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奥地利~湖区哈尔施塔特

晓维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奥地利萨尔茨·卡默古特湖区地处阿尔卑斯山脉地带,葱郁的群山峻岭之间星罗棋布地分布着大大小小共计七十多座清澈秀美的湖泊,比较知名的有阿特湖、特劳恩湖、蒙德湖、沃尔夫冈湖、哈尔斯塔特湖等,它们安卧在碧绿的山谷间,犹如一双双明亮温柔的眼睛,深情地凝视着蓝天白云和壮丽的群山。在这些美丽湖泊的近旁,则点缀着无数宁静迷人的小镇,镇子里那些鲜花盛开的院落、色彩各异的房屋、简洁秀美的小教堂以及纯朴友善的居民,共同构成了一幅风景如画的世外桃源图。另外,湖区不仅适合游船、划艇、游泳等水上运动,还有很多著名的徒步路线和高山滑雪场供人们开展形式多样的户外运动。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使得湖区成为奥地利著名的风景度假胜地,吸引了众多的各国游客来这里领略醉人心魄的湖光山色和激动人心的雪山之旅。</p><p class="ql-block"> 我们今天在湖区的游览景点,仍然是哈尔施塔特小镇(因为昨天天气不佳,所以今天决定二刷哈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被誉为“世界最美小镇”的哈尔施塔特,座落在湖区的南面,周围被青翠的群山环抱,脚下是水质清澈透亮的哈尔施塔特湖。优美秀丽的湖光山色和温暖宜人的气候,使得这里早在三千多年前就有人类居住~古老的凯尔特人从那时起就在此地开采盐矿,繁衍生息。世世代代的盐业开采为当地的经济繁荣和人口增加提供了物质基础,更为后来的哈布斯堡王朝带来了巨大的财政收入,同时也吸引了众多的画家、艺术家、诗人和作曲家来此游玩或居住,从而留下了大量优美的建筑及艺术品遗迹,伫立于小镇中心建于748年的天主教堂以及建于1320年的耶稣教堂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因此哈尔施塔特在1997年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如今的哈镇,盐矿业已成为历史,旅游业上升为主要的支柱产业。美如仙境的自然风光以及悠久的历史文化,吸引着游人们纷至沓来,使得小小的哈镇每年要接待世界各国游客近百万。</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刚一驶进小镇的外围,哈尔斯塔湖便如人间仙境般呈现在眼前~那满目青山含碧色、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湖光山色,令散落在山谷湖岸间的民居,流转着梦幻般的意境。</p> <p class="ql-block">   进入哈镇后,我们将车停在镇南面的停车场。</p><p class="ql-block"> 停车场一带离湖边还有一段距离,是两座大山之间略为开阔平坦的山间平地,错落有致的彩色民居似一簇簇红黄蓝白绿的艳丽花朵,挤挤挨挨地铺满了青山脚下。</p> <p class="ql-block">  快步走至湖边,哈尔斯塔特清新脱俗的湖岸美景如一张精美的明信片,盈润着你的眼眸。远处那婷婷玉立的千年小教堂,就是哈镇惊艳世界之经典画面中的灵魂所在。要走到那里,得穿过整个镇中心。</p><p class="ql-block"> 阴云笼罩下的湖间景致,倒有几分东方水墨画的韵味,假如不是那两座小教堂的存在,乍一看还以为是在国内的某个景区呢。看来,唯有明丽的阳光才是赋予山水灵魂的生花妙笔,不然那略显暗沉的阴灰色调,使得天地湖山之间似乎总是氤氲着一丝挥之不去的淡淡的忧郁,显然这不符合哈镇的风格。虽然四季更迭会让小镇呈现出风情万种的不同面貌,但我始终认为那明亮温馨的底色衬托出来的圣洁梦幻之美,才是她能从众多小镇中脱颖而出的关键所在。</p><p class="ql-block"> 这世界上很多的美好,与之相遇时都需要恰逢其时。</p> <p class="ql-block"> 因为地形条件的限制,使得哈镇的街道非常狭窄,呈略微弯曲的狭长状~左边是依山势而建的层层叠叠的民居,右边是清澈平静的哈尔施塔特湖。从湖面上远远望去,那层叠而下的房屋就像是山峦绿裙摆上的彩色流苏,长过脚踝垂坠在波光如镜的湖面上;水光潋滟处,便似有微风吹来,飘逸轻舞。</p><p class="ql-block"> 湖边有可以停泊公交渡轮的码头,为人们来往于湖两岸提供了方便。假如有游客要坐小船游湖的话,也有多种船形可供选择,价格都很便宜,最贵的也才18欧左右。</p> <p class="ql-block"> 山与湖的因缘际会,不仅造就了哈镇优美的湖光山色,同时也催生出哈镇的人间烟火。沿着这条唯一的道路走进小镇的主街,仿佛一下子走进了一个古老与现代、历史与今天交织重叠的奇妙空间~在狭窄街道的两旁,伫立着的大多是些年代久远的老房子,有的外表修缮一新依旧靓丽,有的墙体已是破旧斑驳,毫不掩饰地显露出老气横秋的沧桑痕迹;而那些依托着这些老建筑变身为酒店、餐馆、咖啡馆、工艺品店、汉堡亭、点心铺、小超市的商业设施以及街上络绎不绝的人流,则让人恍惚间产生出一种错觉:时光之神应该是在某一刻突然摁下了“现在时”的按键,瞬间就将沉浸在岁月深处的小镇扳回到了21世纪全球化的当下。</p><p class="ql-block"> 古韵犹存的小镇,在过去与现在的收放之间,用经年不变的纯美面容从容不迫地演绎着它历史的变迁。</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家湖滨餐厅,坐拥湖岸C位的优势,让它在饭点时总是宾客满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主街上这些外表简朴的小工艺品店,出售的主要货品就是一些玻璃球、小瓷碗、木雕、布艺、编织等民俗小玩意儿。这些散发着久远年代古朴气息又带有童趣拙意的手工艺小制品,最初让人看了不禁哑然失笑:哇,好土气呀!但笑过之后,又猛然意识到:正是这朴实无华的土气,让我们看到了小镇居民对传统生活方式的热爱和坚守,对普通平凡人生的笑纳与知足。无怪乎看到有居民在墙根下的石头上写道:“幸福是心中的阳光,家里的安宁。”</p><p class="ql-block"> 你看,他们对幸福的理解,就是这么简单且质朴,平实又直抵人心。</p> <p class="ql-block">  走着逛着,不一会儿就来到了主街中心处的小广场。广场的面积不大,也就大概三、四百平方米的样子,但在山与湖逼窄的空间里还能凹进去这么一大块坡地,实属老天的恩赐。以前这里是居民们集散货物、交易货品的市场,现在是小镇一年一度的圣诞市场以及夏季户外音乐会的举办场地,而在平时是可供游客游览休息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  站在小广场上,欣喜地与扑入眼帘的雕刻柱、小喷泉、糖果色的房屋和绿植繁茂的木制阳台依次熟悉,然后在长椅上惬意地坐下来,听微风携带着历史的絮语在耳畔轻轻呢喃,看四周的彩色房屋如美丽的春姑娘在阳光下顾盼生姿;品老屋新貌带给人的无尽遐想,观小教堂穿越千年风霜后的静气安然……</p> <p class="ql-block">  这些环绕在小广场四周的老建筑,都在新时代里呈现出活色生香的新面貌~每幢房屋的底层都被用来开设咖啡馆、餐厅或礼品店,楼上二、三层则大多是民宿。</p><p class="ql-block"> 不过,也许在一、两百年前,它们的身份就是现在这样,一直都没有变过,变的只是里面进进出出的人。</p> <p class="ql-block">   这家以售卖山盐制品为主的小店(就是哈镇千年盐矿里出产的山盐,也称岩盐,现在还有少量生产),让我犹感兴趣。我原来还以为那些山盐制品是香皂呢,结果拿在手里,沉甸甸凉沁沁的,像是刚从幽深矿洞里开采出来的一样。还有更大块的,制成灯笼的样子,里面点上蜡烛,一团幽幽莹亮的浅橙色光亮映照着盐灯的四壁,那温馨柔和的光亮就像是从岁月深处穿透出来的一样。还有碾压成细碎颗粒状的山盐,装在彩色的小玻璃瓶子里,既可食用,也可放在桌上当个小摆件。</p> <p class="ql-block">  逛完了小广场,沿着上山的小路继续往里走,是小镇的居民生活区。</p><p class="ql-block"> 清亮的流水从背后的高山之巅沿着人工水渠飞泻而下,响声震耳。那跳跃奔涌的姿态,犹如一个顽皮的孩子,一路奔跑叫嚷着兴奋地扑入哈尔施塔特湖的怀抱。</p> <p class="ql-block">  在狭窄的山路上左拐右转,路两边的民居借山势依水渠,楞是在陡直的山体上修建出自己的家园。虽然缺少大块的平坦空地,屋前甚至没有能落脚的小院,但家家户户的窗台上都摆放着绿植和鲜花,有些房屋的外墙上还保留有老旧的湿壁画,就连那挂在房角处不大的广告招牌都散发着或幽默风趣或艺术优雅的气息,而且所到之处皆干净整洁,令人不由得赞叹:身处如此逼窄的生活空间,也能这么认真的热爱生活。</p> <p class="ql-block">  从居民区下来又走进主街,然后继续向北走,要走到主街尽头的观景台,才能拍到哈镇最经典的唯美画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走着走着,一抬眼,恰与这座千年小教堂迎面相逢。</p><p class="ql-block"> 在欧洲旅行,无论是大城还是小镇,也无论是哥特式还是巴洛克式,教堂都是那唯美画面中的点睛之笔,灵魂所在。我认为哈镇的经典画面里假如没有这座小教堂的存在,那圣洁梦幻之美的感觉就得大打折扣了。</p> <p class="ql-block">  这座耶酥小教堂据说也有七百多年的历史了。在它的近旁,是小镇居民摆放自已先辈骸骨的人骨教堂。</p><p class="ql-block"> 仰望着小教堂那云淡风轻的模样,我不禁在想:这两座历史悠久的教堂,历经漫长岁月风雨的洗礼,至今仍然伫立不倒,是什么使得它们能拥有金刚不坏之身?是没有遭遇过血雨腥风的战乱,还是缘自一代又一代小镇居民对它们至真至诚的珍爱?</p> <p class="ql-block">   终于走到了观景台,真庆幸此时此刻旅游团大军还未蜂拥而至。</p><p class="ql-block"> 明信片角度的哈尔施塔特,在朝阳的渲染下美得不可方物~水波潋滟的湖面上,湖光山色倒影轻盈,灵妙飘逸;几只洁白的天鹅,悠然惬意地在深浅交织的光影色块间滑行,更显湖面仙气氤氲,空灵亦幻;湖岸边婷婷玉立的小教堂,那素洁秀雅的气质为这浪漫绝美的山水画卷又平添上几分圣洁梦幻的韵味;而那些错落有致的民居则为这仙境般的画面涂抹上数笔人间岁月的平实与温馨。</p><p class="ql-block"> 哈尔施塔特,你的模样真美!“世界最美小镇”的桂冠戴在你头上,确实名符其实!</p> <p class="ql-block">  一直玩到11点左右,发现主街上的游客多了起来,感觉是该撤退的时候了,便决定前往巴德伊舍小城去逛逛,那里可是茜茜公主和弗朗茨•约瑟夫皇帝一见钟情的地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巴德伊舍小城位于萨尔茨•卡默古特湖区的中心地带,依傍在特劳恩河畔,是湖区的首府。这座美丽宜人的温泉小城很早以前就是欧洲上流社会的矿泉疗养之地,后因哈布斯堡王朝在此修建避暑夏宫而闻名(据说弗朗茨•约瑟夫皇帝的母亲苏菲皇太后年青时因身体不好无法受孕而来此地休养,经过一段时间的盐浴温泉疗养后身体逐渐好转,后来连着生了四个孩子),特别是茜茜公主在特劳恩河边钓鱼时与弗朗茨•约瑟夫初次相见就一见钟情,继而两人于1853年8月19日在此地举行了订婚仪式等历史趣事,更使得巴德伊舍成为西方游客乐意到访的旅游胜地。此外,小城浪漫优美的氛围也吸引来大量的诗人、画家、作曲家在此居住创作,比如约翰•施特劳斯、勃拉姆斯、茨威格等诸多名人。</p><p class="ql-block"> 当年的皇家夏宫至今仍属于哈布斯堡王朝家族后裔的财产,只是向公众开放了一部分厅室及花园,每天定时有导游带领游客参观讲解。</p> <p class="ql-block">  从哈镇出发,不太远的路程,不一会儿就进入到巴德伊舍小城中。</p><p class="ql-block"> 你还记得这条小河吗?它就是电影《茜茜公主》里,茜茜钓鱼的地方,它的名字叫特劳恩河。</p> <p class="ql-block">  清澈葱绿的特劳恩河水扬起银色的浪花,一路欢笑着投入特劳恩湖的怀抱,那哗哗作响的水流声,不禁让人想起了电影《茜茜公主》里罗密•施耐德(茜茜的扮演者)那银铃般的笑声。虽然时间过去了几十年,但她那纯真活泼的银幕形象在我脑海里仍然是那么活灵活现,清晰如昨。</p> <p class="ql-block">  离开河边,我们向小城的中心街道走去。</p><p class="ql-block"> 转进一个街角,一幢大气沉稳的明黄色建筑扑入眼帘~原来,这幢明黄色的建筑是哈布斯堡王朝时期的邮政大楼,当年茜茜公主就是一个人偷跑到这里,给家里面发电报的。</p> <p class="ql-block">  转过街角踏上正街的主路,清静整洁的街道上已不见茜茜的身影,只有她当年驻足过的邮政大楼还静静地伫立在原来的地方,一百多年来不曾有任何改变。</p><p class="ql-block"> 它是在等待茜茜公主的归来吗?不然为何此去经年容颜不改?它可曾明白:岁月总是会让辉煌与悲伤随风散去,只留下文字与建筑成为供后来人随手翻阅的一页。</p> <p class="ql-block">  又是一幢明黄色的建筑~这幢典雅精致的明黄色建筑是当年的奥地利酒店,是茜茜公主和弗朗茨•约瑟夫皇帝举行订婚仪式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只是不知它如今是否还对外营业。那紧闭的大门和窗户,似乎在暗示人们,它的使命已经随着王朝旧时代的逝去而终结了。也许对它来说,变身为一座城市博物馆,是新时代赋予它的最佳选择。</p> <p class="ql-block">  这座粉白相间的圣尼古拉教堂,也是茜茜和弗朗茨•约瑟夫举行订婚仪式的地方,它见证了这对神仙眷侣最初的美好爱情。只是回归到破绽百出的现实生活,即使是周身弥漫着粉红色甜美气息的教堂,也没能护佑着这对璧人白头偕老,共赴一生。</p> <p class="ql-block">  圣尼古拉教堂的左侧是这幢颇具规模的邮局酒店,看它那周身上下都涂满明黄色的外墙,想来是否又与皇家有关。</p><p class="ql-block"> 徜徉在巴德伊舍的街头,哈布斯堡王朝家族当年的生活痕迹如影随行,历历在目,让人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历史书籍里描述的那些真实场景,与你感兴趣的历史人物来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p> <p class="ql-block"> 继续前行,街道前方右手边那幢粉红色建筑就是泽纳甜品店。弗朗茨•约瑟夫皇帝最喜欢光临这家甜品店,它家的栗子蛋糕是皇帝的心头好,经常为此被诱惑得从维也纳大老远的跑过来一解馋念。</p><p class="ql-block"> 我特别喜欢这幢建筑的外立面,你看那粉红色的外墙搭配上镂花的白色窗户,就像一块甜美精致的蛋糕,引诱得人欲罢不能,脚步不由自主地就被它吸引了进去。</p> <p class="ql-block"> 甜品店门口的遮阳伞下坐满了西方游客,他们怡然自得地在享受着咖啡甜点,慢悠悠地消磨着时光;不像我们中国游客,走到哪里都是匆匆打卡,没留一点时间坐下来细细地欣赏和品味美景美食带给人的那份内心的惬意与感悟。</p> <p class="ql-block">  一走进泽纳甜品店,座位四周墙上的装饰画就带给人一种清新雅致的气息,与建筑外墙那马卡龙点心般明艳奢华的风格形成强烈的对比;店内其它的空间装饰也很简洁素雅,<span style="font-size:18px;">完全没有那种因皇家亲临过而高高在上的奢华气,</span>格外低调亲民,让人感觉非常舒服自在。</p> <p class="ql-block">  点心柜里的蛋糕品种丰富多样,特别是面上铺有各种水果的蛋糕看起来尤为美艳诱人。虽然它们都是凉冰冰的,在国内我绝对不敢轻易去碰的,但在这里,好像让人有种豁出去了的冲动。</p><p class="ql-block"> 在琳琅满目的蛋糕群里找到了栗子蛋糕,不管怎么样也得亲口品尝一下它的味道,看是否真的那么好吃,不然怎么会让弗朗茨•约瑟夫如此钟爱有加?</p> <p class="ql-block">  不一会儿,服务员就将点心端了上来。我满怀期待地尝了一口栗子蛋糕,嗯,口感还不错,很细腻软滑,也没甜得那么齁人,只是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惊艳,不功不过吧!后来我寻思,是不是我们这吃惯了添加剂食品的味蕾,再吃纯天然的食物就感觉不够味儿了?</p> <p class="ql-block">  从泽纳甜品店出来,我们继续在街上闲逛。所经之处,满眼皆是赏心悦目的景致。</p><p class="ql-block"> 巴德伊舍这座小城,并没有因为哈布斯堡王朝家族的驻足而显得历史感厚重,相反的,它却给人一种优美精致又浪漫舒适的感觉,就像一幅格调优雅的油画,欣赏它的美会让人内心愉悦又轻松。</p> <p class="ql-block">  中午时分的后街静悄悄的,几乎没有什么游客,只有灿烂的阳光尽情地释放着自己的热情,将小街的一侧照得通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每次看到这种大红色的电话亭就特别喜欢,它周身散发出来的那种时光久远的气息,让人想起了一些老电影里的浪漫桥段。</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转过一个街角,这边好像是别墅区。那一幢幢掩映在绿树丛中、草坪侧旁的漂亮房屋,犹如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让人爱不释手,挪不开眼睛。</p> <p class="ql-block"> 逛着逛着,就来到了小城中心的议会广场。</p><p class="ql-block"> 这幢粉白相间的漂亮建筑是小城的议会和剧院,每年夏季时,都会在此举办莱哈尔音乐节,为市民上演多部令人捧腹大笑的轻歌剧。广场的左侧有一个舞台,当地的年青人正在吹拉弹唱地演奏着乐曲;广场右侧则分布着多个卖啤酒饮料的亭子,人们三五成群地倚靠在简易的木凳上,边喝着啤酒边聊天~好一幅轻松愉快的生活场景啊!</p> <p class="ql-block">  继续闲逛,又逛到特劳恩河边来了。</p><p class="ql-block"> 这是临河街道上的民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据说这家咖啡馆是茜茜公主经常光顾的地方,在咖啡馆的墙上,还贴有茜茜公主的画像。</p> <p class="ql-block">  这家装饰着缤纷的花草、户外餐座上坐满了游客的咖啡馆,据说是泽纳甜品店的分店。</p><p class="ql-block"> 悠闲地坐在树荫下,呼吸着小河边清新凉爽的空气,看青山绿水在阳光下吐露生机,与心爱的人一起品美食话心曲,想茜茜和弗朗茨当年也曾漫步于此~这些闪现在人生路上的吉光片羽,描摹出漫长岁月里一帧又一帧美好的画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