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里.成都味道

文弱书生

<p class="ql-block">  唐朝的一个春夜,杜甫在他的草堂遇雨,有感而发,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而诗中所言的“锦官城”就是成都,更准确地说就是成都的锦里!</p> <p class="ql-block">  “拜武侯,泡锦里”,自是初到成都不二的打开方式,我们自然也不会例外!傍晚时分结伴先去拜会一下儿时的偶像——诸葛武侯。祠里香烟缭绕,游人接踵,孩子们更是叽叽喳喳,讲述三国诸葛亮的一场场神机妙算,导游已经派不上用场了。而我盯着墙上《出师表》那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回味起后主刘禅的“乐不思蜀”,不禁发出一声轻叹。</p> <p class="ql-block">  出了武侯祠,发现天色已晚。不知何时天上飘起了细细的雨丝,平滑的石板路像被镀上一层油亮;建筑物上一串串大红灯笼点亮了店招的霓虹,前面不宽的街道已然一片灯火辉煌。游人没有人介意细雨,也没有人打伞,三三两两地融入了阑珊的街道深处。身处芙蓉巷,在这里听雨,与杜甫的草堂相比,不知意境有没有什么差距?</p> <p class="ql-block">  既然已经拜完了武侯,那就雨中开泡锦里吧!旁边的导游——当地的同学却来了一句玩笑:“我看你们这次来成都,不是泡锦里,而是被锦里给泡了吧!”我仰头看看灯光下稀疏的雨丝,低头看看石板路上的积水,想想她说的还真有道理,哈哈一笑:“唉!不管泡还是被泡,不管你泡还是雨泡,既然前方高能,你只管头前带路好了!”</p> <p class="ql-block">  满街都是汉韵,商铺大多仿的汉肆!火锅店叫孔明阁,茶馆叫三国茶园,最有创意的是一家汉服店,居然叫作“司马装”!店里墙壁上挂着一幅剧照,俨然是浓眉长髯、一脸得意的司马懿,身上却穿着诸葛亮送来女人服饰,扭着腰肢作唱戏状,我们忍俊不禁的同时,思绪自然被带到了那群雄逐鹿、尔虞我诈、刀光剑影的三国烟云之中……</p> <p class="ql-block">  都说锦里古街表达的是成都的生活方式,宣泄的是成都的味道!然而从武侯祠走过来,偶尔见到一些盛唐花团锦簇的痕迹,比比皆是的仍然是三国时代的人文掌故,号称成都版的“清明上河图”,其实更像一本连环画,每一页都画满了久远的蜀汉故事,厚重的促人回味。走着走着,心中不禁暗自发问:难道,锦里就是条三国街?难道,这就是成都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  小雨渐渐停了,湿漉漉的空气被大红灯笼渲染的流光溢彩,散发着一股旖旎的奢靡,袅袅中悠然飘来一缕歌声,那是网络上流行的《成都》:“让我依依不舍的,不止是你的温柔, 余路还要走多远,你攥着我的手,让我感到为难的,是挣扎的自由……”舒缓又带着点磁性,诱惑着我又穿过挂满红灯笼的窄窄长巷,继续前行。</p> <p class="ql-block">  店铺门前,石板路上,盛装的表演者裙摆已经被石板路上的积雨浸湿,但并不影响他表演的热情!《变脸》的铿锵音乐里,转瞬间一张脸变幻出十几张迥然不同的面容,孩子们惊愕的表情还留在脸上,大人们已经爆发出“噼噼啪啪”的掌声。空气中好像有一阵微风吹过,原本有些索然的心情也开始“变脸”了……</p> <p class="ql-block">  两个古装铜人站在树下,看造型像是打更的,妈妈站在旁边,招呼着孩子过来拍照,男孩跑到铜人身边时突然脚下一滑,眼看就要摔倒,僵直的铜人却动了,鬼魅般的地伸手抓住孩子的衣服,一把就拎离了地面,孩子虽然没有摔倒却被吓到了,本能地大哭起来,父母连忙跑过来道谢,铜人仿佛被戳穿了秘密,脸上有些挂不住,丢下另一个同伴,敲打着手中的梆子,口中念念有词:“天干物燥,防火防盗喽!”径自渐行渐远。</p> <p class="ql-block">  店堂里,一位须发皆白的老中医一身唐装正在埋头磨药,引得一圈游客围观,随着他身体的前倾后引,胡子也不停地抖动,眼睛还忽闪忽闪地眨动,奇怪的是磨了很长时间,居然没见他老人家停下休息一会儿,仔细一看,原来是个机器人。锦里古街,真真假假,假到真时真亦假,真让人无法捉摸。</p> <p class="ql-block">  真真假假、妙趣横生的情境体验,让大人们带着孩子乐此不疲,仿佛不经意就会冒出一个个喜出望外,逛过许多老街,玩的嗨,没见过这么玩的。</p><p class="ql-block"> 原来成都的味道,</p><p class="ql-block"> 是可以玩出来的!</p> <p class="ql-block">  游锦里,吃味道!老街上的小吃,不管是龙抄手、钵钵鸡,还是撒尿牛丸、糖葫芦,也不管是甜水面、臭豆腐,还是三大炮、糖油粑粑,不管你是来自天南还是地北,都能找到你最好的那一口!谁叫成都,自古以来就是鱼米之乡?谁让锦里,秦汉之后就是美食家的天花板!</p> <p class="ql-block">  被满街食物的香气激发,肚子也咕咕叫了起来,同学才想起还没有请我们吃晚饭。不用再去订好的火锅店了,晚餐就在露天的串串铺子解决吧,既省钱,又解馋!同学一再提醒我们,吃完串串的竹签不能乱扔,要放在面前的竹筒里。大快朵颐之后,在我们不解的目光下,她抱着竹筒走向吧台,原来买单就是数竹签根数,我们外地人,真的受教了。</p> <p class="ql-block">  不管是西装革履的斯文人,还是花枝招展的美女,都无法抗拒锦里的美食,矜持是什么?滚的远远去吧!</p><p class="ql-block"> 原来成都的味道,</p><p class="ql-block"> 是用嘴尝出来的!</p> <p class="ql-block">  店铺里玲琅满目的物品,自然吸引了游人的眼球!手工的皮包、布缝的老虎,吹糖人画、捏面人,老成都的手艺人仿佛都聚集在这里,忙碌着展示成都人的心灵手巧,成都独特的民间艺术,让泡店的外地游客大饱眼福。自然,成都的味道,也随着他们手中大包小包的伴手礼,带到了五湖四海的家人、亲友身边!</p> <p class="ql-block">  茶楼,在成都是当之无愧的第一社交场所,当然锦里的茶楼不单单有茶!我不反对热闹,但不大喜欢麻将的喧哗,找了一家皮影戏茶馆,磕着瓜子,津津有味地看着幕布上刘备在三顾茅庐,动作只在关节处活动,但极有一种机械的韵味。茶上来了,跑堂的轻声细语:“竹叶青,要第二泡、第三泡才最有味道,客官需要续水不用呼叫,抬手即可。”</p> <p class="ql-block">  第三泡,将信将疑中我端起茶碗,袅袅雾气里看着茶叶慢慢发开,香气也愈发浓郁,浅酌一口,果然比开始时浓淳了好多,这时我才恍然:</p><p class="ql-block"> 原来成都的味道,</p><p class="ql-block"> 果然是泡出来的!</p> <p class="ql-block">  夜渐渐深了,游人也变得稀少起来,有些店铺的霓虹灯已经熄灭,药行磨药的老先生也已拔下电源停工了吧?我们好像没有一丝倦意,又走进一个小酒吧。坐下来后,却发现周围喝着洋酒的却都操着一口绵软的正宗成都话!原来,锦里不单是外地游客的打卡之地,更是老成都人夜生活的根据地!</p> <p class="ql-block">  出了酒吧又遇铜人,送给我们最后一个工作笑脸以后,他终于有了片刻休闲,坐在椅子上点根烟,拿出手机,看起来给家人打个电话,涂满金粉的脸上洋溢着一种真实的笑意和淡淡的满足。我心中猛然一悸,好像明白了,成都的味道,原来不是诗圣杜甫的高古诗意,也不是诸葛武侯的家国情怀,而是市井生活的轻松惬意和人间烟火的活色生香!</p> <p class="ql-block">  不知何时,天空又飘起了小雨。路边的小酒馆里,又飘出了吉他伴奏着赵雷的《成都》,带点忧郁的旋律,透着股闲适的缠绵,好像杜甫笔下的春雨一般,随风潜入了我已经微醺的心头:</p><p class="ql-block"> 我从未忘记你,成都,</p><p class="ql-block"> 带不走的,只有你。</p><p class="ql-block"> 和我到成都的街头走一走,</p><p class="ql-block"> 所有的灯熄灭了也不停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