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奶蜜盐》留守儿童父母共读会分享主持词</p><p class="ql-block">撰稿人:郭菲</p><p class="ql-block">尊敬的分享嘉宾康清华老师、陈晶老师、周飞飞老师,各位云端相聚的蜜友以及默默为读书会无私奉献的志愿者们,大家晚上好!我是今晚的主持人,来自河南的郭菲老师。欢迎大家一同相聚66期奶蜜盐读书会留守儿童父母共读会。</p><p class="ql-block">昨天听一位中医馆主分享到“霜降其实不一定会有秋霜,它更多预示着温度的骤降,像是在对入冬的你询问,准备好了吗?我们换个角度看世界万物,我们面对变化时就更坦然自洽。”美好的诠释既心动又有哲理。时令如序,天地有大美而不言。霜降过后宜养生。防秋寒,贴秋膘。一个防是抵御外界的伤害,一个贴内养滋补强健个体。四时轮回里有着最朴素的自然哲理。生命成长亦是如此,外防伤害,内养精气神。</p><p class="ql-block">生命教育是孩子成长的重要营养,父母对孩子的安全教育就是希望孩子能学会更多的自我保护,强身健体,以强壮的体格和顽强的生命力呈现最茁壮的生命状态。而精神成人,则需要厚德载物的潜移默化,海纳百川的学习内核。身心两健是培养孩子的终极目标。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都是由于教育的缘故,在成长中幼小时所得的印象,哪怕是极微小的,小到几乎觉察不出,都会有极长久,甚至于深远的影响。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育,唯有在生活中不断成长、不断磨合、从而适应身心相匹配的教育。在共读会里,我们每周分享是不是也是在给自己的教育理念上贴秋膘?内核的无限强大,才能够在面对教育问题时不吼不叫,情绪稳定,才能在培养孩子的基础目标时明白独立自主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深远意义,才能知晓当意外突然来临时第一反应的迅捷和恰当处理是当务之急。</p><p class="ql-block">今天的三位分享嘉宾从他们的独特视角来和我们共享教育里由在集内的安全防护和升级加固,在滋养中让教育因个体而理性发生,助力孩子成为他自己。各位蜜友们,准备好了吗?分享即将开始。</p><p class="ql-block">第一位:康清华(深圳)20分钟康清华老师,因为创建厚德学院,被称清华校长。他来自中国曲阜。毕业于山东财经大学,爱好马拉松与演讲。曾任头马国际中文演讲俱乐部主席,山东工商学院创业学院创业导师。大学期间,从济南骑单车往返北京,沿途为了宣传支持西部大开发。银行从业15年,曾任职某国有银行行长。“读力赢”创始人(支持一亿个孩子享受世界最贵学区房待遇,联合影响一亿个家庭建设好家庭书房)父母对孩子这一生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尤其是性格层面的塑造。阿德勒曾说过:“幸福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尽管孩子生来带有不同的气质和基因,但家庭环境能够帮助形成和巩固孩子的行为方式。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的情绪状态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难免会有小摩擦,我们也在日常生活中看见过很多说教不管用就吼叫、责骂、甚至打骂的的父母。不是打不得骂不得,很多时候,父母对孩子发脾气时,其实并不是孩子犯了多么不可饶恕的错误,而是在宣泄从其他地方积攒的火气。作为家长,学会控制情绪,以理服人,孩子才能心悦诚服。在不吼不叫中成为孩子的朋友,在不吼不叫中培养孩子的好性格。请康清华老师分享主题《做一个不吼不叫的家长》</p><p class="ql-block">几乎所有的父母,在吼完孩子后都会感觉到自责和羞愧,认为自己的行为太糟糕了。可是下次仍然会继续吼叫,继续后悔。缺乏科学教养的方法,缺少耐心来教育,那么周而复始,形成了一个死循环。人有情绪是本能,能保持稳定的情绪是本事。良好的情绪控制,是父母的必修课。《弟子规》中有说“势服人,心不然;礼服人,方无言。”当孩子不被情绪困扰,内心充满安全感,他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的社会化功能。父母情绪稳定,胜过所有科学教育。情绪稳定的父母才能养出充满安全感,阳光积极面对人生的孩子。从放下手机陪伴与爱共在的日常每一天做起,改变是润物细无声的悄然发生,美好是坚定心性后的自然生发。</p><p class="ql-block">第二位:陈晶(江苏泰兴)20分钟陈晶,江苏泰兴的一名初中数学老师,2011年从教育1+1社区开始一直践行着张文质的教育理念。教育是慢的艺术,对于陈老师的课堂教学以及对于孩子的教育都有深远的影响。当下校园考评制度下对孩子智育的放大和要求,用“一纸成绩定终身”来形容绝不为过。老师和家长把更多的关注力都放在孩子的分数上,或多或少都对孩子的身体机能、心理健康以及意志发展关注不够。陈老师说“生命在场让现在的我做任何事情基本都能做到正心正念,张文质老师的理念犹如明灯指引着我成长的方向。”很欣慰,更敬佩陈老师是坚定生命在场教育的师者仁心,请陈晶老师分享主题《培养孩子的自主性》</p><p class="ql-block">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拥有无限的潜力。“你可以为孩子引路,但不可以代替孩子走路。”当孩子学会了自己探索世界,勇敢地提出问题,自信地解决问题,这种发现新知的喜悦、由内而外散发的自信与独立,不仅仅关乎知识的积累,更是孩子个性发展、自我管理、创新思维的基石,是我们能够给孩子创造的最好保障。兴趣是孩子主动学习和探索的动力,也是最好的老师。责任感则是孩子自觉和独立思考的重要品质。一个有自主性和责任感的孩子,不仅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更能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展现出领导力和创造力。未来是属于孩子的,孩子未来的路要靠他们自己去走,未来的生活要靠他们自己去创造。无论孩子多小,他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虽然需要我们的呵护,但这并不意味着孩子是我们的附属,学会放手,让孩子创造属于自己的路。</p><p class="ql-block">第三位:周飞飞(浙江温州)20分钟周飞飞,应用心理专业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共党员,小学一级教师,县市级优秀教师,心理沙画和心理绘画治疗师,注意力训练指导师,奶蜜盐阅读指导师。从事三十来年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热爱教育事业。工作之余,热受阅读与写作,热心家庭教育事业,愿与更多家长一起成长进步。请周飞飞老师分享主题《孩子在校内受伤了,家长怎么做?》</p><p class="ql-block">儿童的精神生活、世界观、智力发展、知识的巩固性、对自己力量的信心,都取决于他的生命的活力和精力的充沛程度。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眼中的宝贝,他们的每一步成长都凝聚着家庭的希望与未来。“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没有一位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不成才。且看当下教育卷的源头,依然离不开父母对孩子学业、性格、兴趣、志向的培养和高期望。但在所有的培养目标中,身心健康,作为这一切的起点,不仅关乎孩子当下的生活质量,更影响着他们未来的学业、事业乃至整个人生轨迹。孩子的身心健康往往被温柔地放在心间最柔软最关键的位置。</p><p class="ql-block">第二项:颁奖环节书有蜜意,时间易短。三位嘉宾的分享各有代表性,带给我们如沐春风的共话共享。无论在何地何方,真诚的给与总会带来美好的回应,恰如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故事里的余香是否也让群里的您嗅见芬芳?下面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请出颁奖嘉宾美霞校长和佩佩老师。因为坚持,才有声声不息的力量。每一次分享都是思维的拾阶而上,每一次倾听都是收获的满载而归。感谢长久以来坚持在群里读书分享的蜜友们,感谢热心热情一路推动的最美志愿者们,让能量从一开始复制,让你我万千受益。感谢守候,下期再会。</p> <p class="ql-block">做一个不吼不叫的家长</p><p class="ql-block">主讲嘉宾:康清华</p><p class="ql-block">很多的父母在生活当中就会觉得说,我不行,我必须得吼一声,然后那个火上来了以后,压抑不住这种火气。但是你知道这样做对孩子的伤害有多大吗?</p><p class="ql-block">孩子在青春期的时候通常会有两种最大的问题,第一种问题就是成瘾。青春期的孩子特别容易有成瘾性人格,比如说抽烟、吸毒、打游戏停不下来等等。这些叫成瘾性人格,还包括赌博。还有一种状况就是孩子叛逆,然后摔门,跟你大喊大叫,做一些很过激的事儿。</p><p class="ql-block"> 这两种情况分别来自哪呢?综合了这么多的理论之后,你会发现这两种情况都来自于父母。成瘾性人格来自和父亲的关系不好,而叛逆的情绪来自于和母亲的关系不好。母亲太容易焦虑,母亲特别喜欢大喊大叫的时候,孩子就会特别变得容易暴躁,容易情绪不稳定。而父亲如果对孩子的关爱不够,或者说父亲特别的凶,不讲理,那么孩子就很有可能会有成瘾性人格。所以我特别急切地希望大家能够听到这本书,就是怎么样用不吼不叫的方法来跟孩子沟通。</p><p class="ql-block">今天给大家推荐一本书《不吼不叫》。</p><p class="ql-block">这本书的推荐语当中有一条我印象很深,说从来没有见过一本这么慈悲的书,为什么说它慈悲呢?就是终于出现了有一个不是整天教训你的一本书籍。我在反思我以前讲的这些书籍,其实也有不对的地方。就是我们讲的所有的儿童教育类的书,大家听完了以后,很多父母都会觉得内疚。都会觉得这真是,我就这样,我真是不对,其实这种情绪并无助于你的修复,我们不应该给父母带来那么多的内疚。</p><p class="ql-block">这本书的开篇首先带来的是理解。这个作者是一位美国非常有名的护士,她是护士专业的一个专家,她是当了奶奶的人。她会经常讲到,她也会对她的孩子和孙子大吼大叫,因为她也有过非常不堪的人生。当她每次大喊大叫之后,甚至她还打过她的儿子,在那之后她会非常的懊悔。然后她慢慢地发现,其实这种自责或者是自卑都无助于你能够更好地改进。</p><p class="ql-block">因此这本书的开篇首先让我们了解吼叫,我们首先得理解吼叫是怎么回事儿,第一个观点就是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这个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家庭都存在着吼叫的问题,如果你没有的话,你可以观察一下你身边的朋友,朋友家里就会有。就是一定会有这种,都见过大吼大叫的问题,我们谁小时候没有被父母呵斥过。所以你首先应该知道,不是只有你才有这样的问题。</p><p class="ql-block">吼叫有时候也是有用的,那吼叫在什么时候有用呢?比如说孩子过马路没有看到一辆汽车,这时候你要不要喊一声,小心,这是很有用的。然后小孩子在喂更小的小孩吃糖豆,你看这多危险,卡住气管就完蛋了,说不要动,这都可以。所以当孩子面临着危险或者紧急的关头的时候,其实父母的吼叫是能够给孩子带来安全的。这个时候你必须得该吼的时候就要吼出来,因为你能救他的命。除了这种危急的情况之外,其他的吼叫其实未必是必要的。</p><p class="ql-block">一定要不自责,不羞愧,做过的事就是做过了。承认自己做错了就好了,然后我下次会努力做的更好。但是深深的自责和羞愧会导致一个人没有动力去改进。你们听这个观点像不像我们讲过《拖延症》那本书里的观点,就是如果你整天责怪自己说,我怎么总是这么拖延,我太羞愧了,我都不能够再面对自己了。当你整天这样想的时候,其实你会继续拖延下去,因为你没有一个改进的动力。只有你接纳自己说,我知道我之前这样做是不对的,但是我依然接纳我自己。像轻疗愈里边敲这个,尽管我心情很不好,但我依然接纳我自己,这就是接纳。首先要懂得接纳自己,你才有可能改进。</p><p class="ql-block">那么吼叫通常都会有一个外部触发器,作为一个家长,一定要搞清楚自己的外部触发器是什么?你比如说有的人一回到家,看到孩子的玩具乱糟糟的,他就急了,这就叫作触发器。一旦看到孩子玩具乱糟糟,他就立刻会爆发。有的人看到自己的配偶把内衣随便扔在地上,家里乱的像猪窝一样,就不行了。所以你要找到自己的触发器,针对这些触发器做一些相应的功课,你才能够慢慢地,不会一遇到一个场景就立刻会抓狂。</p><p class="ql-block">我见过我身边有的家长,他的触发器是孩子的哼唧。就是孩子哼哼唧唧的,只要孩子一哼唧,这妈妈就急了,好好说话。那个就好好说话,他这要求这孩子你必须得正常说话,你不能哼。但实际上你没有想过孩子为什么会哼哼唧唧的?所以首先找到你的情感触发器,然后知道接下来你要做的事是什么呢?我们很多人在遇到了情感触发器以后,为什么会直接吼叫?是因为他进入到第二步,就是不断升级的想法。</p><p class="ql-block">什么叫不断升级的想法?当你看到孩子的玩具乱糟糟的时候,你立刻就会升级的想到说,为什么总是我来收拾玩具?然后就会想到没有一个人关心这个家,除了我之外谁对这个家都不操心。就觉得自己特别委屈,特别痛苦,我怎么嫁给这么一个人,然后把孩子叫来骂一顿。</p><p class="ql-block">实际上你把你整个对人生的不如意,全部都因由这么一个触发器就迸发出来了。因为你给自己增加了很多的烦恼,你让自己的这个想法不断地升级。家里人把内衣乱扔,扔的家里乱糟糟的,你也会立刻想到说他们对这个家不负责任,他们根本不爱这个家,说不定他根本就不想回这个家。好吧,能不过就不过了吧。你看从地上扔了一件内衣,最后直接上升到干脆别过日子了,因此你要小心。</p> <p class="ql-block">培养孩子的自主性</p><p class="ql-block">分享嘉宾:陈晶</p><p class="ql-block">收到本期的话题,我想到了我这次带的班级的学生,我在思考如果他们碰到危险的时候会主动跑吗?我看他们平时的表现我很担忧,因为他们常常丧失自主性,比如老师在教室即便下课他们也端坐在位,搞的我以为在上课,常常以为自己错过了上课铃声。但是在上课时间的时候,只要老师离开教室,哪怕几秒也会有人交头接耳。我思考是因为老师太过严厉,但也有不严厉的啊,或许在高压管理之下孩子们已然丧失了自主性。</p><p class="ql-block">我在思考孩子们为何会丧失了自主性,可能有以下几方面原因:</p><p class="ql-block">一是过度保护。家长事事包办,像孩子已经可以自己穿衣吃饭了,家长却还代劳。例如,孩子想要自己系鞋带,家长觉得孩子动作慢,就直接帮孩子系,长此以往,孩子会习惯依赖父母,失去自己动手的机会,自主性慢慢被磨灭。学校教育也一样,在追求安全的原则下,让一些教育常规变了味,我们呼吁课间十分钟还给孩子,为何要呼吁说明没有,但呼吁了就会有吗?</p><p class="ql-block">二是过度控制。有些家长对孩子管得太严,孩子的一切活动都要按照家长的意愿来。比如,孩子在选择兴趣班时,家长不考虑孩子的喜好,强行给孩子报班。孩子没有自主选择的权利,渐渐地就不再主动思考自己想要什么,自主性也就丧失了。</p><p class="ql-block">三是害怕犯错后的批评。如果孩子每次犯错都受到严厉的批评,他们就会害怕尝试新事物。例如,孩子在尝试自己洗碗时不小心打碎了碗,家长如果只是一味地指责,孩子下次可能就不敢再做洗碗之类的事了,变得畏手畏脚,自主性也无从谈起。</p><p class="ql-block">在家庭教育中提高孩子自主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p><p class="ql-block">那么在家庭教育中如何培养孩子们的自主性呢?</p><p class="ql-block">首先,给孩子选择权。例如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自己挑选要穿的衣服、要阅读的书籍等,这样能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从而逐渐学会自己做决定。</p><p class="ql-block">其次,鼓励孩子独立完成任务。像是让孩子自己整理房间、完成作业等。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家长可以适当引导,但不要直接帮忙完成。</p><p class="ql-block">再者,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时间表,合理安排学习、娱乐和休息时间,并且监督孩子按计划执行,这有助于孩子学会自我约束。</p><p class="ql-block">然后,允许孩子犯错。孩子犯错时不要过度指责,而是引导他们从错误中吸取教训,这会让孩子更有勇气去尝试新事物,自主探索世界。</p><p class="ql-block">最后,生命安全至上应该是第一规则。达成这一切需要我们每个成年人给足孩子们足够的成长空间。</p> <p class="ql-block">看到孩子在校内受伤了,家长怎么办?</p><p class="ql-block">分享嘉宾:周飞飞</p><p class="ql-block">各位老师好,各位家长好:当上个周末彭老师发给我今晚要分享的这个话题时,我第一时间的反应是抗拒不想说,因为最近我们班就发生孩子受伤而闹事的事件,应该是说给我留下强烈阴影了吧。但是作为一名有着三十来年教龄的老教师,面对目前日益糟糕的家校关系,我又确实有很多话想说。</p><p class="ql-block">大家最近应该都有看到网上关于重庆徐老师的崩溃事件。不瞒大家说,开学到现在一个多月的时间,我也很多次有这样的冲动和奔溃。因为老教师的原因,这学期接手了五年级一个很特殊的班级。这个班一二年级是一个年轻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家长不满意她语文学科及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强烈要求学校换老师;三四年级换了新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到了四年级下学期又因为班级事务闹矛盾,弄得家长之间,家长与老师之间都产生严重的矛盾,中途又换了一个临时的班主任。但是这个班主任是学校中层领导,并没有担任这个班的任何学科教学,导致班级管理失效,基本处于瘫痪状态。我上学期刚带完毕业班,学校找我谈接班事宜时,虽然也有担心,但还是相信自己的能力。而且我相信只要全心全意为孩子、真心诚意对家长,各方面情况总能得到改善。</p><p class="ql-block">从暑假七月初接手这个班到现在,我做了很多工作,总体上也有很大变化。但是有四五个没礼貌无纪律不尊重又情绪暴躁的孩子总是骂人、打人不断闹事,甚至在课堂上顶撞、辱骂老师。一个多月来,经常前面的矛盾没解决,后面又发生新的事件,每天弄得我焦头烂额、心力憔悴。</p><p class="ql-block">就在国庆放假回来的那个周五放学时间,我带着学生下楼,几个家长围着跟我说孩子这学期变化很大,成绩提升了,性格开朗了,作业也自觉了。我喜滋滋地准备回教室,没想到却在操场上看到家长群里一个女生家长发出了其他任课老师把孩子手掌打肿的视频。因为校长也在我们家长群里,我第一时间找了校长,她在群里回复跟任课老师了解情况后私聊家长。后来了解是孩子上课吵闹,老师把作业本卷成筒状敲了这个女生。因为女生个子小小,手掌也是细皮嫩肉的,可能正好敲到了作业本的棱上,孩子手掌有点红肿。任课老师和家长解释之后,家长还算讲理,说自己孩子有错,老师教育也是应该的,可能就是不凑巧,也能理解。老师让家长带医院拍个片做个检查,费用让老师来付,家长也说应该只是皮伤,问题不大。尽管家长把视频发在群里,影响不是很好,但是问题还不是很严重,也算是和平解决了。但是过了不久,另外一个家长发在群里说今天老师打了不止一个孩子,包括他家儿子,非要让老师给个解释。然后,群里掀起了另外一股讨伐风潮。校长让任课老师继续做个说明,任课老师反映孩子不遵守纪律,但也只是拿作业本敲了后背。家长说自己孩子如果有错,一定让孩子道歉,但老师还是不能打孩子……直到第二个星期返校,校长看了监控,跟任课老师做了谈话。我也让当事孩子写了事情经过,然后又约这个家长谈了好几个小时,整个事情才算结束。</p><p class="ql-block">事实上,这个男生也是班里的闹事大王,在课堂上不仅不遵守纪律,而且当老师说“你们再吵闹,老师要打手掌了”的时候,他还离开座位,跑到后面的储物柜里拿出电脑课的鞋套套在两只手上,然后挑衅老师说:“你打啊,你来打啊,反正我也不痛……”老师忍无可忍,但也只是拿卷成筒状的作业本敲了他的后背。我教书三十来年,没遇到过这样的学生,也没遇到过这样的家长。任课老师有很多想不通,我也有很多想不通。当然,更多的是后怕和无奈。</p><p class="ql-block">管得严,又怕出事;管得不严,又怕家长指责不负责任。就在我准备这个稿子的时候,看到彭峰老师发在朋友圈的一篇文章,他在文中提到的一些语句,也正是我此刻想说的话。彭老师首先说,他写这篇文章也是因为早上读到王开东老师有关重庆徐老师崩溃事件个一文章,然后满脑子产生:现在教育中的关系究竟怎么了,特别是家长和老师的关系究竟是怎么了?而这也是我这个老教师越来越迷茫的问题。彭老师说,如果一个老师,班级里有两三个上课控制不住自己言行的孩子,那么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都会大受影响,老师大概率每天都是疲惫不堪的。面对这样的孩子骂不得,打不得,只有忍得。如果忍,能够让孩子成长,倒也会心甘情愿地做到的,问题是——忍并不是解决问题、帮助这些孩子的方式。刚开始带这个班的时候,我非常不解,老师教了四年,这些孩子竟然一点礼貌都不懂。开口骂人,动手打人,整个教室里都充满着敌意和怒气。对老师也是动不动就顶撞,甚至辱骂,实在不能理解。但是慢慢了解了部分家长的言行以及孩子成长的家庭环境之后,终于明白了这些孩子野蛮行为背后的原因。</p><p class="ql-block">无论大人还是孩子,都有趋利避害或者自我保护的心理,在描述事件过程的时候,家长的引导非常重要。因为家长的偏袒和宠溺,发生矛盾第一时间问的不是孩子有什么错,而是一个劲追究人家怎么骂你打你。长此以往,孩子容易推卸责任,把错误都推给对方孩子,甚至会添油加醋地诉说自己的委屈。</p><p class="ql-block">我们70后、80后的童年里,回家绝对不敢无中生有地说老师,即使真受了委屈,也不敢在父母面前说一点点,因为一旦说了,极有可能要被责骂,甚至鞭打。那时的家长选择无条件地相信老师,而对自己的孩子是选择不相信,至少会保持一定怀疑。所以,那时的我们偶尔非常委屈,也只能自己消化。当然,家长完全相信老师而不太相信孩子,自然也是有弊端的。不过,熊孩子的家长如果完全相信老师,倒是更有利于熊孩子的成长。但是如果孩子因为“为自己开脱”而选择无中生有、小题大做的话,如果孩子本身就是个熊孩子,可能会造成家长和老师之间“不必有也不该有”的矛盾,最终导致孩子失去了很多成长的机遇,失去应该接受的批评和引导。</p><p class="ql-block">我们班目前的情况就是那个不小心伤到孩子手掌的老师,对我们班失去了教学的热情,尽管我后来也组织全班孩子给老师写信,引导他们跟老师表达歉意以及今后怎样认真听课的决心。但是被家长围攻又被领导谈话批评的她,内心已经留下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阴影。接下来跟学生的关系、跟家长的关系都将处在不尴不尬的处境。我今天主要讲述的孩子校内受伤情况与老师有关,而更多的受伤事件可能与同学有关。而这样的案例不止我们班,当然也不止我们学校。纵观现在网络上下的言论,家校之间几乎只剩冷漠的对立关系。孩子一旦在校内出现受伤事件,家长的第一反应就是直接在家长群里甚至冲到学校讨要说法。</p><p class="ql-block">所以,最后想跟大家分享几点思考:</p><p class="ql-block">1.遇到矛盾,你的第一反应是宽容让步还是决不认输?从遗传学的角度来看,孩子的性格及处事方式很大可能遗传于父母。斤斤计较、得理不饶人的家长,很可能教育出不认输的孩子,更别说夸大其词、无中生有的孩子,将来如何在这个复杂的社会上立足?</p><p class="ql-block">2.看到孩子受伤,第一反应是追究责任,还是相信事出有因?直接决定孩子陈述事件的客观性与真实性。孩子年龄小,对是非对错缺少正确合理的判断,甚至可能怀着敌意误解对方的言行而夸大了矛盾。作为成年人的家长,我们应该有基本的理性判断。别的孩子会不会无缘无故地欺负自己孩子,老师会不会无缘无故地伤害孩子。别的孩子是不是不小心,老师是不是不小心,就比如家长也有不小心伤到孩子的时候。只有稳定情绪,全面了解事情经过,客观理性地去解决矛盾,才能给孩子留下榜样示范,让孩子知道如何面对和解决将来在社会上的各种冲突。</p><p class="ql-block">3.校内事件,你是相信班主任,还是自己出面解决?决定家校关系的信任度,也决定今后老师对待孩子的态度。校内发生的矛盾,往往跟多方面人员有关,所以需要全方面了解情况,才能分析是非对错。首先跟班主任反映情况,让班主任了解事情的经过,相信班主任能公正处理。如果处理不好,也可以向领导反映,由领导出面解决,没必要直接在家长群里跟老师要说法,或者找对方家长吵架。不管何时何地,都要让孩子敢于“负责任地”表达,而我们家长则要理性地看待自己孩子说的话。如果孩子受到老师或者同学真正的欺凌,我们家长肯定要以孩子的身心健康为第一重任,帮孩子维权或者讨要公道。但希望与老师多一点沟通,也对老师多一点信任,在事情了解清楚之后,再谈伤感情的话,否则我们的家校关系真的没了一点人情味,最终受伤害的只会是孩子。</p><p class="ql-block">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动物,教育孩子多一点良善,多一点宽容,孩子的人际关系才会更和谐,未来的路也才会更宽阔!我的分享到此结束,谢谢大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