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微风不燥,秋风正好,十月有吹不尽的秋风,也有数不尽的金黄,十月有一年之中丰厚的收获。为推进高效课堂,适应新课改,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课堂教学能力,形成优秀的教师梯队,回民区光明路小学自10月15日至10月31日举行了“主题教学大视野,共学共研促提升”教学月活动。</p><p class="ql-block"> 本次活动中我校教师共展示14节语文课。</p> <p class="ql-block"> </p> 郭伊妍老师教授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郭老师聚焦五次擦燃火柴的部分,引导学生梳理小女孩擦燃火柴出现幻象的过程。学生可以借助表格支架,让学生独立思考小女孩每次擦燃火柴后看到了什么,提取"大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飞走了"等词语,填在表格"幻象"栏中,梳理出主体脉络。并以第一次幻象描写为范例,指导学生精读课文:说说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后看到了怎样的画面,通过朗读体会小女孩心情的变化,想象小女孩看到的画面,感受幻象的美妙以及小女孩内心的惊喜和温暖。并通过对比阅读引导学生思考、交流:小女孩擦燃火柴后为什么会出现温暖的大火炉?这突然出现的幻象,表达了她怎样的愿望?并感受童话的魅力。按照第一次幻象描写的方法,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想象小女孩每次看到的画面,感受小女孩的愿望,并体会现实的残酷。最后引导学生思考:卖火柴的小女孩离开了人世的结局是悲惨的还是幸福的。 <p class="ql-block"> </p> 霍丽丽老师教学《一块奶酪》,通过导语引导学生再次明确童话的魅力就在于丰富的想象,本篇课文再进入一个角色展开想象,并且推测自己要成为谁。进入本篇课文的学习,首先检查生字和词语的认读,含有多音字句子的练读,多音字的辨析;然后让学生回忆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围绕学习提示进行学习,知道讲了什么故事,蚂蚁队长的心理变化是什么?说说自己是否喜欢他?围绕着这一个线索,重点体会蚂蚁队长的心理变化,突出纪律的重要性和队长的特点。在了解这一环节的过程中,知道了蚂蚁队长的形象,是通过队长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突出出来的,因此在我们学写童话故事的过程当中,我们也要运用这样的方法进行写作。 <p class="ql-block"> 四年级赵向宏老师教学的是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盘古开天地》,这一单元是神话主题单元,目的在于让学生感受神话的神奇,进而走向更广阔的神话世界。作为单元首篇课文,《盘古开天地》对整个单元的学习起着奠基作用。这则神话核心在一个"神"字,第一课时的教学,重在引导学生按照故事起因进过结果把故事讲完整,并感受人类童年时代对宇宙的神奇想象,感悟故事中鲜明的人物形象。</p><p class="ql-block"> 教学时,赵老师先让学生通过讲故事的活动,用口耳相传的方式,让学生讲完整故事,再寻找神话故事神奇之处,感受人物形象感受神话故事的神韵。课尾,向学生推荐整本书,把学生引人更为宽广的神话世界,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做好阅读整本书的知识和经验准备。</p> <p class="ql-block"> </p> 赵鑫老师教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精卫填海》。在“神话传讲人”的单元情景下,通过四字词语导入,联想神话故事和神话人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让学生通过复习旧知对题目进行提问,引发思考,为传讲故事埋下伏笔。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赵老师分为三个板块进行教学:一、多种方式读,读准节奏,熟读成诵。二、联系旧知,抓关键词,理解文意。三、创设情景,感悟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精神。继而紧扣单元主题,整合神话的起因、经过、结果,发挥想象,传讲故事。以唐玄奘、袁隆平、石光吟的事例升华情感,感受中华优秀民族坚韧不拔的精神。 <p class="ql-block"> </p> 张月英老师教学第四单元习作。本单元习作以“我和___ 过一天”为话题, 要求学生选择一个感兴趣的神话或童话人物, 想象自己与他过一天会发生的故事,进一步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并乐于表达。本节课我借助教材中的插图创设语境, 激活言语经验, 通过任务驱动激发学生的表达动机。 同时, 搭建程序支架“选人物→择地点→定事情→想经历 ” , 帮助学生明确完成表达任务的路径, 开启学生的系统思维。 <p class="ql-block"> 温瑞老师进行五年级第四单元单元导读课的讲授,为本年级单元整组教学开了个好头。</p> <p class="ql-block"> 王如凤老师执教的是五年级上册的第四单元的第12课《古诗三首》。王老师聚焦于爱国主义这一主题,精心策划了以“寻绎中国梦,厚植爱国情怀”为核心的教学情境。在这一宏大的主题背景下,引领学生们深入探索了三首古诗的深邃意境,旨在通过思辨的火花,点燃他们心中对祖国的热爱与对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p><p class="ql-block"> 课程伊始,向学生们布置了首要任务:以小组为单位,细致研读这前两首古诗。借助详尽的注释与丰富的历史资料,学生们需深入挖掘诗句背后的深层含义,探寻诗人们“心中的期盼”究竟为何,以及这些期盼是在何种情境下,向何人倾诉的。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们的文学鉴赏能力,更激发了他们对历史背景的好奇与探索欲。</p><p class="ql-block"> 随后,借助地图与生动的历史视频,为学生们搭建了一座穿越时空的桥梁,让他们得以直观感受南宋时期的风云变幻。在历史的长河中,学生们逐渐领悟到,尽管两位诗人身处不同的时空节点,但他们内心发出的呼声却是如此一致——对祖国统一的深切期盼。这份期盼,正是南宋时期广大民众共同的“中国梦”。</p><p class="ql-block"> 课程的高潮部分,进行了对比阅读,引导学生们从更广阔的视角审视古诗。他们发现,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诗人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始终如一,他们渴望祖国强大、人民安康的美好愿景跨越时空,与今天的“中国梦”遥相呼应。又通过学生的照片激发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的决心与信念。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爱国主义的种子,为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新时代接班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 </p> 王淑清老师教学《少年中国说》(节选),通过朗读及资料的补充逐渐让学生感受到作者表达的爱国情怀。初读将词语读准确,读清晰;补充资料了解当时社会背景后再读,读出昂扬向上的气势;结合作品发表时作者的处境资料后最后读,读出作者对祖国深沉的希望与爱。整堂课围绕本单元语文要素—“结合资料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感”,层层深入,循序渐进,让学生在资料的辅助下,朗读有情,品读有悟。 <p class="ql-block"> 六年级张皓老师作课《桥》,关注语言,体会环境;语言的积累与运用是基础任务群的要求,更是语文发展的基石。语言习得不到位,将影响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例如“咆哮、奔腾、野马……”,让学生读对词语,用读来代替讲解,在读中感悟语境,积累语言。同时老师还关注朗读,表达语境;诵读不仅能感受语言,也能表达语言蕴含的语境。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环境描写与人物描写时,可以引导学生重复诵读重点部分,在读中感悟环境的作用,在读中感悟人物形象,以读促学。</p> <p class="ql-block"> 钱志美老师教学《穷人》一课。这一课是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的课文。教学结合本班学生特点,采用已读促悟的方式,抓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理解,结合学生生活经验,感受主人公桑娜、渔夫的善良品质,体会凡人不凡的伟大。安排小练笔进一步体会主人公的美好品质,学生读写结合,加深印象。</p> <p class="ql-block"> 王晓晶老师教学六上四单元第15课《金色的鱼钩》。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安排了四个活动:一.了解相关背景,梳理小说主要情节。通过资料的补充,学生了解了草地自然环境的恶劣。通过梳理小说的主要情节,学生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二.自主阅读分析,体会人物形象。通过运用前两节课学过的方法,学生默读圈画相关内容,做简单批注,小组合作交流汇报等,学生体会到了老班长忠于革命、尽职尽责、舍己为人的形象。三.表演感人情节:老班长的隐瞒。通过课本剧的表演和观看,学生加深了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最后问学生想对老班长说什么并写下来,升华了情感。</p> <p class="ql-block"> 贾文老师教授一年级课文《秋天》。首先,教师请学生借助课后生字提示自由朗读圈出生字解决字词问题,教师有针对性的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进行指导,例如“秋﹐树﹐片等”。这为学生阅读文本扫清了障碍,也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征。接下来,教师请数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或者是听范读),教师请其他学生边听边圈画出每段的关键词句,理清文章脉络,教师根据学生板书文章脉络。(教师板书)新课标对学生阅读的要求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此环节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出发点,学生边读边思考,在听读中理清思路,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和概括能力,解决教学重点。</p><p class="ql-block">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以多媒体出示课件,教师请学生先自由读在分组读。课件的设置一脉相承,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和讨论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进而解决教学难点。</p> <p class="ql-block"> 张瑜老师教授一年级古诗《江南》。《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在诵读儿歌、古诗时,要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张老师讲授的部编版一年级上册《江南》一课,语言活泼,是一篇指导朗读想象和识字教学的好文章。本课教师创设了乐府官员游江南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随文识字,在游戏中了解汉字的字理结构,在交流中品读汉字的博大精深,在运用中感悟文化传承的魅力。集识字想象朗读指导等一体,让学生学有所获。</p> <p class="ql-block"> 黄静执教的二年级《12坐井观天》这一课,从单元整体设计一一“破案"入题,为学生创设有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以浓厚的兴趣,饱满的状态学习课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课堂教学中注重随文识字,用"对比法"、"组词法"、"结合生活法"等方法来识得生字并理解字义。为能让学生读好不同语气的对话时,采用边读边理解词,边读边揣摩人物内心想法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人物表达的情感,从而读出恰当的语气。为理解寓意奠定了基础。</p> <p class="ql-block"> 在本次教学月听评课过程中语文教师们借以提升教学能力。通过观察其他教师的教学风格、技巧和课堂管理方式,从中学习优点来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比如,有的教师擅长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度解读,有的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有独特的思路,这些经验都可以借鉴。</p><p class="ql-block"> 同时还发现了自身不足。听课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反思的过程。看到其他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语文教师能够对比自己的教学,发现自己在教学环节设计、知识点讲解、师生互动等方面存在的不足</p> <p class="ql-block"> 行政人员在本次教学月中了解教学实际情况。听课能让行政人员深入课堂,直接知晓教学的真实状况,例如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如何等。</p><p class="ql-block"> 同时更加强和教师的沟通交流:基于听课所观察到的情况,行政人员可以更好地和语文教师沟通教学理念、教学目标,促进双方对教学工作的理解,也有助于行政人员对教师的工作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支持。</p> <p class="ql-block"> 在教学月中全体行政人员和语文教师分三次进行了集体评课。<span style="font-size:18px;">语文教师则可以从学科专业知识、教学方法、课堂互动等微观角度进行分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授课教师在集体评课能接收到多方面的反馈,从而更全面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了解自己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时间把控、学生参与等各个环节的表现,进而明确改进的方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参与评课的其他教师,在思考如何评价他人教学的同时,也会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比自己与授课教师的异同,从而获得启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集体评课活动为行政人员和语文教师提供了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能够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与信任。大家围绕教学各抒己见,共同为提高教学质量出谋划策,营造积极向上的教学氛围,增强了团队协作精神。</p> 图片:全体语文教师 供稿:全体语文教师 初审:白勇泉 复审:徐燕飞 终审:马红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