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回首,八大处甲一号(之三)读后感①

秋实

<p class="ql-block">今天,我再次翻开了《再回首,八大处甲一号》之三,这本厚重的书籍仿佛带着历史的尘埃,静静地躺在我的书桌上。封面上的图案简洁而庄重,让人不禁肃然起敬。书中的每一页都承载着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故事,其中闫建民撰写的“怀念为党和军队奉献一生的父亲”一文,更是让我心潮澎湃。</p> <p class="ql-block">闫建民笔下的父亲——闫伯伯,是一位英勇的革命烈士。1945年5月5日,闫伯伯在湖北茅坪对日作战时负伤,当时他担任连指导员。那一仗打得异常惨烈,一个连最后只活下来两个人,其中一个被打瞎了一只眼,另一个就是闫伯伯,他的右腿被子弹钻了一个洞。闫伯伯常常对孩子们说,他今天的生命不是他自己的,而是背负着许多已经牺牲的战友的使命。那个年代,条件非常艰苦,闫伯伯在一个山洞里养伤,没有药,伤口都长了蛆虫,只能用一个巴掌大的小搪瓷碗清洗伤口。如今,这个碗被收藏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成为了那段历史的见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闫伯伯一生立功受奖无数,也担任了许多重要的职务。1964年,他担任北京军区军事检察院副检察长、文革期间担任北京饭店军管代表等职务。在北京饭店工作期间,闫伯伯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经常是一两个月才回家一次。一个冷馒头放在暖气片上烤一烤,就着开水,就是他的夜宵。他对工作的敬业精神令人钦佩,这种精神也深深影响了周围的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北京饭店有一位早已去世的老职工,闫伯伯每个月都会悄悄从自己的工资中拿出一部分,额外补贴给他的两个女儿。这种无私的关爱,不仅体现了闫伯伯的高尚品德,也展现了他作为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闫伯伯的一生,是为党和人民无私奉献的一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然而,长期的工作劳累使闫伯伯积劳成疾,最终住进了医院。周总理闻讯后,亲自打电话了解情况,派秘书前往探望,并联系上海的医药,还亲自联系了一个曾为毛主席诊过脉的老中医到医院为闫伯伯诊疗。尽管如此,闫伯伯那颗忠于党、忠于人民的心脏,还是在1970年3月1日停止了跳动。国家民政部和北京军区批准授予闫伯伯革命烈士的称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读完闫建民纪念闫伯伯诞辰一百周年所写的文章,我深受感动。闫伯伯为党的事业呕心沥血的一生,值得我们后辈认真学习,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并一直发扬光大下去。在这个和平年代,我们更应该铭记那些为了国家和民族的解放事业而奋斗的英雄们,他们的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前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