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的《二十四孝图》★★编辑整理孙文彬★★

紫晓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编者案</p><p class="ql-block">近年来,我国城乡各地,不知何时起,兴起了国学热。</p><p class="ql-block">学国学,学习孝道文化,尊老,敬老,助老,爱老的活动,在好孝心组织的推动下,也已是风生水起,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p><p class="ql-block">各式各样的好孝心活动站,已经在全国各地逐渐铺开,大型的康养中心,也已在广东,福建,云南,浙江,四川等多地先后落户。成了许多退休后的老人们,休闲养老的向往之地。</p><p class="ql-block">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好孝心养老,爱老组织的不断发展壮大,我们的养老事业,一定会更加多元化,服务设施也一定会更加日臻完善,服务质量也会越来越好!</p><p class="ql-block">孝道文化,是老祖宗给我们留下来的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那么,我们的古代人,是怎样践行孝道的呢?古代人的二十四孝长卷图,对你,对我,对他,也许会有积极的教意,我们会从中获得启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编前语</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这幅二十四孝图,是我去北普陀山游玩时,偶尔发现的。回来后,又查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终于让我弄明白了,图中的历史人物,和故事的梗概。现推荐给各位国学文化研究者,和孝道文化爱好者们,谨供诸位学习与研究参考之用。</p> <p class="ql-block">“百里负米”的故事,是说:春秋鲁国人,仲由,年轻时家里贫穷,他自己靠吃野菜度日,却从百里之外,把米背回家,侍奉父母双亲,后来他做了大官。父母去世后,他还经常回忆起去百里之外背米,奉养双亲的往事。他说:我宁愿再去百里之外,背米奉养父母,也不愿他们离我而去。</p> <p class="ql-block">“拾葚异器”的故事,是说,在汉代的时候,一名叫蔡顺的后生,家境贫寒,每日都出去捡拾桑葚,来奉养母亲。一天,遇到了军士,那军士问他,你为何要把桑葚分开来装?他说,黑色的好吃,留给母亲吃,红色和青色的,我自己吃。那名军士听后,深受感动。就送给他一些米和牛肉,让他带回家去,好好侍奉他的母亲。</p> <p class="ql-block">“尝粪忧心”的故事,是说:古时候,南齐人,黔娄在他任县令时,忽然感到心惊肉跳,他担心家里有事,就急忙赶回家中,原来是他的老父亲病了,而且还不轻。他问医生父亲得了什么病?病情怎样?那位医生告诉他,先尝一下你父亲的粪便,即可知吉凶。如果粪便是甜的,则是凶兆,而如果粪便是苦的,则是吉兆。</p><p class="ql-block">为了探知父病吉凶,黔娄二话没说,就亲口尝了父亲的粪便,发现粪便是甜的。几天之后,父亲真就去世了,黔娄悲痛不已。</p> <p class="ql-block">“乳姑不怠”的故事,是说:唐代,崔山南的曾祖母,年事已高,牙都掉了。他的祖母就每天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婆婆。这样过了好多年,曾祖母活得非常健康。祖母的孝行,也感染了崔山南,后来,崔山南对他的祖母,也是非常的孝顺!崔氏家族的孝行与孝道的传承,被后人传为佳话。</p> <p class="ql-block">”卖身葬父”的故事,在汉朝时期,有一个叫董永的小伙儿,因为家境贫穷,父亲去世后,没钱安葬。董永就向地主老财借钱安葬了父亲。</p><p class="ql-block">事后他准备去地主家干苦力还钱。半路上竟碰到一位美女,而且要和董永成其婚配。此时的董永,已经卖身给地主了,只好把美女也带上,去了地主家出苦力。没想到这位美女特别能干,一个月就织出了300多匹布,很快就还清了债务,买回了董永的自由之身。</p><p class="ql-block">原来这位美女就是天上的七仙女。她被董永卖身葬父的行为所感动,是特意下凡来帮助董永的。</p> <p class="ql-block">“行佣供母”的故事,是说:东汉人,齐革背着母亲逃难,路上遇到了贼人,那贼人要杀死他,齐革就哀求说,你杀死我不要紧,可是我的母亲咋办啊!那贼人一时心软,就放过了他。后来他做了顾佣,他自己穿的破破烂烂,却一直供养着自己的母亲。皇帝得知此事后,就封他为孝廉。”孝廉”在古代,可是要通过三级科考,才能考取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编后话</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普陀山中一画廊,廊内墙上有画像。</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细看原是行孝图,古人以孝为榜样。</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人人重孝兴家国,既能定国亦安邦。</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传统美德岂能忘,国学古今育栋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