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老子《道德经》之四十五

隶书学友会

<p class="ql-block">大成若缺,大盈若冲,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要辩证地看待各种现象,知足可以不穷,知止可以不弊,清净守虚才可得天下。</p> <p class="ql-block">《道德经》第四十五章</p><p class="ql-block">大成若缺,其用不弊。</p><p class="ql-block">大盈若沖,其用不窮。</p><p class="ql-block">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p><p class="ql-block">靜勝躁,寒勝熱。</p><p class="ql-block">清靜為天下正。</p> <p class="ql-block">【译文】</p><p class="ql-block">天下最完好的东西似乎也有欠缺,但它的作用永远不会衰竭的。天下最充盈的东西好似也很空虚,但它的作用是不会穷尽。最笔直的东西好似是弯曲的,最灵巧的东西好似是笨拙的,最卓越的辩才好似不善言辞一样的。清静克服扰动,寒冷可以克服炎热。清静无为才能统治天下。</p> <p class="ql-block">【解析】</p><p class="ql-block">这一章讲真正的“大”就是合于道,就是自然。因为自然,大反而好像很平常、有所缺陷似的。</p><p class="ql-block">“大成若缺,其用不敝。”“大成”即伟大而又完美的成就,这里指道所成就、所创造的整个世界。“缺”指的是缺陷,不完美。“弊”意为衰败、衰竭,引申为短暂的、变化的。从内容和行文结构上来看,本章可以说是第四十一章的延续。老子认为,“大成”、“大盈”的人“若缺”或者“若冲”。</p> <p class="ql-block">老子善于用辩证的观点去观察事物,在本章中也是如此。任继愈先生在《老子新译》中写道:“这一章讲的是辩证法思想。老子认为有些事物表面看来是一种情况,实质上却又是一种情况。表面情况和实际情况有时完全相反。在政治上不要有为,只有贯彻了‘无为’的原则,才能取得成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