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16年前来哈萨克斯坦探亲的时候婆母已经80岁了,但老人家无论相貌、思维、精神面貌和体力看上去也就五六十岁,那时老任的弟弟也年轻,带我们一起游山玩水转遍了这里所有值得去的地方,所以这次我和老任决定就在家里陪老太太,哪儿也不去了。不巧来后我就病了,不敢近距离接触老太太,整日除了吃就是睡,也好,反倒能静下心来好好观察体会一下不同国度的文化生活了。</p><p class="ql-block"> 首先说饮食吧,家里有一个专门做饭的阿姨(他们这儿叫佣人)看长相应该是哈族,30多岁吧,高高大大,每日在厨房认真忙碌,饭菜做的跟咱们新疆人的差不多,炖牛肉,大盘鸡一定要放大量洋葱🧅,照片这盘油炸的果子跟回族的油香味道一样,咱新疆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在重大节日和招待客人,回族祭奠亲人餐桌上是必不可少的,都管这种食物叫“包尔萨克”,哈萨克斯坦也叫“保尔萨克”,连发音都一样,还有烤包子,囊也都和新疆的一模一样,但也有好多俄罗斯的饭菜,比如第一道菜一般都是红菜汤或不同的菜汤,也有鸡汤。早餐则是各种面包,跟欧洲的面包一样全麦面多一些,有嚼劲,不像中国的面包那么松软,我喜欢吃,配面包就是黄油、果酱、奶酪、红橄榄菜或别的几种什么菜打碎再放色拉酱制作的抹在面包上的,不知道叫什么,挺好吃,红茶加奶每天必有,这点又跟我们内蒙、新疆、西藏、甘肃的回族一样了。我对奶制品非常敏感,但他们这儿的奶酪奶油牛奶非常香,没腥味,吃后我这个奶制品蛋白不耐受的肚子也能接受,草莓🍓酱,苹果🍎酱都是自家做的,晶莹剔透,蜜蜜的汁大大的果让人无法拒绝。餐桌上基本没有猪肉,以牛羊肉为主,肉质也非常好,蔬菜水果都跟咱们新疆的一样,大而好吃,感觉都是绿色食品,非常健康!</p><p class="ql-block"> 最突出的是吃饭的形式,无论早晚餐,每顿饭都要隆重起来,早晨起来是喝咖啡的时间,会配不同的不太甜很好吃的蛋糕🍰无论哪款都比中国的好吃😋,难怪,人家做蛋糕的历史毕竟比我们悠久啊!当然原材料也很重要。下午会有一次喝茶的时间,喝茶🍵时会有很多坚果,水果,面包果酱什么的,这又让我想起了新疆………。</p> <p class="ql-block"> 无论吃什么,餐具最重要,大盘套小盘的,每次的碟碗茶杯都是一套的,还要跟桌布配搭。不管吃不吃餐桌上一定得有一个大果盘,摆满各种水果,还有鲜花。</p> <p class="ql-block">萨尔包克</p> <p class="ql-block">每顿饭都是满满的仪式感</p> <p class="ql-block">奶奶生日🎂那天换成了大红桌布和大红边的碗碟盘</p> <p class="ql-block"> 奶奶生日🎂这天就换成了大红桌布,因为尤利的父亲是中国人,所以家里还是滲透着不少中国元素,比如孩子们饭后一定会用汉语说;谢谢爸爸妈妈,我吃饱了,然后端起自己用过的一摞盘子送到厨房,虽然是他们会说的唯一一句汉语,但也算是传承吧,另外体现了家庭的教育和孩子们的修养。说到这里不得不说他们的教育,孩子们不看手机,看动画片,所有人说话都是轻声细语,包括家里的几个佣人,连猫偶尔叫起来也很温柔,狗狗没叫过,很安静,我这个大嗓门在这种氛围中说话也压低了声音。</p> <p class="ql-block">猫猫在饭桌下,想吃东西用双抓拍拍我的腿</p> <p class="ql-block">小狗狗也从不叫</p> <p class="ql-block"> 弟弟尤利喜欢孩子,一共有九个孩子,其中有两兄弟是从小领养的哈萨克族孤儿,包括这俩孤儿前面六个孩子都已长大成人,都有了自己的工作有的也已成家,现在家里有三个小的,小到跟我们的孙子一样大</p> <p class="ql-block">麦克最快乐!整天摇头晃脑乐呵呵地,不挑食,吃什么都香,尤其喜欢吃肉,大人的小帮手,楼上楼下拿个东西什么的只喊麦克,他总是乐呵呵的完成,三楼有个咖啡机只要没水了喊一声麦克!他一定神速地从一楼拎一大桶矿泉水上来,浓密的头发上冒着热气和汗珠,真是个快乐的好孩子</p> <p class="ql-block">每次上下楼梯跟我相遇都会主动用他那四声不对的汉语跟我打招呼—雅丽你好!</p> <p class="ql-block">小女孩叫什么玲,我问了N多次也没记住,最后不好意思再问了,就叫玲吧,文静懂事,整天安安静静的微笑,偶尔也会跟yang 闹点小不愉快,会飞一脚,不过很快就过去了。</p> <p class="ql-block">这个小家伙yang 最精,鬼丢丢的,挑食,不吃肉,不吃蔬菜,最喜欢甜食,瘦精精的,喜欢辩论,有他自己的见解。</p> <p class="ql-block">拆礼物</p> <p class="ql-block">我们给两个男孩买了中国玩具“无人机”居然还能拍摄,两个小家伙兴奋地疯玩了三天,后来突然就收手了,估计爸爸不让他们玩了,虽然爸爸妈妈从不唠叨训斥孩子们,但孩子们除了天真顽皮快乐外却很守规矩,能感觉到爸爸妈妈对他们无微不至地关心,但一点都不溺爱,不惯着孩子们,孩子们很有教养。</p> <p class="ql-block">yang 跟老任下棋</p> <p class="ql-block">文静的小琳达给我画了一幅画安静微笑的走过来送给我</p> <p class="ql-block">同样也给老任送一幅</p> <p class="ql-block">奶奶在自己的房间里很安静,包括家里的三个阿姨也都很安静,各尽其职的忙自己的工作,孩子们回来也不吵奶奶,除非哪天奶奶想唱歌,尤利,维文和孩子们会去奶奶房间唱一两首俄罗斯🇷🇺歌曲,周日音乐教师会来家里给孩子们上一堂音乐课,维文跟孩子们一起唱,不得不说音乐细胞是刻在他们骨子里的。</p> <p class="ql-block">顽皮的孩子们在老任枕头下面放一个大蜘蛛玩具,吓吓他们喜欢的尤里根伯伯。</p> <p class="ql-block">我算是很爱熨衣服的了,他们家更是如此,大到床单被套,小到毛巾袜子,估计是俄罗斯🇷🇺人的习惯吧。</p> <p class="ql-block"> 我很奇怪孩子们为什么上午不上学,每天早晨9点三个孩子会拎着各自的运动大包去学跆拳道,中午回来吃饭然后换了校服去学校上课,下午7点乘校车回家,问了,由于翻译软件没准确翻译所以还是不明白,但能说明一个问题,他们没有咱们那么鸡娃。</p> <p class="ql-block">74岁的儿子跟95岁的妈妈比力气。</p> <p class="ql-block">有妈的孩子是个宝,甭管多大。</p><p class="ql-block"> 妈妈明显的老了,算这次我俩是第四次见面了,多年前她会跟我聊天,一口老北京话,(她50年代回苏联前是在清华教钢琴)个别词语都是五六是年代的用词,20年前第一次来看她,有说不完的话,讲她儿时,讲她一生的经历,尤其是怀念前苏联时期,也是,50年代国家分给她的三大间房子就有暖气,厨房有煤气,卫生间带浴缸,厕所抽水马桶,24小时热水,想想我们90年代才做到家里能冲澡。最怀念那时的俄罗斯🇷🇺教育,说现在主要是哈语教学,义务教育初中后国家就不管了,造成很多孩子辍学,这个民族又爱喝酒,好多青少年未婚怀孕,男孩子跑路,女孩子没办法也弃子跑路,造成很多孤儿,尤利之前领养的孤儿兄弟俩就是小妈妈把孩子弃出租房跑了。这次来她不怎么说话了,说话也是俄语,我一句也听不懂,不知为什么不说汉语了?估计是大脑🧠管汉语的区域软化了,总之是老了。</p> <p class="ql-block">尤利的哈萨克朋友给老任送了顶哈萨克帽子,戴上成当地人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