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宜宾)李庄——抗日战争时期的大学城(二)

伟哥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同大迁川,李庄欢迎,一切需要,地方供给。”1940年夏,李庄人民发出16字电文,邀请因校区被炸毁而辗转多地的国立上海同济大学迁至李庄。为了待客,李庄儿女将近40座大小庙宇、殿堂“移开神位让师位”,腾空庙宇、让出婚房、敞开祠堂,为师生们安放下了一张“宁静的书桌”。</p> <p class="ql-block">1940年冬,与同济大学共同迁入李庄的还有中国营造学社、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等,作为当时全国最高学术机构的中央研究院下设13个研究所,全部搬迁到了李庄。从1940年到1946年,李庄是“四大抗战文化中心”之一,其文化密度之高,恐怕在世界上都绝无仅有。</p> <p class="ql-block">1940年11月,日军在昆明的空袭愈发频繁,梁思成一家不得不再次迁移。这一次,他们的目的地是李庄,这里成为他们战时辗转流离生活的最后落脚点。古镇西侧的中国营造学社陈列馆内,保留有梁思成、林徽因等一代建筑学大师的手稿,还原了曾经的工作场景和建筑成果。行走在还原后的工作台、建筑草图、模型之间,让人仿佛回到了那个炮火纷飞的年代。</p> <p class="ql-block">让铅字与子弹共鸣,笔杆和枪杆齐飞。”李庄古镇张家祠内的一段话让不少游客印象深刻。李济、傅斯年等大批文化精英也云集李庄,他们在没有硝烟的文化战场中奋力抗争、深耕学术,共同谱写了一曲文化抗战、知识报国的热血篇章。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的上万件馆藏文物,为躲避日军轰炸,辗转千里迁驻到这里。李庄人的胸怀,为中国腾飞造就了大批精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