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私有”意识

尧日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我记忆的深处,珍藏着一段童年的往事,那是关于我在一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中,初次萌生出“私有”意识的经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那时的我,不过三四岁的年纪,虽尚年幼,却也有了一定的懵懂意识。父母结婚后,我们从大家庭中分家出来,开始了自家买锅造饭、单独过日子的生活。而与我年龄相仿,仅大我一岁不到的亲叔叔,也在同样的情境下,与我各自在自己的小家庭中,和父母一同生活。从此,“你家的”“我家的”“你的”“我的”,这些概念在我幼小的心灵中渐渐有了模糊的轮廓。</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我记得,那时的我会做一些小小的家务,比如清扫自家门口到窗台下面那一小片区域的院子。我会认真地把地上的小木棍拾起来,整齐地码好,再将地面清扫干净。在那小小的年纪里,我似乎已经有了一种对属于自己“领地”的维护意识,对私有、边界有了初步的认知。</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有一次,奶奶从碾子上回来,将刚碾好的面粉晾在簸箩里。院子里养着许多鸡,没人看守时,那些鸡就会飞到簸箩里或者在旁边啄食面粉。我从窗户看到鸡在吃晾晒的面,便主动去驱赶。赶了几回后,我突然想到,这面粉是奶奶晾的,而在我当时简单的认知里,奶奶和叔叔是一家,这似乎应该是叔叔来保护的“财产”。于是,我在院子里高声喊叫:“叔叔叔叔,鸡吃你家的面呐!”</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这一声呼喊,在当时的家庭中引起了一阵小小的“舆论”。大家觉得,明明是一家人,我却喊出了“你家的面”这样见外的话。然而,长大后回想起来,我却并不认为那时的自己有什么错。对于一个小孩子来说,这或许正是一种成长的进步。它并非自私自利的表现,而是我在成长过程中,对周围世界逐渐形成认知和区分的一个小小标志。</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这段童年的经历,让我明白,成长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我们在生活的点滴中,不断地构建着自己对世界的理解和认知。那些看似幼稚的行为和话语,其实都是我们成长路上的宝贵足迹,它们见证着我们从懵懂无知到逐渐懂事的历程,也让我们在回忆时,感受到岁月的温暖与力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