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原新立完小,现已变成了养老院</font></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新立完小</b></h1> <br> 1960年7月,我在本村初小毕业,9月升入新立完小读高小。 <br> 新立完小原先是一个道观,叫“三洞观”。因观外那条小河上有三个泉洞(鼓洞、锣洞、精彩洞)而得名,后来人们以讹传讹,习惯叫它“三鼎罐”。那时新立完小没有公路,几条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往学校。学校周围都是高大的洋槐树,每到春末夏初,那一串串银铃般的槐花散发出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如今想来还十分留恋。<br> 2019年4月5日我重返故乡,特意去原完小寻觅童年的记忆,但如今已变成了养老院,只剩下那口水井和天子殿的残垣,儿时的模样已荡然无存。<br> 教我们的老师是个退伍军人,退伍前是部队文化教员,叫刘尔彬。他高大英俊,表情严肃,看起来有点令人生畏,实际上对学生很好。在此期间,我曾担任过中队长职务,是少先队积极分子,多次被评为优秀少先队员,公社和区团委先后授予优秀少先队员称号。<br> 在高小时,由于饥饿,有的同学也到地里掏红苕、拔萝卜、摘嫩豌豆角吃。但我有点胆小,宁愿挨饿,也不敢伸手去偷吃。<br> 那时冬天天气比现在冷,不是风雨交加,就是明霜大雾,田里经常结着厚厚的冰,有时还下着大雪,为了防冻同学们上学都提着一个烘笼。在上学路上,总要摘一些路边的冬黄豆或米豆角,剥出豆粒,装进衣服兜里,上课时饿了,就用一个鞋油盒放进豆粒,在烘笼里烤着吃。现在想起来都好笑,老师在上面讲课,学生在下面烧豆。由于豆粒不干,一烧就冒气,有时热气把铁盒冲开,连气带灰冲起一尺多高,还发出豆粒的炸裂声。教室里不时响起噼噼啵啵的声音,冲起一股股烟雾,好像小炸弹爆炸腾起的蘑菇云。一次,一个同学刚把烧好的豆粒放进嘴里,老师就让他站起来回答问题,那个同学把嘴闭得紧紧的不敢张口,同学们都哈哈大笑。这一笑可要了命,他也忍不住笑起来,将豆粒喷了好远,还差点呛到气管。<br> 这一时期,不少人因营养不足患了浮肿病。开始公社卫生院让患者集中治疗,后来患者越来越多,卫生院无法容纳,只好就地治疗。说是治疗,其实是用米糠掺一点黄豆面,做成糠粑,据说可以治疗浮肿。患者凭医生证明,可以每人领几个回家吃,的确效果还不错。我父母亲也患上了浮肿病,他们把领回的糠粑,总是要分一份给我们吃。那时吃糠粑的感觉比现在吃山珍海味还香。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2019年重访新立完小时在水井旁留影</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