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教材中消失的文章(随笔)

蓝文柯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我就教初中语文,至今经历了几次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变化,看到许多曾经读了许多遍也教了许多遍的文章,后来为一些新的文章所替换。其中有些随着时光已经留在了过去,可是也有几篇文章就像久别的老友,时隔多年依然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而且日久弥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印象最为深刻的一篇实用说明文是华罗庚先生的《统筹方法》,这篇文章原来出现在初二年级,后来也曾经放在小学课本中。文章举生活中“泡茶”的事例具体说明统筹安排优化工作程序的重要性,娓娓道来,深入浅出,通俗易懂。</p><p class="ql-block"> 我一直以为,这篇文章不但对中小学生科学安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非常重要,而且可以影响人的一生。我觉得这些年之所以面对繁忙的工作能够从容应对,可以说从这篇文章中获益良多。</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初中学段,开始接触议论文。有人也许觉得这些文章重在说理,比较枯燥乏味,可是现在想来,记忆中留存最多的却正是这些文章。</p><p class="ql-block"> 邓拓的《事事关心》从明代东林党人顾宪成的一副对联讲起,阐述了“既要努力读书又要关心政治”的道理,文笔周到,论述绵密。<span style="font-size:18px;">“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对联铿锵有力,立意高远,</span>读之让人家国之情油然而生<span style="font-size:18px;">,许多人将它作为警醒人生的座右铭。</span></p><p class="ql-block"> 吴晗的《谈骨气》是一篇结构极为严密的议论文。这篇<span style="font-size:18px;">文章激励我们努力去做一个有骨气的中国人,其中引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名言,让我们对“骨气”一词有了具体的理解,也</span>让我们更愿意去进一步了解孟子这位个性鲜明而铁骨铮铮的儒者。</p><p class="ql-block"> 还有一篇文章是马铁丁的《俭以养德》。文章驳立结合,如朋友间亲切对话,旁征博引而风趣幽默。不过,时至今日,我经常想起的却是其中的一句话:“一个人的脑子,容量总是有限的。这方面想得多,那方面就想得少了。”有时候想想,生活中就是这样,鱼和熊掌不可得兼。做人还是要做好“选择题”,才能逐渐培养美好的品德。</p><p class="ql-block"> 叶圣陶先生的《两种习惯养成不得》不知道现在还有几个人记得。作为文章大家,叶圣陶先生善于从小事情讲出大道理,振聋发聩,发人深省。“习惯不嫌其多,只有两种习惯养成不得,一种是不养成什么习惯的习惯,又一种是妨害他人的习惯。”现在想来,先生的论述实在是人生至理:不自律,就难以成才;不自省,就难以成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虽然初中学段的叙事类文章比较多,这些年在教材中消失的也非常多,像王愿坚的《普通劳动者》、杜鹏程的《夜走灵官峡》等等,其中印象比较深刻的是鲁迅先生的《一件小事》。</p><p class="ql-block"> 《一件小事》是一篇小说,写了主人公“我”为一位社会底层的车夫勇于承担责任的行为所感动的故事。文章既没有波澜起伏的情节,也不像鲁迅的大多数文章那样语言冷峻。可是,鲁迅先生在主人公身上融注了自己真实的情感:“我这时突然感到一种异样的感觉,觉得他满身灰尘的后影,刹时高大了,而且愈走愈大,须仰视才见。而且他对于我,渐渐的又几乎变成一种威压,甚而至于要榨出皮袍下面藏着的‘小’来。”</p><p class="ql-block"> 每当生活中需要自我反思的时候,我们都会想起鲁迅先生这最形象也最锐利的句子,它会直戳我们的内心,让我们羞愧难当,让我们无地自容。我始终认为,这是鲁迅先生文章中极为精彩的语段,包含着作者对人生对社会的深刻思考,也许正是因为有这种思考,鲁迅先生才是无人可以替代的鲁迅先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时光流逝,人类社会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脚步。有些文章从原有初中语文教材中删去自有其原因,这里不便赘述。可是,一些好的文章却永远留存在我们的记忆中,引导我们怎么做事,怎么做人,怎么养成好习惯,怎么培养好品德,怎么面对人生,怎么审视自我。所以,这些文章会成为我们心中永远不会遗忘的经典。</p><p class="ql-block">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我认为,教学策略有时候比教材本身更重要。作为一位语文教师,无论我们教什么文章,都应该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帮助他们在心里种下一粒粒圆实饱满的好的种子,也许在多年之后,他们会因生活中的某件事情触发记忆而回想起这些经典的文章、经典的故事、经典的语段,那些种子会迅速萌发,生长,努力向上。也许这就是我们语文教学最根本的意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对原作者一并表示感谢。原创多不易,转载请注明出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