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皇阁 <p class="ql-block">银川玉皇阁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兴庆区解放东街和玉皇阁北街的交汇处,是一座具有600多年历史的古代木结构高层楼阁。其始建年代不详,但在明嘉靖《宁夏新志》中即以“旧谯楼”出现,说明至少在明中期以前就已经存在。清乾隆三年(1739年),玉皇阁因地震毁坏,后在乾隆五年重建,并供奉真武帝,因此得名“玉皇阁”,一直沿用至今。</p> <p class="ql-block">银川玉皇阁是一座建在长方形台基上的建筑群体,由台基、大殿、西配殿及钟鼓楼组成,通高22米,台座正中辟有南北向的拱形门洞。西北侧外部有石条台阶可登上台座。台座中央为高达14.1米的两层重檐歇山顶大殿。整个建筑群重楼叠阁,飞檐相啄,布局巧妙,结构严谨。银川玉皇阁是银川市仅存的古代木结构高层楼阁,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建筑技巧,充分体现了古代能工巧匠的精湛技术。</p> <p class="ql-block">玉皇阁台基夯土筑成,外包青砖,台基下面有南北向拱形券洞,门额上方有石刻题字,南曰“帝鉴”,北曰“天¨”。</p> <p class="ql-block">台基中央是一座坐北朝南的两层重檐歇山顶大殿,大殿底层朝南接出卷棚顶抱厦五间,抱厦明间向南又接出一小抱厦,突出在台基外;向北又接出一殿一卷抱厦各三间。大殿东西两侧为对称的三重檐十字脊亭式钟、鼓楼。</p> <p class="ql-block">大殿位于台基中央,是一座坐北朝南的两层重檐歇山顶大殿,面宽五间,进深二间。大殿二层可由底层大殿内侧的木梯登上,是一层宽敞的殿堂,殿外以回廊相通,绕以朱漆栏杆,可凭栏四望。</p> <p class="ql-block">大殿内现为甘青地区陶瓷展</p> <p class="ql-block">整个建筑结构严谨、布局精巧、飞檐叠起,是一座具有浓郁地方风格的古建筑群。也是银川市仅存的古代木结构高层楼阁,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建筑技巧,充分体现了古代能工巧匠的精湛技术。2013年3月5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鼓楼 <p class="ql-block">银川鼓楼坐落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兴庆区解放东西街和鼓楼南北街十字路交叉处的钟鼓楼,又称“十字鼓楼”“四鼓楼”,俗称“鼓楼”。楼总高36米,占地576平方米。由台基、楼阁、角坊组成。台基呈正方形,边长24米,高8.5米,用砖石砌筑。</p> <p class="ql-block">钟鼓楼台基始建于清道光元年(1821年),为宁夏知府赵宜喧主持建造,并手书了洞额石刻题记。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宁夏地方绅商捐资在台基上又建了三层楼梁架,后因“款绌停辍”。直到民国6年(1917年),才由宁夏县知事余鼎铭接续重建,并在四角增盖了券棚顶角坊。落成后的钟鼓楼,曾悬大钟一口。</p> <p class="ql-block">鼓楼由台基、楼阁、角坊组成。台基呈正方形,边长24米,高8.5米,用砖石砌筑。台基四面辟有宽5米的券顶门洞,中通十字,与解放东西街、鼓楼南北街相通。四面洞额有石刻题字,东曰“迎恩”,南曰“来薰”,西曰“挹爽”,北曰“拱极”。东面门洞两侧各辟一券门,南券门额上题为“坤阖”,内为一耳室;北券门额上题为“乾辟”。</p> <p class="ql-block">从北券门沿券砌暗道石阶可登至台基之上。台基中心建有十字歇山顶重檐三层楼阁,每层楼阁四面围以环廊。登临阁上,扶栏眺望,银川景色,尽收眼底。楼阁顶脊饰以龙首,中置连珠,呈二龙戏珠之势,别具情趣。仰观钟鼓楼,挑檐飞脊,高耸秀丽,造型生动,颇为壮观。</p> <p class="ql-block">钟鼓楼是一座具有革命纪念意义的古代建筑物。1926年,国共合作时期,宁夏第一个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中共宁夏特别支部,以及国民党县党部的办公地址,就设在钟鼓楼上的东北角坊。1949年9月23日,宁夏解放,9月2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九兵团司令员杨得志、政委李志民,以及宁夏地方知名人士,一同在钟鼓楼上检阅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入城仪式。</p> <p class="ql-block">鼓楼现为宁夏银川两级重点保护单位,还成为的银川地标之一。</p> 承天寺塔 <p class="ql-block">承天寺塔,又名西塔,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兴庆区进宁南街76号,是一座八角十一层楼阁式砖塔,为银川市一百多坐古塔中最高的塔,通高64.5米,塔体建在高2.6米、边长26米的方形台基上。</p> <p class="ql-block">承天寺塔是宁夏惟一有文献记载始建年代的古塔。据明代《弘治宁夏新志》记载:“承天寺塔在承天寺内,为夏(西夏)所建,一十三级,有残碑可考。”《夏国皇太后新建承天寺瘗佛顶骨舍利碑》载:西夏建国皇帝李元昊死后,皇太后没藏氏为了“幼登宸极”的小皇帝李谅祚,保“圣寿以无疆,俾宗祧而延永”,于西夏毅宗谅祚天祐垂圣元年(1050年)“役兵数万”,历时五六年修建了承天寺和承天寺塔。并将西域僧人进献的佛骨,以金棺银椁贮埋于塔基下。西夏福圣承道三年(1055年),又将宋朝所赐的《大藏经》置于寺内。塔寺建成后,延请回鹘高僧登座讲经,皇太后与皇帝经常即席聆听。寺内香火旺盛,僧人不绝,与当时凉州护国寺、甘州卧佛寺齐名,是西夏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与灵武镇河塔互称为“姊妹塔”。</p> <p class="ql-block">元明时期,承天寺塔曾遭兵火和地震的危害,明初时仅“一塔独存”。明永乐三年(1401年),朱元璋第十六个儿子明庆靖王朱栴,重修了寺院,增建了殿宇,承天寺以“梵刹钟声”名噪塞上,成为明代宁夏八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清乾隆三年(1739年)11月24日,大地震时塔、寺全部震毁。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重修承天寺塔保留了原西夏佛塔的基本形制。</p> <p class="ql-block">20世纪80年代中期,宁夏回族自治区对承天寺塔院内进行了改造,重修了山门、山门南北两侧配房及大院南北展厅。</p> <p class="ql-block">承天寺坐西朝东,由前后两进院落组成。殿屋廊宇,规模宏大;前院是五佛殿和承天寺塔;后院有韦驮殿和卧佛殿。古时,承天寺时有“东土名流”“西天达士”往来,香火鼎盛,游人不绝。它与武威的护国寺、张掖的卧佛寺一样,都是西夏著名的佛教。</p> <p class="ql-block">2006年5月25日,承天寺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塔身一至二层各面设券门窗式壁龛,三、五、七、九层设南北券门式明窗,塔身各层收分较大,每层之间的塔檐上下各挑出三层棱牙砖。各层檐角石榴状的铁柄上挂有铁铃,微风吹过,叮当作响。塔身十一层以上挑出五层棱角牙砖,上建八面攒尖顶刹座,其上立桃形绿色琉璃塔刹。四、六、八、十层设东西向多门式明窗,十一层设四明四暗圆窗。承天寺塔整座造型挺拔,呈角锥形风格,古朴简洁。</p> <p class="ql-block">承天寺塔雄浑挺拔,掩映于绿树之间。从西夏时期的皇家寺院,到如今被城市环绕的旅游景点,承天寺塔简洁古朴的气息都未曾改变。</p> 海宝寺塔 <p class="ql-block">海宝塔,位于宁夏银川市兴庆区丽景街北塔路北塔村的海宝塔寺内。又称赫宝塔、黑宝塔。因其与银川市西的承天寺塔遥遥相对,俗称北塔。据考证,海宝塔始建于北朝晚期至隋唐年间。</p> <p class="ql-block">海宝塔寺,一百年前曾称“海宝禅院”。寺院坐西向东,占地面积一万八千平方米。正门是三间歇山殿堂式山门,门楣匾额上“海宝塔寺”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是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的。</p> <p class="ql-block">海宝塔被围在红墙内,红墙就是海宝塔寺的围墙。海宝塔寺是一座有着一千五百多年历史的古刹,红墙黄瓦,古朴典雅,坐西向东正门是三间歇山殿堂式山门门庭古朴,门前的广场用石头地砖拼出一朵巨大的石莲花。</p> <p class="ql-block">海宝塔也叫赫宝塔,是我国十六名塔之一,素有“古塔凌霄”的美誉。海宝塔建在一个方形台基上,台高5.7米,边长19.2米。塔楼阁式9层11级砖砌方形塔,总高53.9米,每层四面置券门,券门的两侧设凹檐。塔门面东,塔室为方形空间,以木梁楼板相隔,塔刹是绿色琉璃桃形四角攒尖刹顶。塔的两侧为暗道阶梯,缘木梯攀登154级可达顶层。海宝塔造型独特别致,塔四面中间各突出一脊梁,俯瞰呈“亚”字型,这在我国古塔造型中十分罕见。</p> <p class="ql-block">1961年3月4日,海宝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海宝塔寺坐西朝东,寺内殿字主要有山门、接引佛殿、大佛殿、韦陀殿、卧佛殿等,都在一条东西向的中轴线上。海宝塔是建在大佛殿和韦陀殿之间,塔9层11级,通高45米,数里之外就能看见巍然矗立的塔顶,使这座塞上古城更加雄伟壮观。</p> <p class="ql-block">进入山门,北侧是钟楼,南侧是鼓楼,正中的天王殿和大雄宝殿,与南北厢房共同组成一个天井院落,为寺院前院,系佛教活动的主要场所。</p> <p class="ql-block">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海宝塔、玉佛殿和卧佛殿,排列在一条东西走向的中轴线上,从东到西逐级升高。 天王殿有抬脚的四大天王像,为明代之后的雕塑。</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为寺院主殿,供奉的释迦牟尼三身佛,端座莲台,两侧是十八罗汉,其神态慈祥,造型各异,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大殿西面是观音菩萨塑像,亦称观音殿,香火不断。</p> <p class="ql-block">海宝塔最早记载见于明代《弘治宁夏新志》:“黑宝塔,在城北三里,不知创建所由。”说明北塔的始建年代不详。明《万历朔方新志》记:“黑宝塔,赫连勃勃重修。”匈奴人赫连勃勃是南北朝时期大夏国的创建人,公元407年创建大夏国,431年被吐谷浑所灭。赫连勃勃尊奉佛教,崇尚建寺修塔,因此海宝塔先有“赫宝塔”之名。</p> <p class="ql-block">海宝塔是砖结构的楼阁式建筑,在清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12年)和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两次大地震遭严重的破坏而再修。现在的宝塔是9级,连塔座和九层以上未开券门的一层共为11层,通高53.9米,由塔基、塔座、塔身、塔刹组成。</p> <p class="ql-block">塔身内部是一个上下贯通的方形空间,每一层向上内收15至20厘米,以木梁楼板相隔;沿着木梯可以盘旋登上第9层;每层方室四面,都有拱券通道,与出轩部分券门相接,扩大塔内来光通风面,游人可以从每一层向四面环视银川市新貌和塞上江南胜景。</p> <p class="ql-block">人们登上宝塔第九层,极目远眺,巍巍贺兰山,绵绵黄河水,塞上江南秀丽景色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海宝塔的塔刹在塔的顶层之上。塔的四角和出轩部分的顶角,向上延伸形成12条棱线,束向方型刹座;刹座上一个形体庞大的用绿色琉璃瓦砖砌成的桃型四角攒尖塔顶,并无相轮、华盖、宝珠之类。整个塔的建筑外形线条明朗,层次丰富,棱角分明,觚棱秀削,极为壮观,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是我国数千座古塔中所仅见。</p> <p class="ql-block">海宝塔严谨缜密的建筑结构,设计精巧、造型奇特的艺术风格,是汉地佛教与藏传佛教建筑形式相互融合,并吸收当地伊斯兰教传统建筑特色而产生的。这显示了中国古代汉、藏、回各族劳动人民的才能和智慧,也是汉、藏、回民族团结的历史见证,是银川市有名的名胜风景点,是宁夏八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海宝塔塔基呈正方形,高5.7米,边长19.2米,塔座立其中,四周以砖砌栏堵。台基四壁稍有收分,平直无饰,檐口用3层菱角牙子叠涩砖外排45厘米,其上又有3层平砖收进。台基正面有台阶可上,塔座后有一架天桥与塔后另一高台相通,台上建有韦陀殿,卧佛殿,是海宝塔的后院。</p> <p class="ql-block">北塔建筑风格独特,亞字形的塔身,四面的券门,众多的棱角,四角的尖顶,为中国古塔所罕见,被视为中国古代建筑的杰作。明清两代列为宁夏八景之一的“古塔凌霄”。登临塔上,塞上江南风光一览无余,“东有黄河一条龙,西有贺兰山宝疙瘩”。北塔是宁夏最古老的佛教建筑,见证了银川平原一千六百年的沧桑。</p> <p class="ql-block">由塔座之后,跨过天桥,可通向另一高台上的韦驮殿、卧佛殿,二殿与两侧厢房又组成一个天井小院,是塔寺后院。台下是僧院,层次分明,宏伟壮观。</p> <p class="ql-block">塔西的玉佛殿,供奉着释迦牟尼玉佛像,这是1992年从缅甸请进的,身高一点五米,是用整块金香玉雕琢而成,整座佛像洁白无瑕,光彩照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最西边是卧佛殿,卧佛长七点六米,神态安详,通体贴金,光灿夺目。佛陀十大弟子恭立其后,给人以端庄肃穆之感。</p> <p class="ql-block">海宝塔自古以来是宁夏有名的佛教寺院,每逢农历月初一和十五,各地善男信女络绎不绝来寺烧香拜佛。特别是每年农历七月十五的庙会,和尚诵经,居士拜佛,艺人演唱民间传统艺曲“花儿”,回、汉武术家表演武术,引来远近的香客和客商,有来拜佛的,有来做买卖的,有来观戏看热闹的,非常热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