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b>读“老桃树”《可以续写吗?》</b>:</p><p class="ql-block"> 上午送妻子去岳父家。路上闲聊,我说鲁迅的《风波》中,九斤老太看什么都不顺眼,现在的老太太们也是,似乎人到了一定年龄,就有克服不了这个年龄段的毛病。</p><p class="ql-block"> 我说一段辛亥革命前后,被强制剪辫子,忽然又要留辫子,没头发的只能弄一条假辫子,又忽然留辫子是不对的了……,这么巨大的,社会变革的“风波”,鲁迅先生用摇船来往于乡村和城镇之间的七斤的遭遇,就全部反映出来了,真是大手笔。现在的牛哄哄的作家谁能写得出来?</p><p class="ql-block"> 李白我们学不来。他“千金散尽还复来”,我们的银子从那儿来?我们的都是辛辛苦苦挣来的血汗钱,还时不时被骗子苍蝇般惦记着。看到崔颢的诗后李白坦承:“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现在的人,谁承认别人强于自己?一个个精神病似的认为自己是最能的,据说这叫自信。门口观看一盘棋还要打得不可开交,倒地诈伤才了事。</p><p class="ql-block"> 杜甫我们学不来。看到半夜官吏来拿人,老头跳墙走了,一般人除了惊吓就是愤懑,杜甫却能从中看到社会的现实而作诗记录下来。</p><p class="ql-block"> 老了以后,最讨厌的就是令人偏执的励志文,和“为XX服务”的文章。前两天忽然想起《一件小事》来。原来我们眼前的事一百年前鲁迅就记录过。那个老妪并非碰瓷,车夫把她扶起并没有担心被讹,巡警所里的巡警似乎也没说车夫“不是你撞的为什么你扶起来?”</p><p class="ql-block"> 莫管他人瓦上霜,这是古训了,不是么?生活告诉我们,傻一点儿才更幸福。</p><p class="ql-block"> 这思绪,已经离您的原文原意越来越远了。</p><p class="ql-block"> ——铁丁</p> <p class="ql-block"> 鲁迅的不朽在思想,鲁迅的犀利在眼光,鲁迅的魅力在语言。他看透了那一卷卷历史后的真相,洞察了社会高处与底层的习性和走向,揭开了人心深处的那块疤,这样伟大的思想启蒙者,也只有那个时代能产生,也有可能在后时代被遗忘。再过些年,你再说《一件小事》《风波》等,可能知道的人更少,甚至阿Q、孔乙己等文学形象,也会被搞笑小视频所替代,这样子一“远虑”,“近忧”就湧上心头了。</p><p class="ql-block"> 李白写的那些豪放,看的人可得小心点,听李白那话,就是喝多了。“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这肯定是醉了,真当真落到实处,第二天早晨醒来“人到哪里去”;“千金散尽复还来”,第二天吃早饭一摸兜空瘪,“钱从哪里来”。读来挺有气势,品味挺后感染力,喝晕了背诵一下,洒脱与豪放之后,还得操着这月退休金到帐没到帐的心,这就是老人了。</p><p class="ql-block"> 电视上有各种各样的综艺节目,励志文就是文坛上的文综节目,还真得有,开会发言表态用得着,写各种申请和学习园地文章用得着,谈个朋友不会励志的句子也是不加分的。我讨厌的是许多励志文千篇一律,你抄我我抄你,都弄不出新意,这样就误了相信励志文的人的前程,本来就没有写好字的天赋,却励志人家“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结果磨一辈子铁杵,连个铁球都没磨成。还有的写励志文的作者,义正辞严一通坚守情操坐怀不乱的励志后,转脸上了小三的床,这就是心怀鬼胎了。励志的故事很多很动人,靠读励志文成功的人没有,靠写励志文吃饭的不少。</p><p class="ql-block"> 人的交流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原点上,从这点出发,发散引出无数个点,包括吵架争论亦如此,这就是碰撞触发出来灵感的事了。</p><p class="ql-block"> 回到原点,突发奇想,鲁迅先生如果续写《羊脂球》,他会怎么写呢?他喜欢俄国作家,对果戈里有研究,他译的《死魂灵》,一读就是他的文笔的样子。</p><p class="ql-block"> ——老桃树</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