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山西●晋祠】

小鱼儿

<p class="ql-block">图文:林玲</p> <p class="ql-block"><b>  学生时代就读过梁衡的散文《晋祠》,当时就被文中的描写所吸引,心生向往。如今能亲临其境,欣喜之情不可言表。</b></p><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b></p> <p class="ql-block"><b>  “从山西省太原市西行40公里,有一座悬瓮山。在山下的参天古木中,林立着100多座殿堂楼阁和亭台桥榭。悠久的历史文物同优美的自然风景浑然融为一体,这就是著名的晋祠。”梁衡《晋祠》如是说。</b></p> <p class="ql-block"><b>  在景区用过午餐后,我们步行来到晋祠公园,这是依托晋祠博物馆而建的一座集园林艺术与历史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是免费的。公园很大,景点蛮多,散落在公园各个地方。去晋祠要穿过这个公园。</b></p> <p class="ql-block"><b> 在晋祠公园行走十几分钟就来到了晋祠门口,过了检票口就进到晋祠里面了。我们随着导游沿着中轴漫步,边听导游的详细讲解边细心地观赏,依次游览了三晋名泉、水镜台、会仙桥、金人台、对越坊、献殿、鱼沼飞梁、圣母殿、周柏唐槐、难老泉。虽是走马观花却也印象深刻。</b></p> <p class="ql-block"><b>  晋祠始建年代不详,最早的记载见于北魏郦道元所著《水经注》一书:"沼西际山枕水,有唐叔祠,水侧有凉堂,结飞梁于水上。"北齐天保年间(公元550-559年)曾大兴土木扩建晋祠。此后历代不同时期,出于不同的需要,相继在晋祠维修增建,集儒、释、道于一统,形成了一处规模宏大的建筑群。祠内不仅琼楼玉宇,风景如画,而且国宝荟萃。</b></p> <p class="ql-block"><b>  晋祠三宝、三绝、三匾,令人赞叹。</b></p><p class="ql-block"><b> 晋祠三宝包括‌圣母殿、‌鱼沼飞梁和‌献殿。圣母殿坐西朝东,面阔5间,进深4间,采用重檐歇山顶,结构为殿堂型构架单槽形式,空间宽敞无柱,斗拱形制多样。鱼沼飞梁的主体建筑是一座石质飞梁,呈现出典型的明清建筑特点。飞梁由多个石柱支撑,形成了一个悬在湖面上的建筑。南北东西四面伸长,如鸟之振翼欲飞状,给人以轻盈飘逸之感。献殿为金代建筑,是祭祀时陈列供品的场所。献殿建筑整体结构简单,不弱不费,是我国唯一的殿和亭结合的建筑。这些建筑展示了7至12世纪中国建筑、园林和雕刻艺术的辉煌,是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b></p> <p class="ql-block">图片转载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b>  晋祠三绝包括‌周柏、‌宋代彩塑和‌难老泉。周柏是一棵古老的柏树,“那周柏,树干劲直,树皮皴裂,顶上挑着几根青青的疏枝,偃卧在石阶旁”(梁衡《晋祠》)。周柏旁边还有一棵树——唐槐,”那唐槐,老干粗大,虬枝盘曲,一簇簇柔条,绿叶如盖”(梁衡《晋祠》)。宋代彩塑则是圣母殿宋代侍女像,40多尊彩绘泥塑神态自然、栩栩如生,是我国雕塑艺术宝库中的珍品。难老泉水出自悬瓮山断岩层,自地下约5米的岩石中涌出,平均流量约每秒1.8立方米,常年水温保持在17℃。《山海经》就有:“悬瓮之水,晋水出焉”的记载。泉水清澈见底,长流不息,北齐时撷取《诗经·鲁颂》中“永锡难老”的锦句,命名为“难老泉”。这三绝不仅展示了晋祠的历史悠久,还体现了其作为皇家祭祀园林和古代建筑艺术的集约载体的重要性。</b></p> <p class="ql-block">  <b>晋祠三匾分别是、“‌水镜台”匾、“‌对越”匾和“难老匾”。水镜台匾则取自《汉书》名句,由清乾隆翰林杨二酉所题。对越匾则位于中轴线对越坊上,由‌高应元所书,寓意报答祖先的高尚功德。难老匾位于圣母殿一侧的难老泉亭,由‌傅山题写,寓意生生不息。</b></p> <p class="ql-block">  <b>除此之外还有一绝,是圣母殿前柱上的木雕盘龙。“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盘龙雕柱,雕于宋元祐二年(1087年)。八条龙各抱一根大柱,怒目利爪,周身风从云生,一派生气,距今虽已近千年,鳞甲须髯,仍然像要飞动,不能不叫人叹服木质的优良与工艺的精巧。”(梁衡《晋祠》)</b></p> <p class="ql-block">  <b>逛完晋祠,回程还要穿过晋祠公园,回头再看晋祠,有百余座殿、堂、楼、阁、亭、台、桥、榭点缀于山光水色之间。</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