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波旁宫 致敬十位法国女性

苹果金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24.10.17号收到朋友分享的法国国会网站邀请民众参观国会的邀请函。这倒是好机会!但参观需要用法文预约,又是麻烦。凭着翻译软件,终于突破语言障碍预约到10.24下午两点参观。随后就收到了带二维码的入场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0.24是难得的好晴天。我们乘车一个多小时终于到达国会所在地波旁宫。打开手机,展示入场劵的二维码,顺利进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法国国民议会所在地波旁宫是一座具有260多年历史的建筑,最初是为路易十四的女儿路易丝·弗朗索瓦丝·德·波旁公爵夫人而建。由意大利建筑师Lorenzo Giardini设计,1728年完成。1789年以后,波旁宫差不多一直是法国最高立法机构的所在地,因此被看作是法国法律的象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参观时有专人讲解,看得出来,讲解人全身心投入,听众听得津津有味,可是我因为语言障碍无法听懂讲解。只能拿着手机拍拍照。在手机里留下金碧辉煌。</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致敬法国十位伟大女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2024年七月二十六日巴黎奥运会开幕式上,巴黎用雕塑向世界介绍了十位非常重要的女性,她们中每一位都为女性在历史上的地位做出了极大的贡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当十位法国杰出女性的镀金雕像从塞纳河畔的雨中缓缓升起那一刻,浪漫与震撼交织,令人肃然起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今天我在国会近距离看到了这十位女性的镀金雕像,深感荣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参观后,在网上逐一搜索这十位伟大女性的事迹,做成美篇分享给大家,以表内心深处的敬意。</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西蒙娜 韦衣 Simone Veil (1927年-2017年6月30日),大屠杀幸存者、犹太裔法国政坛女杰,杰出的法国政治家和女权主义战士。她推动了法国堕胎除罪化。她是第一任欧洲议会议长,也曾经担任法国的卫生部长。2017年6月30日在巴黎家中去世,此时距离她九十大寿仅有十三天,最终享年八十九岁。2017年7月5日,法国为她举行国葬,西蒙娜·韦伊与其丈夫安托万(ANTOINE)·韦伊一起长眠于先贤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珍妮•巴雷特EN Jeanne Barret(1740-1807)</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第一位环游世界的女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探险家和植物学家,在禁止女性上船的时代,她女扮男裝混入船队,成了第一位环游世界的女性。她收集和鉴定分类了许多植物,为植物学做出了贡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克里斯蒂娜·德·皮桑(Christine de Pizan)是欧洲历史上第一位以写作为生的女性作家。欧洲中世纪著名的女性作家,她极力反对中世纪艺术中对女性的污蔑和偏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虽然她出生在威尼斯,但她的父亲是法国国王查理五世的皇家占星家,她在宮廷中长大。在法国文艺复兴前,积极妇女权益,倡导给年轻女性争取平等教育的机会。她的《La Cite des dame(女性之城)》不仅强调妇女的正名,也因当时克里斯蒂娜身处战争社会中而不断重复呼吁和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路易丝⋅米歇尔 Louise Michel(1830-1905)教师、作家、无政府主义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她是一位追求两性教育平等的老师,也是法国无政府主义者和女权主义活动家,她第一个举起黑色的旗帜,这一做法在无政府主义运动当中传播了开来。同时也是巴黎公社的重要人物之一,多次因参加革命运动被监禁。法国很多地方以她命名,如:巴黎圣心堂前的路易丝•米歇尔广场。巴黎地铁3号线的一个车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艾丽丝.米利亚特Alice Milliat( 1884-1957)</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00年前,世界体育运动中几乎没有女性身影。爱丽丝·米利亚特希望改变这种状况并组织了第一届女子奥林匹克运动会。奥运会增加的许多女性可以参加的体育运动也要归功于她的努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她是法国女子体育协会联合会的联合创始人和主席,是在国际层面争取女子体育认可的最伟大的人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保莱特・纳达尔Paulette Nardal(1896-1985)</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保莱特•纳达尔是法国作家,同时也是新闻记者,是第一位就读法国知名学府索邦大学的黑人女性之一。她是黑人文学意识发展的大力推动者,举办过黑人文学沙龙,还和其他人一同创办了《黑人世界杂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吉赛勒•哈里米 Gisele Halimi(1927-2020)</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吉赛勒•哈里米是法裔突尼西亚籍人,反对战争罪行和殖民主义的律师与政治家。推动男女工作平权及反强暴法案。1972年为人工流产诉讼的成功辩护促成了人工流产手术的立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奥林普•德•古热Olympe de Gouges1748-1793)</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女权主义先驱、剧作家、《妇女和公民权利宣言》起草人。是十八世紀法国女性主义作家、女权之母,法国大革命時期的妇女领袖,女权运动在欧洲的发起人之一。她发布了《妇女和女性公民权利宣言》《La Declaration des droits de la femme et de la citoyenne»,讨论男性忽视女性的各式决议的各式权益。1788年,写了一篇強有力的废除奴隶制度文章一《Reflexions sur les hommes négres》《对黑人的反思》。但是,被谴责为「不正常的女人」,1793年11月被送上断头台,令人痛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爱丽丝·盖(Alice Guy)1873年7月1日—1968年3月24日),出生于法国巴黎,导演。她是世界电影史第一位女性电影制片人,毕生执导将近300部作品。作品有《失去的花园》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西蒙•德•波伏娃Simone de Beauvoir,(1908年1月9日—1986年4月14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她的塑像在奥运会开幕式上因为技术问题没有升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西蒙.德·波娃是存在主义也是女性主义先锋,她和伴侶萨特实施“开放式关系”。她的巨作《第二性》奠定了女性学的理论基础。她写的《 On ne nait pas femme,on le devient</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女人并非生而为女人,而是成为女人”,促使当代女性思考和敢于坦率谈论自身女性身份的意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波伏娃的女性研究极为深入,她的著作旁征博引,从历史、哲学、心理学、文学各个角度论述,远远超过一般论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巴黎塞纳河上第37座桥西蒙德波伏娃步行桥(Passerelle Simone-de-Beauvoir)是用她的名字命名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参观后出来,途经协和广场,杜乐丽花园,只见游人如织。避开游人,顺手拍了两张照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作为一个外国老人今天能进入法国国家机关所在地参观,不胜感慨,如果不努力突破语言障碍,在网上预约成功,这个机会就只能眼睁睁错过。</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