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南华禅寺也称南华寺,位于广东省韶关市东南郊,建筑面积12000多平米,是广东省内最大的寺庙建筑。始建于南北朝梁武帝天监元年(公元502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p> <p class="ql-block">南华禅寺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上有重要的位置。禅宗六祖慧能在此寺传授禅法37年,得法弟子43人,后来形成河北临济、湖南泻仰、江西曹洞、广东云门、南京法眼等五宗,即所谓“一花五叶”。法眼远传泰国、朝鲜;曹洞、临济盛行于日本; 云门及临济更远播欧美。故南华禅寺有“祖庭”之称。</p> <p class="ql-block">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经过不断融合,到隋唐时期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逐渐发展成为八大派系,即三论宗、瑜伽宗、天台宗、华严宗、禅宗、净土宗、律宗和密宗。其中的禅宗是佛教与中国文化最为完美的结合,堪称最具中国特色的佛教宗派。禅宗由初祖达摩传至五祖弘忍之后,又分成南北二系:神秀在北方传法,建立北宗;慧能在南方传法,建立南宗。南系禅宗经慧能弟子神会等人的提倡,加上朝廷的支持,取得了禅宗的正统地位,因而成为中国佛教的主流,慧能也因而成为禅宗实际上的创始人。</p> <p class="ql-block">1983年4月,南华寺最早一批被国务院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2001年6月,南华寺作为明、清时期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p> <p class="ql-block">曹溪门</p><p class="ql-block">曹溪门为南华禅寺第一山门,始建于明嘉靖二十四年(公元1545年),上书“曹溪”及“南华禅寺”两块牌匾。</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牌匾“曹溪”指的是南华寺旁边一条小河,传说是曹操的孙子带人所挖,因此得名。六祖慧能经常在曹溪边讲经,现在已经成了禅宗南宗的别称。</span></p><p class="ql-block">牌匾“敕赐南华禅寺”是宋太祖赵匡胤的亲笔赐名,真迹已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毁,现为1986年山门重修时赵朴初题写。</p> <p class="ql-block">曹溪门两侧门联“庾岭继东山法脉,曹溪开洙泗禅门”,讲的是慧能创立禅宗南宗的渊源和地位。“庾岭”指的是南华寺所在地韶关,“东山”是指六祖慧能以前在东山黄梅寺师从五祖弘忍大师,这里是说禅宗南宗是五祖弘忍大师的承继;“洙泗”即山东洙水和泗水,流经曲阜,孔子经常在二水之间聚徒讲学,创立了儒家学派,洙泗遂成为儒家文化的象征,在这里借指六祖在禅宗的地位有如孔夫子在儒家文化的至高无上地位。</p> <p class="ql-block">在曹溪门入口处,有工作人员派发三支免费的佛香,可在门口香火处点插。佛门里烧香要插三根,代表烧香者对佛法僧三宝的敬意。</p> <p class="ql-block">五香亭(放生池)</p><p class="ql-block">寓意“自性五分法身香”。佛教以香比喻如来之法身,香分五种,即戒香、定香、慧香、解脱香、解脱知见香,分别代表佛教的五种修身方法。</p> <p class="ql-block">宝林门</p><p class="ql-block">南华禅寺第二山门。南华禅寺最早的名字叫宝林寺,因印度高僧智药三藏法师的预言源起。据史料载,梁武帝天监元年,智药三藏航海至粤,北上途经曹溪,掬水饮之,香味异常,四顾群山,峰峦奇秀,赞叹“宛如西天宝林山也。”遂建议在此建寺,预言“一百六十年后,当有无上法宝于此演化,到达者如林。”天监三年寺庙建成,梁武帝取西天宝林山之名,赐名“宝林寺”。</p> <p class="ql-block">现在看到的宝林门为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重建,<span style="font-size:18px;">门楣上的“宝林道场”匾额</span>由当时的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主席林森题写。左右两侧门联上书“东粤第一宝刹,南宗不二法门”,这正是南华寺地位的体现。</p> <p class="ql-block">天王宝殿</p><p class="ql-block">天王宝殿原名“罗汉楼”,始建年代不详。明成化十年(公元1474年)经时任住持惠勉和尚重修,现存为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虚云法师移址重建,1963年广东省政府拨款重修。</p> <p class="ql-block">大殿前圆球体为南华寺建寺1500周年吉祥物-支缚罗体多罗。殿内前后设有弥勒佛和韦驮菩萨两座佛龛,两边是四大天王。</p> <p class="ql-block">弥勒佛</p><p class="ql-block">佛教八大菩萨之一,释迦牟尼佛授记的未来佛,即佛界未来的掌门人。佛教的佛祖分为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佛,过去佛是燃灯古佛,是释迦牟尼未成佛之前的老师。现在佛是如来佛,即释迦牟尼佛。未来佛即弥勒佛,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释迦牟尼钦定的接班人。</span></p><p class="ql-block">中国的老百姓非常喜欢弥勒佛,这不一定是出自对宗教的信仰,而是喜欢他的形象和性情: 大肚腩、笑眯眯,乐观、慈悲、随和、大度,与任何人都没有距离感,大肚能容容世上难容之事,开口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p> <p class="ql-block">韦驮菩萨,寺庙的守护神。</p><p class="ql-block">在所有寺庙里,韦驮菩萨的塑像都安放在弥勒佛像的背后,这里有一个故事。据说弥乐佛和韦驮菩萨原本不在一个寺庙。弥勒佛热情好客,所以他的庙来人非常多,但人多手杂,庙里常常丢东西。而韦陀成天阴着个脸到处巡查,虽然不丢东西,却搞得来人越来越少,几乎香火断绝。佛祖在查香火的时候发现了这个问题,就将他们俩放在同一个庙里,由弥乐佛负责公关,笑迎八方客。而韦陀铁面无私,让他守护寺庙,负责安全。两人分工合作,于是庙里管理有序,香火大旺。</p> <p class="ql-block">四大天王</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四大天王是佛教的护法天神,俗称四大金刚。在《封神演义》中,四大天王被称为魔家四将,掌管世间的风调雨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东方持国天王魔礼海,掌碧玉琵琶,职调;南方增长天王魔礼青,掌青光宝剑,职风;西方广目天王魔礼寿,掌紫金龙花狐貂,职顺;北方多闻天王魔礼红,掌混元米伞,职雨。</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p><p class="ql-block">“大雄”是佛教主释迦牟尼的德号,是对他的道德、法力的尊称。寺院的正殿因供奉的主尊像是释迦牟尼,所以称“大雄宝殿”。南华寺的大雄宝殿是南华寺最大的主体建筑,高16.7米,宽34.2米,进深28.5米,规模宏阔 ,气象庄严。</p> <p class="ql-block">南华寺大雄宝殿始建于元成宗大德十年 (公元1306年),现存为民国时期移址重建。2009年又对大雄宝殿进行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重修。</p> <p class="ql-block">大殿正中供奉三尊大佛,即释迦摩尼佛、阿弥陀佛、消灾延寿药师佛。释迦牟尼佛是娑婆世界的教主,娑婆世界是我们所处的现实世界,多苦多难。 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西方极乐世界没有娑婆世界的诸多苦难。药师佛为东方琉璃净土的教主,能救治众生身体疾病苦厄,所以也是佛教祈求消灾延寿的本尊佛。</p> <p class="ql-block">殿后为观音菩萨座像。</p><p class="ql-block">观音菩萨又叫观世音菩萨,就是“观察世间民众声音”的菩萨,是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座下的上首菩萨,同大势至菩萨一起,并称“西方三圣”。印度佛教的菩萨和中国民众结缘最深的,莫过于观音,中国民众对她的崇信远在其他佛教神祇之上。</p><p class="ql-block">观音在印度佛教里是个男菩萨,中国早期观音的造像,例如甘肃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和南北朝的木雕,观音都是以男子汉形象出现的,嘴唇上还有两撇小胡子。后来中国文化对他的性别身世进行了改造,观音变成了女菩萨,而且是非常秀美妩媚的女菩萨。</p> <p class="ql-block">灵照塔</p><p class="ql-block">南华禅寺最古最高的建筑物,始建于唐先天年间(712-713),初建时为木塔,唐宪宗赐额曰“元和灵照之塔”。后多次焚毁重建,至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改建为砖塔,即为现存之塔,如今仍保持明代的原址原貌,静默如斯,风雨不改。六祖慧能圆寂后肉体真身曾供奉于此塔,后迁于祖殿。</p> <p class="ql-block">2013年灵照塔被中国邮政收入特种邮票</p> <p class="ql-block">祖殿</p><p class="ql-block">最初是为收藏六祖慧能的衣钵而建,大殿正中佛龛供奉着慧能大师的真身塑像。</p> <p class="ql-block">六祖慧能(公元638-公元713年),唐代高僧,中国佛教禅宗南宗创始人,俗姓卢,岭南新州人(今广东新兴县),原为一烧火和尚,目不识丁,但聪颖灵慧,悟性极高,深得五祖弘忍赏识,传其衣钵,终成一代宗师。</p> <p class="ql-block">六祖慧能的弟子法海记录了慧能一生说法的言论,汇编成册流布于世,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坛经》。《坛经》的全称叫《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是禅宗的主要经典,也是唯一一部被尊称为“经”的中国佛教著作,其核心思想包括以下几点:</p><p class="ql-block">- 心性本净、佛性本有:认为每个人的内心原本是清净的,都具有觉悟成佛的本性。</p><p class="ql-block">- 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倡导通过直接指向人的内心,去发现和体悟自身本具的佛性,从而实现觉悟成佛,强调了个体的自我觉悟和内在修行的重要性。</p><p class="ql-block">- 不立文字:认为佛法的真谛超越了文字和语言的表达,不能仅仅通过文字来理解和传授,更重要的是通过内心的感悟和体验。</p><p class="ql-block">- 顿悟成佛:提出众生可以在瞬间实现觉悟,而不必经过长期的渐修过程。强调了个体在特定机缘下的突然领悟和觉醒。</p><p class="ql-block">- 万法在自性:把“自性”作为万物的决定者,认为一切现象和事物都源于自性,佛与众生的差别只在于自心的迷悟不同,自性迷即众生,自性悟即成佛。</p><p class="ql-block">- 法因人兴:提出了“法因人兴”的命题,认为主客观世界都是由主观精神派生的,将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灭亡的原因归结为“心生”“心动”“心灭”,突出了心的决定作用。</p> <p class="ql-block">六祖慧能在中国佛学史上影响巨大,被誉为“东方如来”,“中国的释迦牟尼”。在世界文化史上,慧能也具有极高地位。在一些西方学者评出的世界十大思想家中,有三人来自中国,被称为“东方三圣人”,即代表道教的道圣老子、代表儒教的德圣孔子和代表佛教的智圣六祖慧能。</p> <p class="ql-block">六祖慧能大师真身塑像是南华禅寺的镇寺之宝,肉身千年不腐,栩栩如生。塑像高80厘米,慧能结跏趺坐,双足盘结在袈裟内,双手叠置于腹前作入定状,神态安详,法相庄严,令人心生敬畏。</p> <p class="ql-block">历史上六祖慧能的真身曾遭受三次劫难。</p><p class="ql-block">第一次是六祖去世后不久,有新罗(朝鲜)人夜盗六祖真身首级,因六祖颈部有铁片保护,没有得逞。此无确切文献记载,故为传说。</p><p class="ql-block">第二次是日寇侵华时,日本人怀疑六祖真身是假的,用手术刀从六祖的背后剖开一个小洞,从小洞看进去,看到的是保存完好的骨骼和风干的内脏器官。日本人不得不认定这是菩萨真身,吓得顶礼膜拜而退。</p><p class="ql-block">第三次是最惨的一次,慧能的真身几乎毁灭。文革时期六祖真身被红卫兵用铁棒在背胸上打了碗口大的一个洞,将五脏六腑抓出来丢在大佛殿,肋骨、脊梁骨丢满一地,并在六祖头上盖个铁钵,上写:”坏蛋”二字,用手推车推到韶关游街。文革结束后,经时任广东省委书记习仲勋的严令催办,慧能大师的真身才得以修复,但骨骼内脏已彻底毁掉了。</p><p class="ql-block">文革之祸,连圆寂千年的和尚也不能幸免。</p> <p class="ql-block">慧能塑像的两侧佛龛供奉的是明代丹田大师和憨山大师的肉体真身。一座寺庙同时供奉三位法师的肉体真身,这在世界上都是罕见的。</p> <p class="ql-block">丹田禅师,名司进,俗姓潘,广东新会人。生于1535年,18岁投曹溪南华禅寺志莲法师座下,终年长守祖庭,日诵《金刚经》不辍,圆寂于1614年,享年79岁,谥号“真觉”禅师。</p> <p class="ql-block">憨山禅师,俗姓蔡,法号德清,号憨山,安徽全椒人,生于1546年,是临济宗门下的禅宗高僧,精通释、道、儒三家学说,主张三家思想的融合,其思想见解颇与六祖慧能相契,是中国佛教史上的杰出人物之一。1624年圆寂,享年78岁,谥号弘觉禅师。</p><p class="ql-block">憨山禅师还是一位著名的诗人,所作《醒世歌》至今为佛教信徒传唱。</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在与十世班禅谈话时讲道:“佛经也是有区别的。有上层的佛经,也有劳动人民的佛经,如唐朝时六祖的佛经《法宝坛经》就是老百姓的。”</p><p class="ql-block">慧能禅宗的最大贡献,就是实现了佛教中国化、平民化、现世化,其调和自洽的旨趣深受世俗百姓和文人士大夫喜爱,王维、柳宗元、刘禹锡、苏轼等文豪都曾为六祖慧能撰写碑记、碑铭等。苏东坡曾三进南华寺,面对六祖真身,感叹自己因一念之差落入凡尘,回首一生得失,泪如雨下,作有《南华寺》一诗:</p><p class="ql-block"> 云何见祖师,要识本来面。</p><p class="ql-block"> 亭亭塔中人,问我何所见。</p><p class="ql-block"> 可怜明上座,万法了一电。</p><p class="ql-block"> 饮水既自知,指月无复眩。</p><p class="ql-block"> 我本修行人,三世积精炼。</p><p class="ql-block"> 中间一念失,受此百年谴。</p><p class="ql-block"> 抠衣礼真相,感动泪雨霰。</p><p class="ql-block"> 借师锡端泉,洗我绮语砚。</p> <p class="ql-block">在一些传说故事中,苏东坡的前世被认为是大宋年间浙江南山净慈孝光禅寺的五戒禅师,自幼聪明,多才多艺。因一时起了邪念,犯了色戒,羞愧难当,遂坐化投胎,成为了后来的苏东坡。苏东坡本人好像也自认为是禅师转世,所以在诗中说:“我本修行人,三世积精炼。中间一念失,受此百年谴。”</p><p class="ql-block">也许是慧根太浅与佛无缘吧,同样面对慧能禅师的真身,我却体验不到苏东坡那种痛彻心扉的感受。我来拜见慧能禅师,只是对他创立的禅宗感兴趣,因为它是一门哲学,而且是一门充满智慧的哲学。</p> <p class="ql-block">慧能禅宗哲学思想的核心是“法因人兴”,认为客观世界是空无的,人们看到的各种表象,包括人体自身,都是由心念派生的。</p><p class="ql-block">我在大学曾系统学习过马克思主义哲学并深信不疑。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慧能的哲学思想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而且是彻底的主观唯心主义,无疑是错误的。但是我们不能把慧能哲学思想贴上一个“错误”的标签,就简单地否定它。那样的话和红卫兵在慧能头上写“坏蛋”二字就没有区别了。</p><p class="ql-block">慧能禅宗的思维是在一个非物质境界的基础上用人文表达的,其前提是四大皆空。“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宇宙间万事万物,包括人身在内,本来是虚无的,只是人的自我意识产生的一种幻象。风吹幡动,既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而是心动。所以他把“自性”作为万物的决定者,提出修行的根本是明心见性,自性迷即众生,自性悟即成佛。</p><p class="ql-block">抛开唯心主义的前提,单从认识论的角度来讲,慧能的这种思想并无不可,而且具有积极意义,因为他突出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人的心念可以影响乃至改变客观事物。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也认为人的认识并不是对客观事物的消极反映,而是能动地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意识虽然不能创造世界,但是可以改造世界,而且认识世界的根本目的在于改造世界。慧能的错误只是把主观能动性提到了不适当的高度,高到可以创造物质,生成世界。抛开这一点,慧能在主观能动性问题上可以说达到了中国哲学史上一个新的高度,这一点连毛主席都是给予肯定的。</p><p class="ql-block">1956年5月,毛主席在广东视察时,对陶铸等省委主要领导说过:“你们广东有个慧能。慧能在哲学上有很大贡献.他把主观唯心主义的理论推到高峰,要比英国的贝克莱早1000年。你们应该看看《坛经》。”1958年8月21日,毛主席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北戴河扩大会议上讲话时再次提到了慧能,说慧能“主张一切皆空,这是彻底的唯心论,但他突出了主观能动性,在中国哲学史上是一个大跃进”。</p> <p class="ql-block">问题还不止于此。在科学高度发展的今天,需要我们对慧能的唯心主义哲学思想重新加以审视,其中涉及到世界的本原、意识的本质等哲学基本问题。</p><p class="ql-block">现代物理学揭示了构成客观世界的基本单位是基本粒子。在我们以往的认知中,基本粒子是没有生命的无机物,没有感知,更谈不上有意识。但是光子双缝干涉实验颠覆了我们的这种认知。实验中,当我们不观测光子时,光子表现为无处不在的波动状态,我们看到的是模糊的世界。而一旦我们实施了观测,光子的这种波动性就会发生坍缩,瞬间变成了粒子性,我们又观测到了确定的世界。这个实验告诉我们,不仅人的意识会影响到物质的形态,而且物质本身也是有“意识”的,起码是有知觉的,它知道有人在观测它。</p><p class="ql-block">“波粒二象性”不只是光子才有,一切微观粒子,包括电子和质子、中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p> <p class="ql-block">物质的这种"波粒二象性"和观测者效应,其实早在2500多年前就已经被中国的先哲所揭示,只是我们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p><p class="ql-block">老子的《道德经》开篇就提出了这个问题: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眇;常有欲,以观其曒。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p><p class="ql-block">在老子看来,道是构成世间万物最原始、最初始的本原,它是天地之始,是一种超越人类感知和理解的存在;道又是宇宙的本体,万物之母,是一种超越物质和精神的存在。道有“眇”和“曒”两种状态,“眇”是因为少了眼睛而看不清的事物隐含状态;“曒”是指因为有日放光而看得清的事物光明状态。老子认为,当我们无心观察的时候,事物就呈现为隐性的本原状态,这是目力不及的事物内在本质。当我们有心观察的时候,事物就呈现为看得见的外部表象,<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事物的外在规定性。</span>这两种状态是事物的一体两面,只是名字不同,它们的共同名字叫作“玄”。玄就是黑,玄之又玄,黑而又黑,连光都看不见了(黑洞),就是宇宙万物进出的天门(奇点),既为始也为终。</p><p class="ql-block">双缝实验只是对老子世界本源论的验证而已。先哲的超人思维真是使我佩服得五体投地。</p> <p class="ql-block">老子写下《道德经》后骑青牛出函谷关,不知所踪。</p><p class="ql-block">根据美国罗斯威尔事件中《外星人访谈录》的记载,<span style="font-size:18px;">外星人艾罗说老子去了外星球,他是唯一一个逃离地球囚笼的人。</span>不管“外星人访谈录”内容是否可信,但足以证明太上老君在外国人眼中的崇高地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数字显示,世界文化名著总销量最多的,除了《圣经》,就是《道德经》。国外迷恋老子的,不只是尼采、黑格尔、李约瑟、海德格尔、爱因斯坦这些人,还有美国前总统里根、德国前总理施罗德,以及比尔·盖茨、安南·博格、松下幸之助等等。</p> <p class="ql-block">双缝干涉实验告诉我们,构成世界万物的基本粒子是有知觉的,至于这种知觉属不属于意识的范畴,要看我们如何给意识下定义。</p><p class="ql-block">传统的意识定义断定意识只属于人类,它是由特殊的物质-人类的大脑产生的,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包括知觉、记忆、想象等。动物虽然对外界的刺激也有反应,但那只是一种本能和条件反射,不能称为意识,反映和反应是两个不同的概念。</p><p class="ql-block">但这只是我们根据以往的科学和哲学给意识下的定义。意识是宇宙中最为奇妙的东西,是宇宙中最难解的谜题,在没有搞清楚意识到底是什么之前,任何定义都<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可以商榷的。</span></p><p class="ql-block">如果根据双缝干涉实验的科学发现,把微观粒子的知觉也看作是意识,那么意识就是与生俱来的一种客观存在,无所谓产生不产生。它与物质都是事物固有的本质属性,二者的关系不是母体和子体的“母子关系”,而是对等的“夫妻关系”。</p><p class="ql-block">即使意识真的是由物质产生的,也不是人脑独有的。以宇宙之大,历史之久,为什么只有人脑才能产生意识呢?传统定义说人脑是一种特殊物质,特殊在哪里呢?不也是由原子构成的吗?越是简单的东西越是本质的东西。微观粒子的知觉,与动物的条件反射、人的意识在本质上应该是一样的,如果说有区别,也只是低级和高级的区别而已吧?</p> <p class="ql-block">当然这只是个人理解,不是现阶段的普遍共识,但是双缝干涉实验无疑给我们打开了新的想象空间。科学是需要想象的,如果这种想象为未来的科学发展所证实,世间万物确实都有意识,所谓”万物皆有灵”,那么“泛灵论”就是有道理的。一切物体都具有生命和灵魂,石头跟人类一样,具有同样的价值与权利。孙悟空所以能从石头里蹦出来,并非空穴来风,因为石头是有灵性的。</p> <p class="ql-block">再进一步,如果微观世界的粒子尚且有意识,那么宏观世界的宇宙更应该有意识,而且更高级。为什么渺小的人类能进化出高级智慧,浩瀚无垠的庞大宇宙就不能呢?宇宙的设置如此精妙绝伦,绝不是偶然的,冥冥之中很可能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操纵一切。爱因斯坦说上帝不会掷骰子,杨振宁说如果所谓上帝是一个人形状的,那我想没有;如果问有没有一个造物者,那我想是有的。</p><p class="ql-block">这个造物主是谁?会不会就是宇宙的意识?</p> <p class="ql-block">目前的科学发现,宇宙是由一个巨大的星系网组成的,而星系网的结构几乎与人类的大脑一样,难怪有人认为宇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生命体。如果将来有一天证明宇宙确实有意识,那么唯心主义起码正确了一半,世界既是物质的,又是意识的,是物质和意识的统一体。</p> <p class="ql-block">这个物质和意识的统一体叫什么呢?就是老子说的“玄”。</p><p class="ql-block">在甲骨文里,“玄”的字形是一个绞丝,两条丝带纠缠在一起,既一分为二又合二为一;“玄”的字义有三种: 1.玄黑,物体的原色;2.玄妙,神奇微妙;3.玄牝,女人或母畜的生殖器。</p><p class="ql-block">在老子的哲学里,“玄”是一个专用的核心概念,同时包括以上三种含义:它是宇宙的初始状态,混沌初开,天玄地黄;它是宇宙的玄机,深奥奇妙,变幻莫测;它是宇宙之源,万物之母,“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p><p class="ql-block">用“玄”来命名物质与意识的统一体,是再合适不过了。</p><p class="ql-block">科学的尽头是“玄”学?</p> <p class="ql-block">玄之又玄,还有更玄妙的现象。现代量子力学发现,微观粒子不但对人的观测有感知,它们之间也互有感知,一个粒子的行为会影响到另一个粒子的状态,即量子纠缠。即使两个粒子相距以光年计,当对其中一个粒子做测量,另外一个粒子瞬间就知道测量动作的发生与结果。</p> <p class="ql-block">量子纠缠进一步印证了唯物辩证法。</p><p class="ql-block">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事物的固有属性,世界就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p><p class="ql-block">但是唯物辩证法讲的的联系是有条件的联系,人和人的联系,人和物的联系,物和物的联系,都必须通过一定的介质才能实现。而量子纠缠的联系太过玄妙了,迄今为止我们并未发现纠缠的粒子有任何传递信息的机制,而它们却能在天涯海角转瞬之间有感有应,几乎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据报道,北京大学、深圳大学和奥地利某大学联合测定,量子纠缠的时间差是0.000000000232秒,简直就是同时发生的。</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作为地球碳基生命的我,实在是难以理解。</p> <p class="ql-block">但是在佛教学说中,量子纠缠是很好解释的,所谓量子纠缠就是心灵感应,心灵纠缠,它与速度无关。</p><p class="ql-block">佛教的唯识学认为宇宙及其万物具有灵物二性,宇宙灵性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感觉,第二层是感知,第三层是感应。</p><p class="ql-block">感觉是是人通过感官获知的。在佛教中,人的感官不是五种,而是“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六种感官。并且六根是互用的。六根清净者,任何一根均可产生他根的功能,迭相为用。如来佛祖用其中一根就能见色、闻声、嗅香、别味、觉触、知法。前面提到的那个美女菩萨所以叫“观音菩萨”而不叫“听音菩萨”,亦是如此。</p><p class="ql-block">六根生“八识”,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前五识称之为感觉,是宇宙灵性的初级阶段。</p><p class="ql-block">在感觉基础上产生了感知,感知是感官“意”产生的意识,是宇宙灵性的中级阶段。物质通过力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力的传递不能超光速,作用范围具有局域性。但人的感知(意识)可以瞬间遍及整个宇宙,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p><p class="ql-block">强烈感知现象会产生“感应”效应,感应是宇宙灵性的高级阶段,表现为末那识和阿赖耶识。末那识是前六识与第八识之间的纽带,承担着将个人的认知和感受与自我意识相联系的功能。阿赖耶识包含宇宙万事万物诞生以来所有的业力、缘法。</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量子纠缠就是一种意识的传递,而且只是意识的一部分功能(独影意识)的显现作用。</span></p> <p class="ql-block">佛教的这种唯识学虽然披着一层神秘的宗教外衣,但也并不完全是迷信。用这种学说来解释量子纠缠似乎有一定道理,起码为解释量子纠缠提供了一种理论假说。</p><p class="ql-block">现在还有一种解释量子纠缠的假说。有人认为宇宙的信息传递除了机械物理传递(物体相互作用传递)和电磁传递(能量子传递)两种基本方式外,还有一种即时传递,就是粒子传递。由于宇宙的所有物质和空间都是由一个个粒子零距离叠加而成,故宇宙每一个粒子的变动都会造成同方向的整个宇宙瞬间联动,这就形成了不需要任何时间的所谓“量子纠缠”现象。</p><p class="ql-block">两种假说的区别只是意识与物质的区别。如果意识本身也包含粒子,两种假说就统一了。目前科学已经证实我们看不见的暗物质和暗能量的存在,二者占宇宙总质量的95%,而我们看得见的显物质只占5%。有人认为暗物质和暗能量也是由基本粒子构成的,只是这种粒子我们尚未发现,是一种看不见的暗粒子。意识会不会也是一种暗粒子呢?</p> <p class="ql-block">我对佛学和现代科学都不甚了了,所以以上思考充其量不过是一些遐想,甚至是空想。但是想过之后再回过头看慧能的《坛经》,觉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p><p class="ql-block">为什么慧能提出心性本净、佛性本有,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因为世界是虚无的,只是有观测者的参与才幻化成为现实。观测者只有保持内心的纯净,现实世界才能不惹尘埃,观测者也才能修炼成佛。</p><p class="ql-block">为什么慧能提出不立文字,顿悟成佛?因为佛法的传递是不需要物质中介的,它是一种“心灵纠缠”,只要具备一定的条件,瞬间就可以领悟。</p><p class="ql-block">为什么慧能提出万法在自性, 法因人兴?因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物质、精神、知识、佛法等万事万物都存于人的本心,人的心念可以改变万物,造化世界。</p><p class="ql-block">慧能的这些思想虽然都是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上的,但是其中很多内容与现代科学是吻合的,散发着先知先觉的智慧之光。正像黑格尔的辩证法,虽然是头脚倒置的,但其合理内核是毋庸置疑的。</p><p class="ql-block">慧能被西方评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一,位列东方智圣之尊,并不是浪得虚名。</p> <p class="ql-block">说南华寺必须要说虚云法师。</p><p class="ql-block">虚云法师俗姓萧,法名古岩、演彻,祖籍湖南湘乡县,生于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圆寂于1959年10月13日,世寿120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虚云法师是中国近代佛教第一高僧,苦修百年,道行高深莫测,品行冰清玉洁,</span>一生历经五帝四朝,一衲一杖一笠一钟行遍天下,相继募捐修复、重振云南昆明云栖寺、福州鼓山涌泉寺、广东韶关南华禅寺、广东云门大觉禅寺、江西云居山真如禅寺等大小寺院庙堂八十余处,为禅宗五门均认可的大德宗师,为后世培养了大量有德高僧,为佛教的传承和发扬光大发挥了巨大的作用。</p><p class="ql-block">最难能可贵的是虚云法师身在佛门却并不避世。1911年初,虚云前往南京见孙中山,请求政府为保护寺院出力。同年4月,他又远赴北京求助袁世凯,并成立中华佛教总会。1913年,当西藏意图独立,从民国政府分裂出去时,虚云禅师说服蔡锷先不要大举进军,自己孤身入藏,说服西藏王公承认北洋政府,将一场战争消弭于无形,挽救了无数的生命。抗日战争期间虚云法师更是关心天下苍生,利用寺院道场收留无数流离失所的民众,为了为民减税减租多次到政府奔走呼号,甚至愿意面见蒋介石为其占卜。</p><p class="ql-block">1952年中国佛教协会成立后,毛主席曾力邀虚云法师出任会长并常住北京。虚云法师大为感动,然而还是婉拒了毛主席的邀请,推辞不过只担任了荣誉会长的虚职,依旧四处云游,修缮寺庙。</p><p class="ql-block">1959年10月13日,虚云法师在江西九江云居山真如寺圆寂,临死只为后世佛子留下一字,但重若千斤——戒。</p> <p class="ql-block">南华禅寺和六祖慧能一样多灾多难,历史上多次遭受兵刀火燹,到民国时期已破败不堪。1934年,虚云和尚应广东省政府主席李汉魂将军之请,主持重修南华寺,历时十年,总计兴建殿堂243楹,新修塑大小佛像690尊,使南华寺得以涅槃重生。</p><p class="ql-block">为感恩虚云法师重修南华寺的无量功德,南华寺专门为他建立了虚云纪念堂。</p> <p class="ql-block">伏虎亭</p><p class="ql-block">伏虎亭源自虚云法师主持重修南华寺时的一个传说。一天晚上虚云正在讲法,有老虎窜到南华寺。李汉魂派来守护南华寺的士兵正要开枪射杀,被虚云和尚拦下。虚云走过去给老虎讲了三皈五戒,让它藏匿深山,不得出来伤人,还写了一句偈语:“虎识皈依佛,正性无两样。人心与畜心,同一光明藏。”那只老虎像是明白了什么,跪在虚云面前接受皈依,然后对着虚云行了三拜,这才转身离去。 此后便有了伏虎亭,属虎的人路过此亭要绕行而过。</p><p class="ql-block">我虽不太相信,不过来到佛门圣地,敬畏之心还是要有的。我是属虎的,所以也依规绕伏虎亭而行。 </p> <p class="ql-block">南华禅寺有100多个僧侣,他们吃的是素食斋饭,穿的是单调袈裟,住的是简单禅房,行为举止都要严守戒律,每天只是参禅打坐,诵经念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为的是什么呢?真是为了修炼成佛,去往西天极乐世界吗?慧能说如果想修行学佛,在家修道也是可以的,不一定要出家住寺。但是这些僧人却抛开家庭,舍弃亲人,远离社会,自愿来到青灯古庙过清苦乏味的生活,这对世俗凡人来说是无法理解的。</p><p class="ql-block">但是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吾非僧,安知僧之不乐?这些僧人们一定有自己的快乐,我猜想那是一种精神上的快乐。也许在他们看来,现代人虽然物质生活越来越优越,但精神生活却越来越贫瘠。经济社会在进步,但人们的道德情操却世风日下。所以他们要摆脱社会的束缚,斩断家庭的烦扰,去追求自我精神的自由解放,而寺庙给他们提供了安心宁神的一片净土。生活虽然清苦乏味,但他们的内心一定是无比充盈的吧?</p> <p class="ql-block">菩提树</p><p class="ql-block">相传为慧能大师于公元677年亲手种植,树龄已有1300多年。站在菩提树下,不由得想起慧能的那个流传千年的开悟偈:</p><p class="ql-block">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p><p class="ql-block">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正是因为这一偈语,慧能得到五祖弘忍的慧眼赏识,传其衣钵,成就了一代智圣。</span></p> <p class="ql-block">藏经阁</p><p class="ql-block">藏经阁是南华寺的图书馆、博物馆,藏有许多国家一级文物,包括明英宗御赐的几千册《大藏经》,清朝钦颁的龙藏佛典译经著作,多道历朝皇帝圣旨原件,<span style="font-size:18px;">唐代皇帝赐给六祖的千佛袈裟和水晶钵盂,以及蒋介石题写的牌匾“宣扬佛典”,还有国内仅存的380尊北宋木雕罗汉像,每尊造像都是整块木坯雕成,采用柏木、楠木或檀香木制成,雕造风格浑厚质朴,造型生动逼真,工艺精湛,拥有极高的艺术价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藏经阁一般不对游人开放,因而我无缘得见这些珍贵藏品。</span></p> <p class="ql-block">千僧锅</p><p class="ql-block">此锅铸造于元至正四年(1338年),直径2.09米,高1.7米,为中国最大的“千人锅”,据说能煮白米数百斤,可饭千僧。每年农历二月初八、八月初三“南华诞”的时候,南华寺都用此锅熬粥施舍八方香客。</p> <p class="ql-block">卓锡泉</p><p class="ql-block">卓锡是高僧所用的锡杖,是权威的象征。相传一次六祖慧能在山畔用锡杖敲了敲石头,居然流出来九眼泉水,清澈冰凉,终年流涌不绝,于是后人将这眼泉名之为卓锡泉,慧能经常在这里浣洗袈裟。卓锡泉旁有一“九龙壁浮雕”,所以又名“九龙泉”,六祖慧能大师与苏东坡的形象也在九龙壁上。</p> <p class="ql-block">远处是在建的“拈花笑处”的万佛宝塔,又名日光塔,13层,总高108米,仿唐风格建筑,是采用传统材料和传统工艺建造的国内第一高塔。</p><p class="ql-block">“拈花一笑”是禅宗的一个典故:“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说是有一天,释迦牟尼在灵山会上讲法,却一言不发,只是拿起一朵花在手中拈来拈去,弟子们谁也不懂是什么意思,只有大弟子迦叶看了微微一笑。这时释迦牟尼才开口讲话:“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意思是说:我有绝妙高招,可以直接悟道,刚才已经传授给迦叶了。你们要学,就问他去吧!</p><p class="ql-block">据说这就是禅宗的起始。禅宗的特色就是:传道授学讲求心领神会(心灵感应),无需文字言语表达,难怪不识字的慧能会成为一代宗师。禅宗之妙,玄之又玄,我等凡夫俗子虽然识文断字却实难理解,惭愧惭愧!</p><p class="ql-block">本《美篇》就以禅宗的玄妙起始作为结尾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