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简史

海静

<p class="ql-block">  闲来读读唐诗,欣赏欣赏宋词,让单调的生活也浸润些诗情画意,让琐碎的日常也沾点诗和远方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  在网络上看到了这篇《宋词简史》,我很感兴趣,花了点笨功夫,把它录了下来。通过“美篇”这个平台,来个旧瓶装新酒把它收集至此。</p><p class="ql-block"> 读懂了《宋词简史》,南北两朝的历史大概也就了解的差不多啦。</p> <p class="ql-block">图片与文字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宋词是一杯谁喝谁醉的美酒,它是粉墙里的秋千,是河堤上的杨柳。全宋词一共收录了近两万多首。让我们简单回顾一下,让三百年的宋词在你的心里留下最美的印记。</p><p class="ql-block"> 宋朝建于960年,那么是从这一年开始,文人写的词就叫宋词了吗?当然不是。</p><p class="ql-block"> 公元975年,南唐主李煜开始了三年的俘虏生活,这三年对李煜来说是痛苦的、屈辱的:“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p> <p class="ql-block">  对宋词又是无比幸运的,若没有李煜宋词的开篇,就没有那样一个凄美的前奏。公元978年,宋太宗赐予一杯毒酒,让41岁的李煜永远的停下了手中的笔。</p> <p class="ql-block">  公元987年,柳永出生,全宋词到此才翻开了第一页。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人。“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无奈奉旨填词的他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个职业词人。他四处漂泊,留恋于歌楼酒肆,写下无数动人的词:“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他的《雨霖铃》让多少人读的泪目。那个失意的白衣男子,任凭历史长河如何的风高浪急,他的身影始终清晰。</p> <p class="ql-block">  公元1004年有个十四岁的少年考中进士,他叫晏殊“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便出自晏殊的《浣溪沙》。王国维说:古今成大事者必经的第一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就出自晏殊的《蝶恋花》。</p> <p class="ql-block">  提到晏殊,就不得不提他的儿子晏几道,就像红楼梦里的贾宝玉一样,晏几道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公子。他的父亲晏殊官至宰相,他却走上了和他的父亲截然不同的路。 从豪门子弟最后沦落为落魄公子。晏几道才是把填词当成了事业的人,他的《临江仙》“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文笔轻工,意蕴绵长。</p> <p class="ql-block">  晏殊门下有个学生,说是学生还比他大两岁,他就是范仲淹。当时北宋经济巨富,军事积弱。在西夏、辽、金的虎视眈眈下,朝廷一味的求和。范仲淹以文明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p><p class="ql-block"> 范仲淹一生坎坷,几经贬谪,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范仲淹都均系国之安危。</p> <p class="ql-block">  公元1030年,新科进士名单里有个24岁的青年,他叫欧阳修。没人知道他会成为一代重臣。他还主修了《新唐诗》《新五代史》,倡导诗文革新运动。“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都出自他的手。 在苏轼和秦观登场之前,欧阳修已经给他们打下了良好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  公元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他的诗在我们的语文课本里出现的 频率极高。身居高位的王安石有着更高的眼界和抱负。苏轼和王安石在政见上怼了一辈子。但是在文学的道路上,他们却互相的佩服着。</p> <p class="ql-block">  公元1057年,负责科举考试的主考官欧阳修对一个20出头的考生评价道:此人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将独步天下。这个考生名字叫苏轼,在他以前,词只有婉约派。在人们心中词应该是柔软的,是春花秋月,是晓风残月。但是历史注定要让他站在婉约词的对立面——叫豪放派。“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开拓了词的全新境界。但是他写给亡妻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又是一首打动无数人的婉约词。</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在苏轼一生的颠沛流离中,宋词奏响了历史上的最强音。</p> <p class="ql-block">  公元1087年,苏轼举荐了一个叫秦观的学子,后来成为了苏门四学士之一。苏轼称他有屈宋之才。</p> <p class="ql-block">  有趣的是,老师是豪放派的开创人,学生却是婉约词的代表人。“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出自秦观的《鹊桥仙》。而一句“山抹微云学士”则成为了秦观最闪亮的名片。</p><p class="ql-block"> 公元1100年,秦观去世,公元1101年,苏轼去世。</p> <p class="ql-block">  这时的词坛多少有些青黄不接。这时一首《青玉案》横空出世,他的作者是贺铸,贺知章的后裔。北宋词人大多儿女情长,英雄气短,唯有贺铸是英雄豪气与儿女情长并存。《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锁窗朱户,只有春知处。”</p> <p class="ql-block">  公元1105年,宋朝成立了一个专管宋词的机构大晟府。催生了一批大晟词人,代表人物就是周邦彦。周邦彦是北宋的美男词人。据说他与李师师和宋徽宗之间有一场旷日持久的三角恋。因此他得罪了宋徽宗,被贬出京。临行时写下了这首《兰陵王》“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宋徽宗听了后,起了爱才之心,就赦免了周邦彦,还提拔他做了大晟府的提举。这个时候大家都没有想到不久之后不是谁会被贬出京城,而是他们都将离开这个繁华的都城,离开这个歌舞升平的北宋王朝。</p> <p class="ql-block">  公元1126年金兵攻破汴京。“靖康之变”历史书上冷冰冰的四个字埋葬了北宋167年的繁华。有人说历史不过就是一个轮回,从南唐后主李煜到宋徽宗赵佶,末代君主多才多艺。赵佶饱受金兵折磨后病逝。留下那些精致的器皿、书画诗词,让后人叹息!</p> <p class="ql-block">公元1127年,在惨淡的南渡队伍中,有个中年女子格外引人注目。她是李清照,她随身携带的不是金银珠宝而是十几车的书画和古物。李清照那一年43岁“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少女,仿佛还在昨天;“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思念夫君的情怀似乎还停留在眉梢。但是山河破碎,她失去了故乡,失去了丈夫,却没有失去一颗热爱文字的心。“寻寻觅觅,冷冷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抵他晚来风急?燕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听着梧桐 细雨,声声催人泪下。</p> <p class="ql-block">  公元1142年大年除夕,39岁的岳飞冤死狱中。从此,中原父老乡亲再也望不到王师的旗帜,只能耳边经常响起“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p> <p class="ql-block">  公元1154年,进士榜上有个大家非常熟悉的名字——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北定中原”这四个字陆游念了一辈子,也许就是为了看到这一天,陆游努力的活着,努力的写诗。成为了少有的长寿诗人。</p> <p class="ql-block">  公元1161年出现了一位接替苏轼的词人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他是真正上过战场的词人,写出的词自有一股杀伐之气。23岁的辛弃疾率领50个勇士深入5万人的敌营,生擒叛徒张安国。可是一瞬间的惊艳之后,朝廷再也没有重用他。再后面有流过他的《唐多令》“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寥寥几笔,却把成长的滋味写得入骨。</p> <p class="ql-block">  在南宋最后几十年,这个曾经乱花迷人眼的王朝,到这里真的老了。</p><p class="ql-block"> 再后来就是姜夔,宋代词人有很多,但能谱曲的却少见。在大部分的词牌曲调都失传的今天,姜夔的词集《白石道人歌曲》有17首带有曲谱。这是历史上流传至今唯一完整的南宋乐谱资料,被视作音乐史上的稀世珍宝。姜夔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通。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p> <p class="ql-block">  公元1256年,文天祥考中进士第一名。成为状元后,元军南下攻宋,文天祥被俘,在狱中他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肝胆照汗青。”的千古名句。</p><p class="ql-block"> 文天祥被俘三年,誓死不屈后从容就义,终年47岁。</p> <p class="ql-block">  公元1279年崖山失守,左丞相陆秀夫背着年仅8岁的小皇帝赵炳跳进了大海之中。两宋319年的历史画上了句号。</p> <p class="ql-block">  宋词的生命还在挣扎。昔日的进士蒋捷写下“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300余年的宋词,就像蒋捷听了一辈子的雨。“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p> <p class="ql-block">  宋词是一杯谁喝谁醉的美酒,它是粉墙里的秋千,是河堤上的杨柳。全宋词一共收录了近两万多首。三百年让宋词在你的心里留下最美的印记。</p><p class="ql-block"> 公元975年,南唐后主李煜开始了三年的俘虏生活。这三年对李煜来说是痛苦的、屈辱的:“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但对宋词来说,又是无比幸运的。若没有李煜宋词的开篇,就没有那样一个凄美的前奏。</p><p class="ql-block"> 公元978年,宋太宗赐予一杯毒酒,让41岁的李煜永远的停下了手中的笔。</p><p class="ql-block"> 宋朝建于960年,那么是从这一年开始,文人写的词就叫宋词了吗?当然不是。</p><p class="ql-block"> 公元987年,柳永出生,全宋词到此才翻开了第一页。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人。“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无奈奉旨填词的他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个职业词人。他四处漂泊,留恋于歌楼酒肆,写下无数动人的词:“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他的《雨霖铃》让多少人读的泪目。</p><p class="ql-block"> 那个失意的白衣男子,任凭历史长河如何的风高浪急,他的身影始终清晰。</p><p class="ql-block"> 公元1004年有个十四岁的少年考中进士他叫晏殊。“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便出自晏殊的《浣溪沙》。王国维说:古今成大事者必经的第一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就出自晏殊的《蝶恋花》。</p><p class="ql-block"> 提到晏殊,就不得不提他的儿子晏几道,就像红楼梦里的贾宝玉一样,晏几道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公子。他的父亲官至宰相,他却走上了和他的父亲截然不同的路。 从豪门公子最后沦落为落魄公子。晏几道才是把填词当成了事业的人,他的《临江仙》“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文笔轻工,意蕴绵长。</p><p class="ql-block"> 晏殊门下有个学生,说是学生其实还比他大两岁,他就是范仲淹。当时北宋经济巨富,军事积弱。在西夏、辽、金的虎视眈眈下,朝廷一味的求和。范仲淹以文明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p><p class="ql-block"> 范仲淹一生坎坷,几经贬谪,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范仲淹都均系国之安危。</p><p class="ql-block">  公元1030年,新科进士名单里有个24岁的青年,他叫欧阳修。谁也没想到他会成为一代重臣。他还主修了《新唐诗》《新五代史》,倡导诗文革新运动。“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都出自他的手。 </p><p class="ql-block"> 公元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他的诗在我们的语文课本里出现的 频率极高。身居高位的王安石有着更高的眼界和抱负。苏轼和王安石在政见上怼了一辈子。但是在文学的道路上,他们却互相的佩服着。</p><p class="ql-block"> 在苏轼和秦观登场之前,欧阳修已经给他们打下了良好的基础。</p><p class="ql-block"> 公元1057年,负责科举考试的主考官欧阳对一个20出头的考生评价道:此人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将独步天下。这个考生名字叫苏轼,在他以前,词只有婉约派。在人们心中词应该是柔软的,是春花秋月,是晓风残月。但是历史注定要让他站在婉约词的对立面——叫豪放派。“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开拓了词的全新境界。但是他写给亡妻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又是一首打动无数人的婉约词。在苏轼一生的颠沛流离中,宋词奏响了历史上的最强音。</p><p class="ql-block"> 公元1087年,苏轼举荐了一个叫秦观的学子,后来成为了苏门四学士之一。苏轼称他有屈宋之才。</p> <p class="ql-block">  有趣的是,老师是豪放派的开创人,学生却是婉约词的代表人。“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出自秦观的《鹊桥仙》。而一句“山抹微云学士”则成为了秦观最闪亮的名片。公元1100年,秦观去世,公元1101年,苏轼去世。</p><p class="ql-block"> 这时的词坛多少有些青黄不接。这时一首《青玉案》横空出世,他的作者是贺铸,贺知章的后裔。北宋词人大多儿女情长,英雄气短,唯有贺铸是英雄豪气与儿女情长并存。《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锁窗朱户,只有春知处。”</p><p class="ql-block"> 公元1105年,宋朝成立了一个专管宋词的机构大晟府。催生了一批大晟词人,代表人物就是周邦彦。周邦彦是北宋的美男词人。据说他与李师师和宋徽宗之间有一场旷日持久的三角恋。因此他得罪了宋徽宗,被贬出京。临行时写下了这首《兰陵王》“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宋徽宗听了后,起了爱才之心,就赦免了周邦彦,还提拔他做了大晟府的提举。这个时候大家都没有想到:不久之后不是谁会被贬出京城,而是他们都将离开这个繁华的都城,离开这个歌舞升平的北宋王朝。</p><p class="ql-block"> 公元1126年金兵攻破汴京。“靖康之变”历史书上冷冰冰的四个字埋葬了北宋167年的繁华。有人说历史不过就是一个轮回,从南唐后主李煜到宋徽宗赵佶,末代君主多才多艺。赵佶饱受金兵折磨后病逝。留下那些精致的器皿、书画诗词,让后人叹息!</p><p class="ql-block"> 公元1127年,在惨淡的南渡队伍中,有个中年女子格外引人注目。她随身携带的不是金银珠宝而是十几车的书画和古物。李清照那一年43岁“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少女,仿佛还在昨天;“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思念夫君的情怀似乎还停留在眉梢。但是山河破碎,她失去了故乡,失去了丈夫,却没有失去一颗热爱文字的心。“寻寻觅觅,冷冷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抵他晚来风急?燕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听着梧桐细雨,声声催人泪下。</p><p class="ql-block"> 公元1142年大年除夕,39岁的岳飞冤死狱中。从此,中原父老乡亲再也望不到王师的旗帜,只能耳边经常响起“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p><p class="ql-block"> 公元1154年,进士榜上有个大家非常熟悉的名字——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北定中原”这四个字陆游念了一辈子,也许就是为了看到这一天,陆游努力的活着,努力的写诗。成为了少有的长寿诗人。</p><p class="ql-block"> 公元1161年出现了一位接替苏轼的词人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他是真正上过战场的词人写出的词自有一股杀伐之气。23岁的辛弃疾率领50个勇士深入5万人的敌营,生擒叛徒张安国。可是一瞬间的惊艳之后,朝廷再也没有重用他。再后面有流过他的《唐多令》“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寥寥几笔,却把成长的滋味写得入骨。</p><p class="ql-block"> 在南宋最后几十年,这个曾经乱花迷人眼的王朝,到这里真的老了。再后来就是姜夔,宋代词人有很多,但能谱曲的却少见。在大部分的词牌曲调大都失传的今天,姜夔的词集《白石道人歌曲》有17首带有曲谱。这是历史上流传至今唯一完整的南宋乐谱资料,被视作音乐史上的稀世珍宝。姜夔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通。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p><p class="ql-block"> 公元1256年,文天祥考中进士第一名。成为状元后,元军南下攻宋,文天祥被俘,在狱中他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肝胆照汗青。”的千古名句。</p><p class="ql-block"> 文天祥被俘三年,誓死不屈后从容就义,终年47岁。</p><p class="ql-block"> 公元1279年崖山失守,左丞相陆秀夫背着年仅8岁的小皇帝赵炳,跳进了大海之中。两宋319年的历史画上了句号。宋词的生命还在挣扎。昔日的进士蒋捷写下“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300余年的宋词,就像蒋捷听了一辈子的雨。“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p><p class="ql-block"> 宋词之美,美的让人沉醉。继唐诗之后,宋词又贡献了一大批文学巨匠,和唐朝诗人们共同构成了中国古典诗词的灿烂星空。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唐诗、宋词,中国人的文字审美将大打折扣。我们仿佛又看见一个个才子佳人从书卷中、从典故中,款款走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