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滘——我的第二故乡

國標

<p class="ql-block">  几天前,接到沙滘小学1964届学生邀请,参加了他们小学毕业六十周年聚会,心情十分激动。席间共话当年往事,畅谈别后之情,共祝晚年安好,百感交集。</p> <p class="ql-block">毕业六十周年聚会师生合影 2024.10.12</p> <p class="ql-block">围桌茶话,感叹岁月匆匆</p> <p class="ql-block">以茶代酒,互相祝福,情意浓浓。</p> <p class="ql-block">  沙滘,南海丹灶的一个村庄,位于丹灶公社东南面,南沙水道就在村前流过,此段也叫沙滘海。沙滘的农业以水稻为主,经济作物有甘蔗、花生、番薯,还有连片竹林。编织竹器是部分生产队的重要经济收入。五六十年代,由于地处偏远,交通十分不便,被称为南海的“西伯利亚”。</p> <p class="ql-block">  一九六二年师范毕业,我们四人被分配到沙滘小学。学校规模不大,只有六七个班。校舍由一间私塾改建而成。设备十分简陋,连课桌也要学生从家里搬来。课室不够用,一二年级安排在百米远的黄家祠堂,复试上课。我们“四兄弟”同住在一个课室的阁楼上,在课室一角临时砌起简易炉灶,每天轮流买菜挑水做饭,总算解决了食宿问题。这个阁楼,凝聚着兄弟四人的深厚情谊。每天晚上,我们在昏暗的煤油灯下备课、改作业、看书、写字。谈天说地讲笑话,互倾心事共扶持。算来也有五个春秋。</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一九六三年 四兄弟到广州游玩,留影於广州。</p> <p class="ql-block">二零零七年 再聚丹灶仙湖</p> <p class="ql-block">  新学期开课了。九月的某天,一场台风不约而来,狂风暴雨把树连根拔起,路人寸步难行。学校紧急动员,我们顶着猛烈风雨,分头把学生护送回家。课室没有门,台凳被吹得东倒西歪,地面全是积水。雨水从瓦缝涉入,宿舍滴滴答答,成了水帘洞,彻夜难眠。天亮了,风雨停了,学生也回来了。操场犹如兵马过后,满地残枝败叶。师生一起打扫课室,抹台凳,清理操场环境,用了一个上午。下午又继续上课了。</p> <p class="ql-block">  学校原来只有六个公办老师,年龄大部分已超四十岁。我们的到来无疑给学校注入了新鲜血液。大师兄爱书法、美术,古诗词功底深厚,校门口“沙滘小学”是他的手迹;二师兄爱看书爱写作,理论水平高,是领导型人才;三师兄爱体育、玩弦乐,数理化是特长。我哪个方面都不如他们,只有拜他们为师。因此,没有特长就是我的特长。校长十分看重我们,我们也没有令校长失望,无论学生成绩,各种评比竞赛都领跑在前。</p> <p class="ql-block">  一年后,大队发动社员义务建校,把黄氏宗祠拆掉,将砖瓦木料用来建课室。我们一边上课一边组织学生参加义务劳动。奋斗了一学个期,建起了一排共四间简易课室,一间教导处,一张露天水坭乒乓球台,添置了一些教学设备,教育局拨来一台脚风琴。学校正面建了围墙,留有校门口。虽简陋,也算一间像样的学校了。过了两年,大队拆私塾建会场,又先后为我们建了宿舍、厨房,请了厨工,彻底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p> <p class="ql-block">一九六三年夏天, 新校落成,校长和我们在校门口合影。</p> <p class="ql-block">一九六四年新来了师弟妹,一起游广州。</p> <p class="ql-block">  随着校舍面貌的改变,教学秩序也整整有条。业务学习,教研活动,家访制度按计划进行。家访是教育学生最有效的方式,普遍受到家长欢迎。</p> <p class="ql-block">  那天晚上。月光透过竹林,洒在村道上,蛙声阵阵。得知老师今晚要来家访,同学们奔走相告,既紧张又开心,有同学早在村口等待,要为老师带路。见到家长,老师会如实汇报该生在校表现,尽量发掘优点,适当指出缺点,并向家长提出要求。孩子在旁聆听,比上课还专心。家长听得舒服,学生也觉得老师不是来告状,都欢迎老师常来做客。</p> <p class="ql-block">一九六五年秋季,我教的六年级毕业了。全体老师参加毕业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因为交通不便,我们都很少回家,周末都在学校度过。打乒乓球,打篮球,下象棋,玩乐器,练书法,到外边写生,各有所乐。或在傍晚到堤围散步。夕阳西下,熏风南来,作物青翠,鱼舟晚归,景色迷人。</p><p class="ql-block"> 距离学校百米远有个沙滘圩,信用社、供销社、卫生站、理发店一应俱全。早市能买到新鲜瓜菜,生猛的河鲜。偶约三五好友,买点肉菜回来小聚也算一大乐事。</p> <p class="ql-block">一九六五年秋季,二师兄调中心小学前,同新来校长合影于校园。</p> <p class="ql-block">  纵有万般不舍,也要说声再见。两年后,大师兄调到公社农中,五年后二师兄调到中心小学当校长,三师兄调到劳边小学建新校,我还是留在沙滘小学。一九六五年秋,全县大办农业中学,我当了沙滘农中的专职老师。不久遇上那场“革命”,全县大队农中停办。我上调公社搞“运动”,复课后,断断续续在沙滘工作了几年。一九七三年七月,我离开了这片曾经为教育事业奉献过青春的热土。</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一九六六年国庆节,沙滘农中师生七人被选为南海县红卫兵赴京代表团成员,赴京接受毛主席第八次检阅红兵。 摄于北海公园</p> <p class="ql-block">  剪不断的师生情谊,忘不了的沙滘岁月。沙滘——我的第二故乡</p><p class="ql-block"> 2024年10月</p> <p class="ql-block">二零一九年冬丹灶、沙滘旧同事聚于桂城德宝酒楼。多年不见,份外珍惜,笑声满堂,温情依旧。</p> <p class="ql-block">岁月沧桑</p> <p class="ql-block">畅谈别后</p> <p class="ql-block">共话当年</p> <p class="ql-block">悄悄在说</p> <p class="ql-block">静静细听</p> <p class="ql-block">私下在说'</p> <p class="ql-block">久别重逢</p> <p class="ql-block">关怀问候</p> <p class="ql-block">回忆往事</p> <p class="ql-block">相见如初</p> <p class="ql-block">窃窃私语</p> <p class="ql-block">共话当年</p> <p class="ql-block">别来无恙</p> <p class="ql-block">人逢喜事</p> <p class="ql-block">其乐融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