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鼓楼

张湜娴

<p class="ql-block">四年前的金秋十月,我家迁至北京副中心所在地的通州后,生活中少了一份喧嚣,多了一种清静,四年中我们逐渐适应和喜欢上了这种休闲式的居家养老生活。</p><p class="ql-block">人总是有点怪怪的,越是家门口的地方越是不急着去,以前在东城北二环外的蒋宅口住时,并没想着去钟鼓楼看看,现在离得远了反而增添了对它的向往。</p><p class="ql-block">今天进城里办事,离钟鼓楼不远,对那“暮鼓沉沉传古韵,晨钟浩浩诉风流”的钟古搂,产生的浓厚兴趣愈久弥坚,中午时分便乘上44路公交到古楼西,顺着中轴路一直向南,行步至钟古楼。</p><p class="ql-block">钟鼓楼位于中轴路北端,鼓楼北这里平时少有来过,今天只身一人走到此,在这里我看到街边的时尚潮品、美味小馆、神奇好物、清静小巷、及朱门紧闭的四合院,花草绿树掩映下的不少小景很有特色,忍不住拍几张照片且留下。</p> <p class="ql-block">拐进铃铛胡同,钟楼映入眼帘,它的外形高大挺拔,外墙是坚实的砖石结构,经过岁月的洗礼略显斑驳,却更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留给我的是一种庄重、古朴而又威严的印象。</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站在钟楼前仰望那巍峨的建筑,心中涌起一股对历史的敬畏之情。层层飞檐向上翘起,宛如展翅欲飞的鸟,灵动而富有生气。</p> <p class="ql-block">(龙)钟楼绿琉璃顶走兽</p> <p class="ql-block">走进那充满历史韵味的钟楼,墙壁上挂有以“小人书”形式的宣传画,内容丰富多彩,包罗万象,其中有各个时代的英雄人物,历史故事,就像一部中国历史书程现眼前。</p> <p class="ql-block">绚丽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获得诺贝尔奖的屠呦呦。</p> <p class="ql-block">从事核潜艇研究的科学家黄旭华先生。</p> <p class="ql-block">以李延年为代表的一代军人,为革命所做出的卓越贡献。</p> <p class="ql-block">从事航天事业60余载的科学家——孙家栋。</p> <p class="ql-block">北宋大诗人苏轼</p> <p class="ql-block">拐角另一面墙上展示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故事画,其中主要人物有宋江,岳飞,柳毅传书、红楼梦中的宝黛、明末四大公子之一侯方域、鉴贞和尚、西厢记中 的张生和红娘……异彩纷呈。对面另一组更不乏有各时代杰出代表,袁隆平、王进喜、焦裕禄、刘胡兰、雷锋……等上百个画框,每一个画框代表一段故事,对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并不莫生。</p> <p class="ql-block">最令我兴奋的还是登上钟楼,顺着斜度超过60度,每个台阶的高度有50厘米,如果从一楼到二楼要连续登上75级台阶,对我这77岁的老人来说,是需要有一定的勇气与体力支持,为一睹古迹那口古钟的风彩,我一口气登顶。上去后真为我的身体状况而高兴。</p> <p class="ql-block">我看到这口古钟经历数百年的风雨,至今仍然保存完好,它是北京钟鼓楼文化遗产重要的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眼前的这口古钟为“大明永乐年、月、吉日制”的报时铜钟。钟体高度5.5米;下口直径3.4米;最大厚度0.245米;重约36吨,被誉为“古钟之王”。这口材质为响铜 铸成的大钟,撞击时声音纯厚绵长。“都城内外,十有余里莫不耸听”,的确如此,家住东城时,逢年过节只要敲响古钟,带着灵魂的浩浩钟声在空中迴响。</p> <p class="ql-block">农历艺术年吉日制</p><p class="ql-block">公元2015年吉日制</p> <p class="ql-block">钟楼、鼓楼、相对互望</p> <p class="ql-block">鼓楼观钟楼</p> 从钟楼走出便到了鼓楼, <p class="ql-block">北京中轴线始建于13世纪,成型于16世纪,此后不断完善,历经逾7个世纪,形成了秩序井然,气势恢宏的城市建筑群。钟鼓楼作为北京中轴钱北端的地标性建筑,地处北京老城商贸街之中,与天安门、端门、故宫构成的朝堂区域共同组成《考工记》所载“面朝后市”的都城规划范式。</p> <p class="ql-block">鼓楼外墙呈大红色,通高46.7米,占地面积约7000平方米,为重檐三滴水木结构楼阁建筑。</p> <p class="ql-block">雄伟壮观的鼓楼粉饰一新,却掩饰不住它的历史悠久和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鼓楼角</p> <p class="ql-block">鼓楼西侧面</p> <p class="ql-block">进入鼓楼,柔和的暖色灯光照亮楼内的各个角落,让人顿感舒适,这里展出大量的实物、副制品、图片、照片记载着钟鼓楼从元、明、清至民国数百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钟楼镇物</p> <p class="ql-block">钟楼镇物</p> <p class="ql-block">屋顶的黑琉璃瓦绿剪边</p> <p class="ql-block">灯节</p><p class="ql-block">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是灯节,鼓楼前大街两边的商铺在各自门前两边搭起架子,放烟火、鞭炮,在厨窗上挂上纱灯,上面画着《西游记》、《三国演义》、《聊斋志异》等故事。</p> <p class="ql-block">看火判儿</p><p class="ql-block">在后门桥西边半藏寺看火判儿,这是京城独有的一项民俗活动。</p> <p class="ql-block">北平市第一民众教育馆附设儿童运动场</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宋委员长 秦市长捐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北平市社会局局长雷嗣尚敬题</span></p> <p class="ql-block">一组老旧照片诉说着钟鼓楼悠久历史</p> <p class="ql-block">大钟</p> <p class="ql-block">古代计时方法有许多种,其中以铜刻漏和香篆类最为普遍。</p> <p class="ql-block">铜刻漏</p> <p class="ql-block">香篆类计时器</p> <p class="ql-block">从钟楼下来再攀鼓楼虽然略显疲惫,但强烈的热情让我毫不犹豫再次登上古楼俯瞰首都北京美景。</p> <p class="ql-block">鼓楼上,里面共有25面大鼓,其中包括一面主鼓和24面群鼓,主鼓象征一年,24面群鼓代表24节气。</p> <p class="ql-block">鼓楼上的一面面大鼓,庄重而威严,让我不禁联想到曾经它们被敲想时的震撼场景,那声音必定是雄浑有力,传遍四方。</p> <p class="ql-block">这是更鼓遗物</p><p class="ql-block">更鼓(主鼓)古代报时器具,现仅存主鼓一面,鼓面直1.4米,鼓高、2.22米,系整张牛皮蒙别制。</p> <p class="ql-block">碑漏是我国古代计时器具之一。</p> <p class="ql-block">屏风香漏,古代计时器具之一</p> <p class="ql-block">登上鼓楼视野瞬间开阔,俯瞰着周围的古街旧巷,仿佛穿越回了过去,想象着昔日这里的热闹与繁华,车水马龙,人声鼎沸。</p> <p class="ql-block">再赏今天中轴路及周边景色让我心情愉悦,这里是对北京传统文化的“居中”、“对称”理念的集中体現的重要标志。</p> <p class="ql-block">中轴路两边绿树成荫,车辆熙熙攘攘,极目远眺景山万春亭依稀可见。</p> <p class="ql-block">西边北海的白塔也在视野内</p> <p class="ql-block">再有值得一提的是,在鼓楼里每隔半小时播放一部以Al数字艺术与影视相结合的小片(整点配英文解说,半点用中文解说)。视频主要是介绍北京钟鼓楼的起源,建筑特色,功能作用,文化意义,保护与传承,周边环境与影响。时间不长,大约7~8分钟左右,非常值得一看。</p> 结束语 <p class="ql-block">2024年10月24日,一个寻常的周五,我走进了那充满历史韵味的钟鼓楼。</p><p class="ql-block">历时两个多小时的参观让我带着心满意足离开。钟鼓楼见证了城市的变迁与发展,承载着无数的历史记忆。它不仅仅是两座建筑,更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再见了,钟鼓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