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有所思 行之有向—山东省教师培训者培训心得体会

张永红

<h3> <br>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金秋十月,相约圣城。2024年省培教师培训者培训在曲阜师范大学的曲园里进行。赴一场心灵之约,迎一场知识盛宴。为期五天的培训,在研修管理、内容安排、组织形式和研修成效上,都诠释了精心、精彩和精准,呈现出不同于寻常培训的高度、广度和深度。干货满满,收获颇丰。<br></h3> <h3>一、精心<br>管理、精心<br>精心:50名学员教师在这里及时的进行角色转换,班级管理中班委的成立、组长的建立,各种信息的发布,让各组内的研讨交流更加地积极流畅。<br>形式精心:孔子像前行四揖礼,通过这种特定的礼仪动作,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对至圣先师的敬仰之情,也表达了对其所代表的儒家思想、教育理念以及中华传统文化的尊崇;庄严的教师宣誓,以孔子这位伟大的教育家为榜样,激励我们传承其教育精神,秉持高尚的师德师风,时刻牢记自己的教育使命。培训仪式感满满,既表达了对孔子的敬仰,又为教师们提供了一次深刻的职业教育和精神洗礼。<br><br></h3> <h3>二、精彩<br>培训内容精彩纷呈,既有专家报告,又有现场教学。<br>天津市武清区教师发展中心任洪来教授的讲座《工作室通过孵化科研成果培养骨干教师实践研究》。他分享了工作室在培养骨干教师方面的创新举措和成功经验。通过孵化科研成果,可以为骨干教师提供更广阔的发展平台和成长空间。工作室以项目为引领,鼓励骨干教师积极参与科研活动,提升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同时,通过团队合作和交流互动,促进骨干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共同进步。任洪来的讲座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br>高怀举主任接近三个小时的报告《教师培训项目的设计、实施及效果评估》提出了教师培训项目设计、实施与评价的三基原则:培训项目设计应基于教师的专业需求;培训项目实施应基于教师的实践体验;培训项目的评估应基于教师的专业成长。通过生动的案例,三基原则进行了阐释,案例逻辑严谨,目标明确。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按照高主任指导的方法,扎实着眼教师成长,落实好过程实施与反馈评估,确实推动专业素养在实战中不断形成和发展。<br>孟庆亮《搭桥铸魂,助力成长》、徐伟《从探究学校到学科实践—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变革》、张伟《例谈教研力视角下的培训方案设计》三位专家从学科视角的不同角度对教师成长、教学变革提供了宝贵的见解。黄宁生教授的《基于教师学习特点的培训方案设计》为教师培训方案的设计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有助于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果。<br>中国教师博物馆和三孔基地的现场教学更是精彩绝伦。在中国教师博物馆,学员们直观感受教师职业的历史传承与发展。这里陈列的丰富文物、史料和展品,生动地展现了从古至今教师的地位、作用以及教育理念的变迁。通过现场教学,学员们能够深入了解教师这一职业的神圣使命和重大责任,激发他们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奉献精神;三孔基地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象征,这里蕴含着深厚的儒家文化底蕴。在三孔基地进行现场教学,学员们亲身感受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br><br></h3> <h3>三、精准<br>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我们的实际需求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了解。基于需求分析,专家们精心设计的培训内容更精准。<br> </h3> <h3>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期待几天的培训学习收获,能在日常的工作中照耀他人。学有所思、思有所悟、悟有所行、行有所效,向下扎根,向上开花。</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