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h3>中国的孔庙、文庙不少,曾经是每个州县都有,但是,只有北京的孔庙独有进士碑。</h3></br><h3>去北京,不能不看孔庙和国子监,那是万世之师孔子的庙堂和国家最高学府的所在地,岂能不去瞻仰?<br></br></h3></br><h3>况且,它又是代元、明、清三朝皇帝祭祀孔子的场所,700多年的历史文化积淀,遗留下丰富的文物,成为研究中国古代科举、孔子儒学、建筑形式和文化内涵的重要史料和实物。</h3></br><h3> <h3>孔庙和国子监位于北京东城区安定门内国子监街13号。</h3></br><h3>首先,国子监大街上国槐在秋天就美得不像话,在大街上那么随意地一走,你和国槐都成为了风景。<br></br></h3></br><h3> <h3>街上有清朝立的下马石碑,用满汉两种文字书写。也就是文官在此下轿,武官在此下马,彰显出帝王对孔子无上的尊崇。</h3></br><h3> <h3>孔庙坐北朝南,古建筑面积约有7400平方米。 主体建筑沿中轴线分布,左右对称,是中国最传统的建筑布局。三进院落,中轴线上的建筑从南向北依次为先师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门及崇圣祠,主体建筑都覆以黄色琉璃瓦,是皇家级别的。</h3></br><h3>先师门。<br></br></h3></br><h3> <h3>进门,东西两边各有一片进士题名碑,连同大成门前院内东西两侧,共198通,其中有元代3通、明代77通、清代118通。碑上刻有进士姓名、次第与藉贯。明清两代科举考试中的进士及第者共计51624人。</h3></br><h3>最悲壮的是末科进士,清廷退位后,没有朝廷为他们刻进士题名碑,他们自己出资勒石刻碑,算是给自己奋斗了半生的功名一个交代。</h3></br><h3> <h3>你可以在这里找到历史教科书上许多人的名字。</h3></br><h3> <h3>中国的最后一位状元叫刘春霖,他在书法方面的天赋让后世汗颜,其试卷真迹上的手写字,堪比印刷体。</h3></br><h3> <h3>自古至今,中国人读书都是非常功利的,或光耀门楣,或改变命运。极少数为兴趣而读书,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h3></br><h3>读书,能让我们光宗耀祖,改变命运,首先得益于一个人,那就是孔庙的主人孔子。</h3></br><h3>我们知道,在孔子之前也有学校,称庠、序,那都是贵族子弟学习的地方,一般平民是没有受教育权利的。到了孔子,他提出“有教无类”,含义就是教育不分高低贵贱,对任何人都一视同仁,有接受教育的机会。难能可贵的是,他不仅主张,而且还身体力行,在杏坛聚徒授业讲学。我们现在还称教育界为杏坛,就是来源于此。</h3></br><h3>这真是一个伟大的开创,从此民智被开发,人才辈出。<br></br></h3></br><h3>但是,这还不能解决我们读书的生计问题,孔子又为读书人指出了一条出路,那就是:学成文武艺,贺与帝王家。意思是学习好了文才也罢,武艺也罢,最终目的都是贡献给皇帝,都要替朝廷出力。</h3></br><h3>这就不仅解决了读书人的生计问题,还附带能够光耀门楣,这就齐全了。</h3></br><h3>当然,还要得益于一个朝代——隋朝,它开创了科举考试录取人才,这一伟大的人才筛选办法。</h3></br><h3>我曾经对科举考试有很大的误解,误解来源于教科书的《范进中举》一文。后来多读了一些书才知道,这是我们中国对人才选取办法的一个伟大贡献。试想:又有哪一个制度能这样公平、公正的唯才是举呢?尽管它就像我们今天的高考(包括国考、省考)一样,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弊端,但不可否认,高考(包括国考、省考等各类考试)仍然是我们老百姓改变命运轨迹最可靠的途径。</h3></br><h3>进士题名碑上那密密麻麻的名字,都曾经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他们背负着家庭、家族、国家的希望,寒窗苦读十几甚至几十年,终于“一朝成名天下知”,终于可以施展自己的抱负于天下,多么值得自豪啊!</h3></br><h3> <h3>第一院落重要建筑是大成门。大成门是孔庙的第二道门,创建于元代,清代重修。面阔五间,进深九檩,单檐歇山顶。整座建筑坐落在高大的砖石台基上。大成”二字,出自《孟子·万章下》“孔子之谓集大成者”一语。</h3></br><h3> <h3>(孔子行教像,1993年5月29日,台湾杨清钦先生捐刻)</h3></br><h3>参观时,我巧遇一群游学的小学生。他们身穿汉服,言行举止有模有样。用稚嫩的声音,传诵着国学经典,看着真让人欣喜。</h3></br><h3> <h3>院内青砖铺地,苍松翠柏,古树参天。中间一条笔直甬道通向大成殿。</h3></br><h3> <h3>甬道两旁为十一座清代碑亭。</h3></br><h3> <h3>这些碑亭是国家大事的纪念碑,彰显皇帝的文治武功,今天也是难得的文物和史料。<br></br></h3></br><h3>甬道西南设有祭奠焚纸燎炉,甬道正中西侧还有一眼古井。据说因其形似砚台,乾隆帝赐名“砚水湖”<br></br></h3></br><h3> <h3>第二进院落主殿是大成殿,高居于两米多高的月台之上,洁白的汉白玉栏杆,红色镂空雕花门窗,映衬着黄色琉璃瓦,显得分外辉煌壮丽。</h3></br><h3> <h3>大殿正门双重飞檐正中,竖匾上刻清雍正皇帝御书“大成殿”三个贴金大字。</h3></br><h3> <h3>大成殿是孔庙的主建筑,供奉孔子神位,是祭孔时皇帝行礼的地方。</h3></br><h3> <h3>台阶正中嵌有一块7米长、2米宽的大青石浮雕,石面上下雕有二龙戏珠,中间盘龙吞云吐雾。</h3></br><h3>内部。</h3></br><h3>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5O00uCFahama_DvLS3lO5w"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