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轴线

猫眼

<b>2024年7月27日</b>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我国申报的<b>“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b>被正式列入<b>《世界遗产名录》。</b>下面是从网上下载的<b>北京中轴线示意图。</b> <p class="ql-block"><b>北京中轴线</b>位于北京老城中心,南起<b>永定门,</b>北至<b>钟鼓楼,</b>全长7.8公里,始建于13世纪,是统领整个老城规划格局的建筑与遗址的组合体。</p><p class="ql-block"><b>10月8日,</b>我们跟团游来北京,行程中有安排中轴线上的一些遗产景观供我们参观游览,我们从南往北慢慢看:</p><p class="ql-block"><b>天坛</b>在中轴线东侧<b>,</b>原名<b>“天地坛”,</b>位于永定门大街东侧。为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和祈雨的场所。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p> 进入园内,草坪上有<b>七星石,</b>系嘉靖年间,于<b>大享殿</b>东南放置巨型镇石七块,上刻山形纹,讹传系陨石,实为寓意泰山七峰。 先去<b>展示厅</b>看介绍。 <b>祈年殿</b>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殿高38.2米,直径24.2米,初名<b>“大祀殿”,</b>为一矩形大殿,用于合祀天、地。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改为<b>三重檐圆殿,</b>殿顶覆盖上青、中黄、下绿三色琉璃,寓意天、地、万物,并更名为<b>“大享殿”。</b>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改三色瓦为统一的<b>蓝瓦金顶,</b>定名<b>“祈年殿”,</b>是孟春(正月)祈谷的专用建筑。 <b>祈年殿</b>内部开间还分别寓意四季、十二月、十二时辰以及周天星宿,是古代明堂式建筑仅存的一例。下为<b>祈年殿柱网</b>寓意示意图。 祈年殿内部一隅。 去内坛 <b>“九龙柏”</b>位于回音壁外西北侧,距今已有六百多年。其躯干上布满了突出的干纹,这些干纹从上往下缠绕开来,像数条巨龙绞身盘绕,所以得名<b>“九龙柏”。</b>明清两朝,皇帝们到圜丘祭天时,正巧要路过此柏,因此称此柏为<b>“九龙迎圣”。</b>2018年秋,<b>“九龙柏”</b>被评为<b>“北京最美的十大古树”</b>之一<b>。</b> <b>回音壁</b>是<b>皇穹宇</b>的围墙。墙高3.72米,厚0.9米,直径65.2米,周长205米,占地面积3336平方米。墙壁是用磨砖对缝砌成的,墙头覆着蓝色琉璃瓦。围墙的弧度十分规则,墙面光滑整齐,对声波有着特殊的规则折射。 <b>皇穹宇</b>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初为重檐圆形建筑,名<b>“泰神殿”,</b>是圜丘坛天库的正殿。用于平日供奉祀天大典所供神版的殿宇。嘉靖十七年(1538年)改名为<b>“皇穹宇”。</b>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改建为今式。皇穹宇殿高19.5米,直径15.6米,木拱结构,严谨、精致,上覆蓝瓦金顶,精巧而庄重。 <b>棂星门</b>是古代祭坛壝墙专用门式,形似牌坊,以汉白玉石雕建造。<b>天坛圜丘</b>内外墙各设门四组,每组三门,共设棂星门八组24座,称<b>“云门玉立”。</b> <b>圜丘台</b>始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圜丘的上层台面四周环砌九圈台面石,中心圆形石板称<b>“天心石”。</b>其外环砌石板九块,再外一圈为十八块石板,以后依次递增九块,直至“九九”八十一块,寓意<b>“九重天”。</b> <div><br></div><div>洋人皇上与妃子。</div> 合影 <b>10月8日,</b>到北京的第一天下午,我们去<b>前门大街。</b> 前门大街北起正阳门箭楼,南至永安路,全长1400米,宽20米。 逛街 <b>烤鸭</b>是北京的一大特色美食。 这里开出了不少烤鸭店。 <b>大栅栏历史文化街区,</b>简称“<b>大栅栏”,</b>读作<b>“dà shí lànr”,</b>位于<b>前门大街</b>西侧,<b>大栅栏</b>街长275米,宽5米,呈东西走向布置,东西巷口各设一座铁艺栅栏。 <b>观光铛铛车</b> <b>正阳桥牌坊</b> <b>正阳门</b>原名<b>“丽正门”,</b>俗称<b>“前门”,</b>始建于明永乐十七年(1419年),明正统二年(1437年)开始修建城楼、箭楼及瓮城,正统四年(1439年)完工,并改名<b>“正阳门”。</b>正阳门是中国古代城市防御性建筑,也是北京城内唯一城楼、箭楼保存完好的城门。 我们从<b>珠市口</b>步行到<b>正阳门,</b>天色已晚。 <b>前门大街</b>旁的<b>刘老根大舞台。</b> <b>10 月9日,</b>我们来到<b>天安门广场,天安门广场及建筑群</b>在北京中轴线的核心位置,地处天安门以南,正阳门以北。<br> <b>天安门</b>坐落于北京中轴线和长安街的交汇点,由城台和城楼两部分组成,通高33.7米,占地面积4800平方米。 <b>天安门城楼</b>重檐歇山顶,上覆黄琉璃瓦,正脊两端鸱吻,戗脊列9尊小兽。面阔9间,进深5间。60根巨柱支撑折重檐屋顶,方砖墁地,城楼四周有汉白玉石护栏。 <b>人民英雄纪念碑</b> <b>中国国家博物馆</b>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其前身可追溯至民国元年(1912年)成立的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2003年根据中央决定,<b>中国历史博物馆</b>和<b>中国革命博物馆</b>合并组建为<b>中国国家博物馆。</b> <b>人民大会堂</b>位于天安门广场西侧,建筑平面呈山字形,总建筑面积17.18万平方米,四周有134根廊柱。 身后的<b>天安门广场国旗杆,</b>含地下部分共<b>32.6米,</b>净高度为<b>30米。</b> <b>天安门华表,</b>天安门前后各有一对汉白玉柱子,名为<b>华表</b>,又被称作<b>“望柱”,</b>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通高9.57米,直径0.98米,重20多吨。华表端庄秀丽、庄严肃穆,柱身雕刻云龙,柱体上方横插云板,云板上方为承露盘,承露盘上蹲立着名为<b>“犼”</b>的石质神兽。<br> 打卡 <b>外金水桥,金水桥</b>建于明永乐年间,重建于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外金水桥位于天安门南侧的<b>外金水河</b>上,端门以南,系七座三孔拱券式汉白玉石桥,以北京中轴线对称分布。 这是在<b>首都博物馆</b>拍的数码合成照片。 <b>天安门</b>的后面是<b>端门,端门城楼</b>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在<b>明清紫禁城的正门午门和皇城的正门天安门之间,</b>端门整个建筑结构和风格与天安门相同。 民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以后,<b>端门城楼</b>是历史博物馆的文物库房。 进入端门。 <b>午门</b>是<b>紫禁城</b>的正门,前有<b>端门、天安门</b>(皇城正门,明代称<b>承天门</b>),后有<b>太和门</b>(明代称<b>奉天门,</b>后改称<b>皇极门</b>)。平面呈<b>“凹”</b>字形,通高37.95米,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顺治四年(1647年)重修,清嘉庆六年(1801年)再修。<div><b>午门现在是故宫博物院的正门。</b></div> 进入故宫参观,<b>太和门</b>处于外朝中路,是故宫外朝宫殿的正门,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时称<b>奉天门。</b> <b>太和门</b>面阔9间,进深4间,建筑面积1371.14平方米,通高23.80米,上覆重檐歇山顶,下为汉白玉基座;梁枋上施有和玺彩画,是北京故宫内最大的宫门。太和门在明代是<b>“御门听政”</b>之处,皇帝在此接受臣下的朝拜和上奏,颁发诏令,处理政事。 <b>太和门前</b>列<b>铜狮</b>一对,左雄右雌,威武凶悍,是故宫六对铜狮中最大的一对。 <b>太和殿</b>又称<b>“金銮殿、至尊金殿、金銮宝殿”,</b>矗立在紫禁城中央,建筑面积2377平方米,是紫禁城(故宫)中最大的殿宇。 中轴线上 <b>太和殿</b>是最高等级的重檐庑殿顶宫殿。殿顶正脊两端的大吻,各由13块琉璃构件组成。每条檐角上的顶端为<b>骑凤仙人,</b>后面依次排列<b>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suān ní)、押鱼(yā yú)、獬豸(xiè zhì)、斗牛、行什,</b>这些小兽依次排列在高高的檐角处,象征着<b>消灾灭祸、逢凶化吉,</b>并含有<b>剪除邪恶、主持公道之意。</b>在现存的古建筑中仅此一例。 大殿内外饰以成千上万条金龙纹,据说是用真金箔打造。 小皇帝 故宫博物院内共陈列铁缸、铜缸308口,它们承载着历史的厚重,呈现出紫禁城六百年的岁月沧桑,是故宫这一世界文化遗产的有机组成部分。 <b>中和殿</b>为故宫“三大殿”之一,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中和殿高19米,平面呈正方形,面阔、进深各为3间,建筑面积580平方米,为单檐四角攒尖顶。 中和殿内悬挂有<b>“允执厥中”</b>匾额,为乾隆帝御笔,典出《书·大禹谟》中<b>“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b>一句。 <b>保和殿</b>又称<b>谨身殿、建极殿,</b>保和殿是故宫外朝最后的大殿,同太和殿、中和殿整体建在一座<b>“土”</b>字形台基之上,<b>“保和”</b>出自《周易》,意即保持万物和谐。 殿内悬挂乾隆皇帝御笔<b>“皇建有极”</b>匾,意即人君建立天下最高准则。乾隆五十四年,这里成为<b>“殿试”</b>的固定场所。 看过了<b>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b>我们来到<b>乾清门</b>前。 过<b>乾清门</b> 来到<b>乾清宫</b>前,乾清宫是内廷后三宫之一,为明清两代皇帝的卧室及其处理日常政务之所。 乾清宫正殿高悬着由清代顺治皇帝御笔亲书的<b>“正大光明”</b>匾,意指心怀坦白,言行正派。这个匾的背后藏有决定太子命运的<b>“建储匣”。</b><br> <b>交泰殿</b>原是皇后千秋节受庆贺礼的地方,清乾隆年间开始用于贮存宝玺,现为故宫博物院原状陈列展厅。 <b>交泰殿</b>平面为方形,深、广各3间,殿内顶部为盘龙衔珠藻井,地面铺墁金砖。明间设宝座,上悬康熙帝御书<b>“无为”</b>匾,宝座后有板屏一面,上书乾隆帝御制<b>《交泰殿铭》。</b> 最后面是<b>御花园。</b><div><b>钦安殿</b>是紫禁城中轴上唯一一座供奉神像的宫殿,地位显赫,所供玄天上帝(真武大帝)铜像亦为永乐时铸造。</div> 殿顶安放渗金宝瓶。 西边一棵白皮松根部外露,犹如一条卧龙。 故宫博物院的各个大殿,隔老远就设置了围栏,游客只能远距离观看,没有直观,便无法了解更多,有些只能从网上去搜索了。 游览结束,从<b>神武门</b>离开。 来到了与神武门隔街相望的<b>景山公园。</b> 景山公园山上五亭横列,我们只经过三个。<div><b>周赏亭</b></div> <b>观妙亭</b> <b>富览亭</b> <b>景山公园</b>坐落在北京内城南北中轴线上,是俯瞰故宫全景与北京中轴线的最佳观赏区。 山上的<b>北京城中心点。</b> 俯瞰紫禁城。 <div><b>北京中轴线</b>及其建筑承载着深厚的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内涵,与中国延续数千年的古都城市发展史一脉相承,历经数千年所构成的这一独具魅力的古都城市营造体系,是古代社会政治、文化与城市建设的有机统一,是几千年来中华文化孕育的一种特殊的文化成果。</div><b>背景音乐 汉宫秋月(纯音乐)</b><div><b>后期制作 徐 光 中</b></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