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4年10月25日,是农历霜降后的第三天,也是三门峡市陕州区甘棠街道陕之塬酒坊蒸料出笼的日子。缘于去年与于建华经理的酒缘约定——我要参与一下制酒全过程。</p><p class="ql-block"> 于总是三门峡市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硬笔书法研究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三门峡市乒乓球协会农村分会副会长、三门峡市姓氏文化研究会会员,年轻时候当兵、干过村里的党支部副书记、主任,自身的文化素养颇高。他的陕之塬制酒始于土法传承工艺,老岳母的传承、当兵时汾酒的启发,九年的悟道磨炼、家乡庙底沟的水土、数千年的地域文化积淀,萃取了老陕州的精华——陕之塬酒。 </p><p class="ql-block"> 三年前一次聚餐,有朋友拿了壶还没有正式注册的好酒与大家分享,刚打开壶盖,浓郁的香气便四溢而出,瞬间弥漫了整个房间,那醇厚的酒色透露出岁月的痕迹和酿酒师的精湛技艺,一杯酒下肚,满口留香,沁人心脾,感觉一股暖流直逼肺腑,令人神清气爽,让人不禁想要探寻其中的奥秘。听朋友们议论,有这款酒就是咱三门峡本地产的,这几年就一直流行在三门峡的文人墨客、商界大佬间,是一款地道的古法纯粮酿造小众酒。于是,心生一个念头,一定要找到它的产地一探究竟!了解制酒工艺!偶然,在三门峡市乒乓球协会田园训练基地球场相识于总,交流球技,不相上下,朋友介绍说:于总就是上次喝酒的老板。哦哟!终于找到制酒人了!遇知己相谈甚欢,约定出酒时候,到场参观 品酒。 于是,就有了2023年五月的三门峡市乒乓球协会甘棠工作站的授牌品酒交流赛,有了11月份开始的“于氏酒坊”更新换代,升级改造。一连串三篇文章报道,点击量数万,可以说是在当地家喻户晓。现在,注册商标,证照齐全,终于完成了于总和我们大家合法规范酿酒的心愿。</p><p class="ql-block"> 老于制酒,是一种信仰,也是中华民族酒文化和民俗农耕文化的传承。从谷雨前后点瓜种豆到立夏之后的三忙麦收,从麦收后种高粱到中伏制曲,从重阳节后无蝇蒸料到霜降前后的拌曲封缸,从封缸发酵36天到四蒸三出酒,一步步 、一道道工序不敢有丝毫懈怠,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他把制酒当做一种锻炼、一种享受、一种悟道,接收阵痛、体验收获、成就感满满爆棚。俗话说“酒品既是人品”,去年我在参与蒸馏出酒时候,老于说:“哪个要发现我的酒不是纯粮食造的,喝了后发现有头疼现象,就把我的酒缸砸了”。这句话,我一直记忆犹新。今天,我又参与了蒸粮拌曲工艺,也有一种参与收获的喜悦感。喝酒并参与制酒过程,喝自己亲手生产的酒,也是人生一大快事!</p><p class="ql-block"> 三门峡是天鹅名城,也是世界考古仰韶文化圣地,更是酒文化祖源地。在三门峡渑池仰韶文化考古中发现7000年左右的尖底瓶内有粟酒原素,这样的尖底瓶在庙底沟考古博物馆比比皆是,充分说明同时期我们的仰韶和庙底沟先人早在数千年前已经掌握了制酒工艺。2000多年前,周公和召公在陕塬之上矗立了分陕石,在甘棠树下把酒言欢定乾坤,一块石碑和一次酒会,从此确定了陕西省的由来。陕州庙底沟这块圣地,是当年老子西行著《道德经》的必经之地,也是黄河文化、仰韶文化、庙底沟文化发源地;如今,在这庙底沟旁边,老于的“陕之塬”酒已经实现了,从土法小作坊自产自喝,到注册商标 升级改造的华丽转身,按照主管部门要求办理证照手续,购置专业设备,进一步保证酒品质量的同时扩大了生产规模,充分满足客户需求量。</p><p class="ql-block">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陕之塬酒填补了陕州区的制酒工业空白,这款酒已经成为三门峡酒文化的杰出代表,一脉相承着陕州大地的历史传统和地域特色,我们在品尝美酒的同时,也领略到了老陕州这块具有华夏文明的源头——七千年酒文明发祥地丰富的文化内涵!相信陕之塬这个地域文化酒能够越来越强,越做越大。祝愿陕之塬酒更上一层楼!</p><p class="ql-block">陕州塬上,“分陕石”矗立,见证周召分陕而治;</p><p class="ql-block">庙底沟旁,“陕之塬”飘香,共建考古文化圣地。</p><p class="ql-block">天鹅之城三门峡,</p><p class="ql-block">喝酒要喝陕之塬!</p><p class="ql-block"> 2024.10.27晨曦</p><p class="ql-block"> 聂大成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