜利的抗战历程。<div> 2013年之后,滇西抗战纪念馆持续向社会征集中国远征军名录,再次增补了298名中国远征军将士名录。</div><div> 建立滇西抗战纪念馆的重要意义是在于告诫当今过着幸福生活的人们不要忘记这段历史,要铭记中国远征军名录墙上每一位英雄的名字,将伟大的抗战精神文化世世代代传承!</div> 云南在抗战期间,有42万子弟兵走向了抗日疆场,参加了抗战期间大大小小的的战役,六名滇军将领壮烈殉国,为抗战做出了重大贡献。 这座巨大的雕塑群形象的概括了驼峰航线、滇军、美军、父老乡亲和民众齐心抗战的场景。 这些滇军战士曾经用过的头盔组成的纪念墙,意味着无数先烈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的抗战史。 为了让孙女领略中国古代传统的“陶艺”文化,我们来到了腾冲的“湾窑村”的“孙氏土陶馆”。 腾冲碗窑土陶艺历史悠久,明朝初年,孙、刘、蒋三姓祖先从湖南随军队来到腾冲,后辗转来到如今的碗窑村。<div> 孙、刘、蒋三姓祖人来到碗窑村后分姓而居,分巷而居,各建宗祠。在制陶产品上也分工明确,按姓氏界定,按照“孙家孙小瓯、蒋家蒋大瓮、刘家刘小坛”的界定,互不岔行,良性竞争,各自传承。</div><div> 我们今天来到的就是“孙家孙小瓯”的孙氏土陶馆。</div> 货架上和地下摆放着各式生活和装饰所用琳琅满目的土陶制品。 孙女跟着制陶老师傅细心的学习如何制作土陶制品。 孙女学习和动手制作土陶工艺后,我们一行又来到了离和顺古镇61公里的新庄村龙上寨,带孙女了解和学习“古法手抄纸”的制作工艺。 手抄纸质地古朴,可以书写和作画,纸质柔韧,可以做到千年不腐,深受文人雅士的喜爱。 “龙上寨”龙姓祖先来自中原,洪武年间随军中龙家营来到腾冲新庄龙上寨,同时将造纸技艺带到新庄。<div> 龙姓祖先就地取材,利用当地丰富的香蕉树皮,技艺手口相传,世代沿袭手抄纸技艺至今。<br><div> </div></div> 制作纸浆 用抄纸器(竹帘框)捞纸浆,使纸浆在捞纸器上均匀交织成薄薄的湿纸。 把湿纸晒干或者晾干,揭下来就成为纸张了。 前来学习的小姑娘们在手抄纸上制作自己的工艺品。 小宝把采来到鲜花和草叶按照自己的喜好摆成好看的图形,再把胶料溶液涂布到花瓣和草叶上定型,于是一幅好看的手抄纸工艺品就脱手而出了,很有成就感! 将手抄纸装订成册 腾冲叠水河瀑布是我国唯一的城市瀑布,发源于大盈江,从县城西边1公里的46米高的崖头跌下深潭。瀑布四周为悬崖峭壁,水从30多米的高岩上奔流而下,雾气升腾,响声如雷,水花四溅,十分壮观。 景区除了瀑布外,还有太极桥、观瀑亭、龙光台、龙光亭和主寺。 难忘的几天云南腾冲之行在饱尝眼福、口福中完美的结束了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