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今天,鹏城教育名家培养工程研修班(1)班香港段的学习正式收结,在经历了三天的访问学校和校外教育机构后,上午我们又坐回了课室,聆听最后一堂讲座并举行结课典礼,下午全体学员则带着满满的收获返回深圳。</h3> <h3>上午9点,精彩讲座《香港教育的特点、迷思及重整》如约而至,主讲人是凌友诗博士,她是港区全国人大代表,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项目顾问,香港中文大学当代中国文化研究所荣誉研究员,香港特区政府教育统筹委员会委员。</h3> <h3>首先,凌博士全面客观地分折了香港教育体制的利弊,认为香港政府在教育方面的投入很大,香港的教育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从回归前香港的教育体制看,也存在明显弊端,这些弊端会误导青少年,从某种意义上造成了后来年轻人上街闹事的乱象,所以她特别强调教育不能脱离人民。</h3> <h3>接着,凌博士深度剖析了殖民教育下香港市民的特质,认为香港是一个难民社会,只有公平的教育和考试才能让穷人可以向上流动,只有具有爱国心的老师,才会引导香港教育健康发展。</h3> <h3>随后,凌博士细致介绍了香港教育回归后的教改,强调教育要重视培养情和智,不能抽离人格教化的内容,"去中国"、"去教化"则会产生无数自大忤逆、游谈无根的青少年。</h3> <h3>最后,凌博士讲到了香港教育秩序与道德的重建,认为香港教育要倡导德、智、体、群、敬、美、劳的全面培养,要增强学生的制度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h3> <h3>在结课典礼环节,副班长王荣校长代表学员作了研修总结讲话,回顾了五天的学习生活,表达了对市委组织部和市教育局提供学习机会的感谢。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相信所有学员会把所学、所思应用到工作中,齐心协力共同推动深圳教育事业的发展。</h3> <h3>香港公共行政学院许诗濛女士代表学院方发表了讲话,她以自身经历介绍了香港教育的发展变化,同时希望以后大家保持联系,多开展交流活动,共同为国家教育发展做出贡献!</h3> <h3>最后,香港公共行政学院许诗濛女士逐一为学员颁发了研修证书。</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学员感言</b></h1> <h3><b>深圳第二外国语学校副校长(行政负责人)林良展:</b></h3><h3><span style="color: inherit;">凌友诗博士的教育思想深邃而前瞻,她强调教育应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民族情怀。她提出的具体建议,例如使用国家统编教材、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等,为香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凌友诗博士的智慧与远见,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更激发了我们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追求。</span></h3> <h3><b>深圳外国语学校副校长 石凤祥:</b></h3><h3>凌友诗博士是港区的全国人大代表,讲座全程透着对国家、对教育的热爱。结合香港的教育强调教材在培养学生中的重要引领作用。总结反思前段时期香港部分学校在课程设置、意识形态等方面的经验教训。特别介绍了近期爱国主义教育和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比如在香港DSE考试中增加中国古文的要求。在队伍建设方面,以香港医疗界的一个案例,强调维护专业伦理的重大意义,某位医生的做法影响医生与病人的互信,基于保护公众利益,医委会决定永久除去该医生的注册医生牌照。对于教育行业的师德师风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h3> <h3><b>北京师范大学深圳附校副校长 柴毅波:</b></h3><h3>北京期间的理论学习,让我们对建设教育强国的内涵、路径、实践有了系统的认识;北京期间的学校参访,让我们对教育新时代的新样态有了更高的认识,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新样态,是学习践行教育家精神的新样态,是现代学校管理的新样态,是充分合理校本化利用教育资源的新样态;香港的学习,让我们对多元文化之下的育人有了新的思考,让我们对教育的政治属性、战略属性和民生属性有了更深刻认识。这些都给了我今后立德树人、创新实践、厚植学生素养等学校工作更多的启发。相信我们所有学员一定会为鹏城教育发展做出更大贡献。</h3> <h5></h5><h3><b>深圳市罗湖高级中学校长 章顾胜:</b></h3><h3>学习的时光很宝贵,总是让人觉得过的太快。今天,我们迎来了本次研修的最后一堂讲座,凌友诗博士的《香港教育的特点、迷思及重整》。讲座中,凌博士通过生动的实例,客观全面的分析了香港教育体制的利与弊,提出了香港教育秩序和道德重建的思考与策略,言语中饱含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凌博士的讲座让我们加深了对香港教育的认识和理解,更是激发了我们对教育要如何立德树人的思考。五天的香港段学习时光一晃而过,手捧着沉甸甸的研修证书,我们做到了学有所思、学有有获,接下来更要做好的是学以致用,学用创新!</h3> <h5></h5><h3><b>人大附中深圳学校校长 王荣:</b></h3><h3>凌友诗博士从政治学者的角度出发,对香港教育的发展现状与面临的挑战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尽管香港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依然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惑。我们由此认识到,教育改革是一项持续不断的事业,它对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与努力。此次行程不仅使我们深刻领略了香港教育的多元化和创新精神,更见证了教育在香港社会中的核心地位及其深远影响。这些典范案例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实践参考与启示。</h3> <h3><b>平冈中学校长 李亭:</b></h3><h3>上午凌友诗博士的讲座《香港教育的特点、迷思及重整》,可谓更为全面的向我们介绍了特区教育的发展历史。其中三点让我印象深刻。一是香港回归前在英殖民统治下香港教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历史、爱国主义和民族情怀方面的缺失和割裂,实例充分,发人深省;二是近些年香港教育在厚植爱国情怀、加强文化认同、培养民族情感等方面做出的重整和改变,特别是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凌博士还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和可实施的课程模块,这些同样也值得我们学习;三是凌博士作为在台湾出生、香港求学的爱国同胞,其所展现的深厚的爱国爱港情怀和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以及其为推动香港融入国家大发展所做的努力,感动了我们,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同时也让我们对两岸三地的统一和中华民族的繁荣发展充满信心。</h3> <h3><b>深圳市高级中学副校长 娄俊颖:</b></h3><h3>今天凌友诗博士主题为《香港教育的特点、迷思及重整》的讲座对香港教育体制进行了探讨,内容涉及了其显著特点与深层次挑战。香港的教育体系以中英双语教学为显著特征,提升了学生的国际竞争力;香港的学制设计展现出灵活性,为其未来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石;香港的教育资源充沛,师资队伍实力雄厚,政府的教育投入及社会力量的深度参与确保了教育质量的高水平;香港教育体制的国际化程度颇高,众多学校采纳国际课程体系,如IB、AP等,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教育路径。然而,香港教育体制亦面临若干挑战,尤其是如何在“一国两制”的框架下加强香港青少年的国家认同感,成为教育体制必须正视的重要挑战。我们可以借鉴香港在培养学生国际化视野方面的丰富经验和成功实践,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立足全球化,坚守中国特色,不断改进和完善教育体系,培养出更多具有国际视野的拔尖创新人才。</h3> <h5></h5><h5 style="text-align: right;"></h5><h3 style="text-align: left;"><b style="color: inherit;">深圳实验学校党委书记 夏育华:</b></h3><div style="text-align: left;"><b style="color: inherit;"><br></b></div><b style="color: inherit;"><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香港教育行</b></h3></b><h3 style="text-align: right;"><span style="color: inherit;">——鹏城教育名家培养工程研修1班香港学习有感</span></h3><h5 style="text-align: right;"><span style="color: inherit;"><br><h3 style="text-align: left;">有一群人<br>鹏城教育名家是饱含组织期待的昵称<br>闯北走南,上下求索<br>满怀虔诚,问道求真<br></h3></span></h5><div><br><h3>有一个机构<br>它是香港公共行政学院被委以重任<br>细心组织,周密部署<br>精致服务,高端安顿<br></h3><br><h3>有一座城<br>无愧东方明珠这傲视群雄的美称<br>屹立东方,连通世界<br>紫荆花盛开,开放包容<br></h3><br><h3>有一段时间<br>因为远离缠身的琐事而安宁<br>头脑风暴,高谈阔论<br>穷尽真谛,不变初心<br></h3><br><h3>有一种情<br>它是深入骨髓难舍难分的纯粹友情<br>跨越地域,延展时空<br>目标导向,担当使命<br></h3><br><h3>有一方沃土<br>那是教育事业日新月异奔腾不息的深圳<br>综合改革,目光坚定<br>高质量发展,示范先行<br></h3><h3><br>有一份向往<br>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br>点燃希望,追逐梦想<br>立德树人,蔚成风景<br></h3><br><h3 style="text-align: right;"><span style="color: inherit;">2024年10月25日星期五</span></h3></div><p></p> <h5></h5><h3><br></h3><h3>撰稿编辑:章顾胜 </h3><h3>供图:李亭、毛展煜</h3><h3>供稿:夏育华、王荣、林良展、石凤祥、娄俊颖、章顾胜、柴毅波、李亭</h3><h3>审核:林良展</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