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阆中古城】(5A),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嘉陵江中上游,是中国接近原生态的四大古城之一,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春节文化之乡”。距今已有2300多年建城史,现有国、省文保单位31处。战国时曾为古巴国国都,明末清初曾为四川省会20年。↓</p> <p class="ql-block"> 阆中古城现存唐宋格局、明清风貌的古城近2平方公里,有保存较为完好的明、清时期古民居院落100多个,历史街巷90余条。号称“多元文化和谐共生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 城内著名景致(均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p><p class="ql-block"> 一、张飞庙,即张桓侯祠。</p><p class="ql-block"> 始建于三国时,屡经兴废,现存建筑为明清时重建,占地5000余平米,是纪念三国时蜀汉名将张飞的祠庙。其由山门、 敌万楼、左右牌坊、东西厢房、大殿、后殿、墓亭、墓冢组成。</p><p class="ql-block"> 航拍 ↓</p> <p class="ql-block"> 张飞的一生既有在战场上勇猛的一面;也有爱民如子、治理一域有方的一面。他驻守阆中,当了七年太守,为当地百姓做了许多有益之事,至今被民众怀念和敬仰。</p> <p class="ql-block"> 刘备平定益州后,为巩固蜀汉基业,须夺取汉中,以与曹魏争夺中原。为此,要保证川北安全,防止曹魏从米仓道南下,切断蜀汉的后路。因而刘备要张飞守护阆中,担负着防御曹魏的重任。</p><p class="ql-block"> 明代的建筑与牌匾。 ↓</p> <p class="ql-block"> 张飞的圣像(死后被封侯)。 ↓</p> <p class="ql-block"> 张飞墓前的灵像。 ↓</p> <p class="ql-block"> 张飞在阆中的仁政和功绩。主要有两件:</p><p class="ql-block"> 一是种树造林,改善生态。张飞令士兵和百姓在嘉陵江两岸植大量树木,以防止水土流失,还美化了环境。其亲自选了树苗种在城西的翠云廊上,成了参天古柏,留下一份遗产。</p><p class="ql-block"> 二是挖井引水,惠及百姓。阆中地处盆地,水资源分布不均,百姓饮水困难。张飞就下令在阆中各地挖井,引水入城,为百姓提供清洁的饮用水,同时也方便了灌溉农田,增加了粮食产量。据说张飞亲自参与挖井,还在井边刻下了“飞井”二字。这些飞井至今仍在使用,也算是张飞留下了一份恩泽。 </p> <p class="ql-block"> 张飞井。 ↓</p> <p class="ql-block"> 关羽死后,张飞悲愤不已,对部下更加严厉,动辄鞭打杀戮,导致部下怨声载道。部将张达、范强因受到张飞责罚心生不满,暗中勾结曹魏的夏侯楙,策划了叛变。</p><p class="ql-block"> 221年7月,张飞在阆中城南的永安亭睡觉时,被张、范刺杀,身首异处。张、范将张飞的首级送到了曹魏,以求赏赐,但被夏侯楙斥为忘恩负义之人,将其斩杀,将张飞的首级送还给了刘备。</p><p class="ql-block"> 刘备极其悲恸,为张飞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将张飞的首级与关羽合葬于成都之南的华阳,为他俩立了雄伟的陵墓,称为“桃园陵”。</p> <p class="ql-block"> 张飞的两个女儿,是刘禅的皇后和太子妃。 ↓</p> <p class="ql-block"> 张飞庙后面的张飞墓冢(葬的躯干)。 ↓</p> <p class="ql-block"> 110年前的张飞墓。 ↓</p> <p class="ql-block"> 二、川北道署即道台衙门。</p><p class="ql-block"> 明、清两代省政府的派出机构,清乾隆年间成为管理府州县的一级政权机关。现存的道台衙门肇建于清雍正时1730年,原建筑仅存仪门;其它建筑按有关依据于现代重建。有各类展件千余件;其是全国现存的两处道台衙门之一(比建于光绪年间管理关防的哈尔滨道衙渊源更早)。 ↓</p> <p class="ql-block"> 太守的审案大堂。 ↓</p> <p class="ql-block"> 太守与其他官吏及乡绅在府邸商议政务。 ↓</p> <p class="ql-block"> 此大石牌警戒府衙中的各级官吏:人在做,天在看!亦可视为另一𫍯言:仁心善举,苍天可鉴! ↓</p> <p class="ql-block"> 道署中设有牢狱。 ↓</p> <p class="ql-block"> 航拍川北道署。 ↓</p> <p class="ql-block"> 三、川北道贡院。</p><p class="ql-block"> 又名四川贡院、阆中贡院,现存建筑部分为清嘉庆年间1796~1821年重建遗存,占地面积8800平米。其分为考生考试区和生活办公区两部分,前院是考场,后院是斋舍,四周是号房,有大门、龙门、考棚、至公堂、明远楼等建筑。</p><p class="ql-block"> 川北道贡院是中国规模最大的科举文化博物馆之一。 ↓</p> <p class="ql-block"> 考生的号房。 ↓</p> <p class="ql-block"> 考生须连考三场,每场3天,共9天,吃喝拉撒全在这1平米多之处。 ↓</p> <p class="ql-block"> 主考官审卷。 ↓</p> <p class="ql-block"> 考生试卷原件,其楷体字堪称教科书。 ↓</p> <p class="ql-block"> 中举(特等第十名)的试卷。 ↓</p> <p class="ql-block"> 公榜的告示。 ↓</p> <p class="ql-block"> 如果考中,等于鱼跃龙门。 ↓</p> <p class="ql-block"> 四、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旧址。</p><p class="ql-block"> 1933年6月至1935年4月,红四方面军三进三出阆中,取得辉煌的业绩。四方面军总政治部就设在秦家大院。此院始建于清,民国时期曾做过县电报局。 ↓</p> <p class="ql-block"> 徐向前在这里指挥强度嘉陵江战役,歼敌一万多人。 ↓</p> <p class="ql-block"> 红四方面军在阆中得到大量补给和扩充部队,阆中共有2万余人加入红军;新中国成立时,幸存者不到十分之一。</p> <p class="ql-block"> 在阆中城内一些地方,还留有红四方面军当年写的标语。 ↓</p> <p class="ql-block"> 五、光华楼,又名华光楼。 </p><p class="ql-block"> 阆中古城的地标,始建于唐代,后多次重建,现建筑是清同治时1867年建。楼占地面积600平米,建筑面积150平米,楼建于6米高的石砌台基上,通高36米,共有4层。被誉为“阆苑第一楼”,亦是阆中古城的象征。 ↓</p> <p class="ql-block"> 在光华楼顶层摄部分古民居。 ↓</p> <p class="ql-block"> 六、中天楼,在阆中古城的中央,即南北向主街道和东西向主街道的交汇点。始建于唐,2006年于原址重建。为三层明清风格木楼,楼高25米。有“阆中风水第一楼”之美誉。 ↓</p> <p class="ql-block"> 阆中古城内的古街道。 ↓</p> <p class="ql-block"> 航拍阆中嘉陵江及古建筑群的一部分。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