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9月27日下午,乘班机来到武汉。次日早晨来到湖北省博物馆。这是八家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之一、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5A级旅游景区,展出文物2.5万件以上。</p> <p class="ql-block">三期新馆,常设六项专题陈列。分别为楚国八百年、曾侯乙、曾世家考古揭秘、越王勾践剑、梁庄王珍藏、八音和鸣音乐文物展。藏品24万余件,国家一级文物近千件。</p> <p class="ql-block">特色为商周青铜器、战国秦汉漆木器、楚秦汉简牍、先秦及明代藩王墓出土的金玉器。体系完整、数量丰富、质量精湛、地域特色鲜明,在国内外享有盛誉。</p> <p class="ql-block">郧县人头骨化石、石家河玉人像、崇阳铜鼓、越王勾践剑、曾侯乙编钟、曾侯乙尊盘、虎座鸟架鼓、彩绘人物车马出行图、睡虎地秦简、元青花四爱图梅瓶为镇馆之宝。</p> <p class="ql-block">郧县人头骨化石,在湖北省博物馆北馆二楼的极目楚天展馆中。该化石是湖北境内首次发现最完整的古人类头骨化石,对直立人与早期智人的发展关系提供了重要资料。</p> <p class="ql-block">郧县人头骨化石出土于湖北郧县学堂梁子,包括1、2、3号头骨化石,其中1号和2号头骨化石保存较为完整,而3号头骨化石证实了直立人在人类演化中的重要地位。</p> <p class="ql-block">玉人像出土于天门市石家河文化遗址,距今四千多年历史。玉人为长方形片状,表面呈淡黄色。头戴浅平冠,斜目呈梭形,鼻下端向上卷,呈山字形,耳下戴环。</p> <p class="ql-block">玉人分为两类:一是夸张的神像,如纵目、獠牙、鹰钩鼻等,象征神权和巫师;二是写实的人像,可能是祖先或王的形象。这些造型为三星堆神人形象所继承。</p> <p class="ql-block">商代铜鼓,是我国仅存的商代饕餮纹青铜鼓。铜鼓由鼓冠、鼓身、鼓座组成,仿木质皮鼓的形制,为我国发现时代最早的青铜鼓,约为商代晚期,距今约三千多年。</p> <p class="ql-block">此鼓1977年6月14日出土于湖北崇阳县白霓镇,是四位农民在洪水冲刷过后的岸边发现。轻敲鼓面,仍能发出清脆的声响,这只鼓曾到美国、日本、英国等地展出。</p> <p class="ql-block">越王勾践剑,是春秋晚期越国的青铜器。剑首外翻卷成圆箍形,内铸十一道同心圆,剑身布满了黑色菱形花纹。正面有鸟篆铭文,剑格镶有蓝色琉璃,背面镶有绿松石。</p> <p class="ql-block">越王勾践剑体现了当时短兵器制造的最高水平,被誉为天下第一剑,是青铜武器中的珍品。该剑对研究越国历史和了解中国古代青铜铸造工艺和文字有重要价值。</p> <p class="ql-block">曾侯乙编钟,中国战国早期的青铜古乐器,距今已有两千四百多年。它改写了世界音乐史,是我国发现的数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气势最宏伟的一套编钟。</p> <p class="ql-block">曾侯乙编钟,由65件编钟组成的庞大乐队,有挂钟构件65副、敲钟木槌6件、撞钟长木棒2件。根据样式分为钮钟、甬钟和镈三类,有钮钟19件,甬钟45件,镈1件。</p> <p class="ql-block">此钟音乐性能卓越,每件钟均能奏出三度音阶的双音,全套钟十二个半音齐备,可以旋宫转调。其音列是现今通行的C大调,能演奏五声、六声或七声音阶乐曲。</p> <p class="ql-block">曾侯乙编钟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它的制作工艺精湛,采用了浑铸、分铸法铸成,运用了铜焊、铸镶、错金等技术,使得编钟具极高的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曾侯乙尊盘,战国早期,出土于湖北随州。这是战国早期青铜器,我国首批禁止出国展览文物、国家一级文物,随县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尊盘由尊和盘两件器物组成,尊置于盘中,尊的口沿喇叭状,长颈,腹部圆鼓,高圈足,盘由盘体和各种附件组成。铜尊上装饰着28条蟠龙和32条蟠螭,颈部刻有铭文。</p> <p class="ql-block">铜盘盘体上装饰了56条蟠龙和48条蟠螭,盘底刻有七字铭文。盘足为四条圆雕的双身龙,龙首、龙体、龙尾蜿蜒曲折,表现出充沛的生命力。尊盘的零部件数以百计。</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尊盘</span>构成繁缛的纹样,呈现高低参差和对称排列的整体造型,可谓巧夺天工。<span style="font-size:18px;">曾侯乙尊盘制作复杂、造型美观,是青铜器中最复杂最精美的一件,代表铸造工艺的巅峰。</span></p> <p class="ql-block">虎座鸟架鼓,是战国时期楚墓中造型独特的漆器,出土于楚国贵族墓葬,百姓墓葬中少见。特点鲜明,融合了多种动物形象与乐器元素,是楚国漆器工艺的杰出代表。</p> <p class="ql-block">两只昂首卷尾、四肢屈伏、背向踞坐的卧虎为底座,虎背上各立有一只凤鸟。背向而立的凤鸟中,悬挂着一面大鼓。还有两只小兽,后足蹬在凤鸟背脊,前足托住鼓腔。</p> <p class="ql-block">彩绘人物车马出行图,出土于湖北荆门包山楚墓,是一件漆奁外壁一周的漆画,展开全长87.4厘米,宽5.2厘米,描绘了战国时期,贵族人物车马出行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用土黄、桔红、海蓝和棕色等色,勾勒出一幅色彩艳丽、生动活泼、富有立体感的图画。最为引人注目用五棵柳树,将画面巧妙地分隔成五个画段,强化了故事情节。</p> <p class="ql-block">睡虎地秦墓位于中国中部湖北省的云梦县,1975年底,墓葬中出土了1100余枚秦代隶书竹简,以及金属器物、生活用品,包括毛笔、石砚、墨块等文房用具。</p> <p class="ql-block">竹简反映了篆书向隶书转变阶段的情况,记载了秦代法律、医学等诸多内容,为研究中国书法、秦帝国的政治、法律、经济、文化、医学等方面的发展历史提供了资料。</p> <p class="ql-block">元青花四爱图梅瓶以风穿牡丹和四爱图为纹饰,在肩部用青花绘三只凤凰在牡丹丛中嬉戏。腹部绘有王羲之爱兰图、陶渊明爱菊图、周敦颐爱莲图、林和靖爱梅鹤图。</p> <p class="ql-block">元青花四爱图梅瓶反映出元代青花瓷工艺达到相当高的程度,图案精致、人物形神兼备,自然逼真,展示了元代人物画的风彩,为装饰艺术和造型工艺融合成一体的瓷器。</p> <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