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摄摩洛哥:卡萨布兰卡

老树

<p class="ql-block">西北非的摩洛哥之所以出名,大约是因为卡萨布兰卡。</p><p class="ql-block">我也是因为想去看看这个卡萨布兰卡而选择了摩洛哥。</p><p class="ql-block">当然还有一个便利是摩洛哥突尼斯对中国都是免签。</p> <p class="ql-block">2024.9.26</p><p class="ql-block">没想到一出家门就遇险。当晚坐车到首都国际机场三号楼倒是正常,可一看到机场行程公告牌就惊出一身冷汗。我们打算乘坐的埃航客机预计延误4小时!</p> <p class="ql-block">网络公共图片</p> <p class="ql-block">真不靠谱!关键是我们不是直飞。中途换乘,只有两个小时时间,这班睌了,下班就赶不上,安排好的行程就全打乱了。</p><p class="ql-block">怎么办?急出一头汗。当机立断,退票买晩一小时起飞的土耳其航班,走另一航线。还好老天有眼,有余票。只是票价比预订的要贵出近一倍。那也顾不得了。中国人爱说一句话,叫“不惜一切代价"。用到此处,正好。</p> <p class="ql-block">网络公共图片。</p> <p class="ql-block">换票也有好处,不都是惊吓。我们图便宜公务仓选的埃航,换的这个土航航班是大多数团员选乘的,正好大家一起,省得我们再操路上的心了。只是花了坐公务舱的钱,坐了经济舱,有点堵心。</p><p class="ql-block">飞机一起飞,好心情回归。我们经历的惊险也变成了被大家调侃的笑料。</p> <p class="ql-block">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机场换乘。号称世界最大最好的机场。果然气派豪华还方便紧凑。</p> <p class="ql-block">转机要等六个小时。全体团员开启瞎转模式。</p><p class="ql-block">又转出了乐子。我们一团员跟着一队老外上卫生间,人家左拐他也左拐,进了门一看,还有洗手洗脚池。有人在那洗脚。洗手好说,上个厕所干嘛还要洗脚?老外很客气,做手势请他先。他忽然觉得不对,一探头,果然里面跪了一地,在祈祷呢。原来,伊斯兰国家一天五次祷告,正好让他赶上其中一次。那也不是洗手间,而是机场专设的祷告厅。他走错门啦。</p><p class="ql-block">呵呵。走错门没关系,别上错飞机就行。</p> <p class="ql-block">2024.9.27</p><p class="ql-block">又飞5个小时。从北京时间27日凌晨到摩洛哥时间27日下午,中间实际折腾了18个小时,终于落在了卡萨布兰卡。</p> <p class="ql-block">傍晚的机场和街道,尽显大城市风采。我不说你未必想到这是在非洲。</p> <p class="ql-block">确实,摩洛哥1956年才独立,之前是法国“保护”国。因此,这里欧洲风格明显。</p><p class="ql-block">北非几国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突尼斯等其实都差不多,因为深受欧洲影响,是最不像非洲的几个非洲国家。</p> <p class="ql-block">摩洛哥,近46万平方公里(不含西撒哈拉)土地,西靠大西洋,北隔地中海与西欧相对,东临阿尔及利亚,东南与毛里塔尼亚接壤,3800万人口。是个阿拉伯人占80%的伊斯兰国家。</p> <p class="ql-block">我们住的酒店。</p> <p class="ql-block">在中国人眼里,卡萨布兰卡是浪漫之都。一首曲子,一部电影,使她闻名于世。英格莉褒曼的成名之作,故事就发生在卡萨布兰卡。这部电影讲的是二战期间,卡萨一个名叫里克的咖啡馆老板救助昔日情人和她丈夫摆脱纳粹控制逃亡美国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临时重温旧电影。英格莉褒曼光彩照人,气质高贵。果然世界级明星。</p> <p class="ql-block">故事凄美,那些年,不知赚了人们多少眼泪,引起多少遐想。</p> <p class="ql-block">​这次去卡萨,很想找找这个咖啡馆。不过来到才知,这部电影拍摄时正值二战胶着的1942年,<span style="font-size:18px;">盟军尚未从卡萨布兰卡登陆,导演也</span>无法到敌占区取景。里克咖啡馆自然只能在摄影棚里搭出来。现在这个是一个外交官在战后按电影情节在卡萨复制的。不过这不妨碍咖啡馆因英格莉褒曼成为网红餐厅。</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那个“冒牌货”。现在牛牛的,不预约不消费不让进。我们也懒得进。</p> <p class="ql-block">在卡萨,爱情电影是假的,可爱情,却在美若褒曼的晚霞中,每日上演。</p> <p class="ql-block">演归演,其实,真实的卡萨与爱情无关。到了卡萨,我才知道,卡萨是摩洛哥的经济之都。80%的制造业和三分之二的工业产值集于卡萨,这才是摩洛哥人引以自豪的骄傲。</p> <p class="ql-block">可是,卡萨骨子里的浪漫还是处处可见。看哈桑二世清真寺,这么严肃的项目,我竟又有这种感觉。</p> <p class="ql-block">这个清真寺由已去世国王哈桑二世提议建设。建筑三分之一在海上。据说是为纪念进入摩洛哥的阿拉伯人从海上而来。</p> <p class="ql-block">在海上建清真寺,想法大胆而独特,形容它想绕开浪漫这个词都难。</p> <p class="ql-block">清真寺1987年动工,1993年完工,耗资近6亿美元,其中五分之三为各界捐款。</p> <p class="ql-block">内部装饰精美,大理石就用了六万吨。为防海水腐蚀,25座大门都是钛合金的。</p> <p class="ql-block">专门提一下,这是祷告前净手净脚用的莲花水池。水从莲花瓣的缝隙流下来,构思巧妙。</p> <p class="ql-block">尽管海水接触不到寺内设施,不过海风却谁也挡不住,腐蚀还是会发生。</p> <p class="ql-block">金属装饰下面的空洞就是海风带来的盐份腐蚀造成的。</p> <p class="ql-block">这个显然也快了。</p> <p class="ql-block">哈桑二世清真寺里面可同时容纳2.5万人祷告,加上外面广场,可同时接纳10万人祷告。</p> <p class="ql-block">清真寺海上雄姿。虽然有些雾气蒸腾,但海风激起的蓝色浪涌,白色浪线,使清真寺如立仙境,壮丽无比。</p> <p class="ql-block">这座排名世界第三的清真寺不如麦加两大清真寺规模宏大,也不如花了55亿美金的阿布扎比清真寺奢华,但它的浪漫创意在世界清真寺建筑上却是独一无二。</p><p class="ql-block">它的设计出自法国人之手。</p><p class="ql-block">这座清真寺与卡萨布兰卡是绝配。</p> <p class="ql-block">谁敢说设计师没有想到过那部电影?</p> <p class="ql-block">好吧,我把来之前对卡萨的印象和来之后的印象迭加,得出新印象:卡萨布兰卡是摩洛哥的经济之都,也是世界的浪漫之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