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看古窑民风

熊猫的宠爱

<p class="ql-block">  景德镇人是从窑炉里淬炼出来的群体,有温度有质地。新平镇(景德镇)制陶术始于东晋,居民以陶为生计,历经世世代代的重复、革新,积累,形成以“七十二道工序”为核心的分工合作生产体系,一件陶品关乎所有制陶者生计。专人做专事,一个人一辈子只做一个工序。精细而专业化的分工磨砺制陶者,他们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精诚合作,工匠精神撑起家园两千年的发展与繁荣,构成家园从古至今的人文命脉。</p> <p class="ql-block">  我在建国七十五周年的国庆假期里,计划参观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在晚间十点多钟咨询客服,几分钟后,人工接入,礼节地打了招呼。我问预约事宜,他一一解答,而后发来三个展区的“预约放票时间表”;我又问交通、周边美食等琐碎,他详细解答,末了客气地道别。其实,这个时候我还没有订到车票、没有找到住宿。享受了客服热情周到的服务,莫名地对景德镇有了好感。</p> <p class="ql-block">  终是成行。办理入住的时候,搜索到可以乘坐公交去博物馆。前台的服务生小哥马上站起身来明确告诉我:这条线路拥堵,不适合坐公交。得四点前打上出租,才能确保时间。去御窑博物院可以坐公交,这条线路公交多,不必打车花冤枉钱。贴心的解答。我又问周边的特色小吃?小哥推荐牛骨粉,详尽告诉我步行线路,清楚交代过路口、过红绿灯等。牛骨粉的确好吃,一溜排的店子家家爆满。吃完了,我去问老板出租车停靠点在哪里?老板带我出店门,再走几十米,站在一个路口,一番交代,而后举起捏着菜单的手向我道别。</p> <p class="ql-block">  我到达景德镇数小时,还没有来得及游玩,感受到的是景德镇人的热情、细心、耐心。</p> <p class="ql-block">  景德镇人与泥、火为伴,秉承“择一事终一生”的理念,追求卓越,互相成就。在日复一日的生产劳动中,逐步建立起来行业品格,在传承之中融进生活的角角落落。一双手揉搓出泥的千姿百态,一窑火温润了生冷的原坯。景德镇人如泥般坚韧,如窑壁般温热。</p> <p class="ql-block">  北宋时期,宋真宗把年号“景德”赐给昌南镇,景德镇由此诞生。坯里风姿万方,炉中气象万千,徒手成型的表达捏合了诗律画韵典籍。文明穿越时空,美感在召唤,不停歇的手镌刻腾跃的生命。</p> <p class="ql-block">  我在陶溪川住宿两天,在一间小店吃了两餐饭。小店是深色主调,墙面铺贴仿窑砖,同款地砖尺寸大一些;餐桌餐椅是同色系的木制品;壁挂、摆件、餐具是同色系陶瓷品。幽迷的灯光弥散到每一隅,我恍若置身古窑,吟咏一首古人遥寄的诗篇。一个女孩,接待我两次,带我入座同一个座位,清楚记得我前一次的点餐,又推介新品,每一样都合我的胃口。祖祖辈辈精雕细琢,脑与手的灵巧在世代相传中升华成智慧。</p> <p class="ql-block">  陶溪川文创区是一个充满活力、与时代一起蜕变的地方。不同背景、不同年龄的爱好者纷纷而来,展示或古老、或现代的技艺与作品。这里一边承载历史一边融合当代文化,传承与创新同美!</p> <p class="ql-block"> 第一季:展品</p> <p class="ql-block"> 第二季:小景</p> <p class="ql-block"> 第三季:器物与传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