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周游列国,政治的谋求终不得意,他对自己的政治理想也因此产生动摇。 <p class="ql-block"> 有一次,孔子对他的学生开玩笑说:“如果能发财,即使让我去给人赶马车我都干。如果办不到,那还是干我所喜欢的事业吧。”(《论语•学而》)</p><p class="ql-block"> 由此可见,知识贬值,知识分子不安心自己的工作,想下海,想跳槽,在历史上由来已久。</p> 孔子和他的学生的友情很深厚,很特别,也很有趣。彼此之间说话很随便,无拘无束,可以无所不谈,师生间互相开玩笑,也是很平常的。<br> 有一次,孔子周游列国时,在匡地被村民拘禁了,最后终于逃了出来。但是他的得意门生颜渊却最后才出来。孔子和他开玩笑说,“我以为你死了呢。”<div> 颜渊回答说:“您老师还健在,我怎么敢死!”(《论语•先进》)这个玩笑说得很轻松,很幽默,没有任何顾忌,把人们最忌讳的“死”字也直捷了当地说了出来。颜渊也回答得很幽默,真叫人忍俊不禁地要开怀大笑起来。<br></div> [子游在武城任县长],孔子到武城去,听到弹琴唱《诗》的声音,便微笑道:“杀鸡哪里用得着宰牛刀呢?[原文是“割鸡焉用牛刀”。]<div> 子游说:“以前我听老师说过,‘君子学习了道理,就会有仁爱之心,庶民百姓学习了道理,就容易听使唤.’教化总是有用处的。”孔子接着对学生们说;“你们听着,子游的话是对的。我刚才的话是和他开玩笑的,”(《论语•阳货》)</div> “割鸡焉用牛刀”这个成语就出自这里。原意是治理一个小县用不了动用礼乐教化的办法。后来被比喻做小事情不值得用那么大的力量。<div> 孔子用开玩笑的方式来试验学生对过去学过的治国道理是否真正弄通弄懂,当学生真正理解自己所传授的道理时,就立即加以解释。这种教学法就叫启发式的教学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教育。<br></div> 孔子不单和学生开玩笑,既轻松愉快,又严肃认真,同时他还幽默地嘲笑过《诗经》作品中的某一主人公。<div> 《诗经》里有一首诗这样说:“唐棣的花儿,摇摆翩翩。我不是不想念你啊,而是你家离得太远。”孔子评论这首诗说:“我看那女的心里根本就不想男的;要不,怎么会嫌路远呢?”(《论语•子罕》)</div> 这个玩笑本身就是一种文学批评,而且批评得很中肯。孔子批评那个女的在爱情上的虚情假意,用“你家离得太远”的借口来欺骗自己的男朋友。<br> 孔子周游列国到郑国时,孔子和他的弟子在路途中失散了。孔子一个人单独地站在外城的东门口。<div> 郑国有个人看见了对子贡说:“东门外站着一个人,他的额头像唐尧,脖子像皋陶,肩膀像子产,可是从腰以下比禹短了三寸,一副疲惫倒霉的样子,简直像个丧家之狗。”</div> 后来弟子终于找到孔子,子贡如实地把这些话告诉孔子。孔子说:“我像不像古代的帝王,我倒不和道。至于说我像个丧家之狗,他说得一点儿也不错啊!一点儿也不错啊!”(《史记•孔子世家》) 这是很有风趣的话。此时,孔子在落难中,对那几句似是而非的奉承阿谀的话,他是不怎么理睬的。<div> 他没有因为别人评论他“像古代帝王”而沾沾自喜,他倒是敢于正视现实,承认别人评论他“像个丧家之狗”的话,并反复肯定说“一点儿也不错”。</div> “丧家之狗”的“丧”读平声,是指丧事人家的狗,因主人忙于丧事而得不到喂养。比喻一心为主子出力,却不被重用的人。<div> 把孔子比作“丧家之狗”,以贱喻贵,本身就有低贬作用。但他的落难和不得志的境遇与“丧家之狗”的境遇却极相似,而且比喻得恰到好处。所以孔子取其神似这一点,对这个评论大加赞赏与肯定,正是孔子本人极不得志的自嘲和自遣。</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