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者:陈洪</p><p class="ql-block">首次接触三线建设,是去六盘水旅游的时候,参观过六盘水市的三线建设博物馆。因为那时候没有真正了解过三线建设,不知道三线建设是怎么回事,也就走马观花地看了一遍,没什么印象。直到今天看了《远去的天星沟——我的三线人生》这本书,才了解了三线建设,有了一些收获和体会。这要感谢我班的学生家长刘剑,是他送给我这本书,才让我了解了三线建设的伟大。</p><p class="ql-block">作者晓露是我们泸州人,是我班学生家长刘剑的亲人,因此让我读起来倍感亲切。全书以晓露的成长经历为线索,讲述了她小时候怎么离开故乡泸州,来到南川县天星沟的三线军工企业,在艰苦的环境中怎么样读书工作,还有企业的创立,发展,搬迁等等。她给我们读者普及了三线建设全过程的历史,抒发了她对天星沟深厚的故乡情,展现了南川和天星沟的巨大变化,同时讲述了天兴厂开拓者的艰苦创业和普通天兴人的平凡又动人的故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天星沟那个艰难的环境里,三线建设者们怀揣革命理想,披星戴月,披荆斩棘,开山辟水,筑路架桥,战胜重重困难,在这里建起了一座现代化兵工企业。他们的伟大精神令人感动。</p><p class="ql-block">当我读到由于山体滑坡,两个年轻职工因公殉职时感动落泪;当我读到留守儿童王娟,她父母为三线建设远离亲人,让幼小的她承受了过重的生活担子,失去了在父母身边撒娇的幸福时又感到心痛;当我读到毕业以后响应国家号召,建设大西北,一生建设了三个兵工厂的唐国基的故事时,我不禁啧啧称赞。当我读到816核工程建设期间,有76名解放军官兵牺牲,其中年纪最小的只有19岁,被埋藏于距离山洞三公里的“一碗水”烈士墓与816工程同眠的时候,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告诉我们今天的和平生活多么来之不易。当我读到看书痴迷的作者晓露,放学路上看,蹲厕所里看,吃饭的时候,把书放写字台上,用重的东西压着翻开的书,看吃饭边看书,甚至到邻居家逗小孩,借此机会把他们家的藏书基本看完的时候,我又由衷地佩服,同时也产生了多看书的冲动。</p><p class="ql-block">总之,书中有太多令我动容的地方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看完这本书,还让我了解了当时三线建设那段时期的历史,原来我们现在提的文化自信,也与之有关。</p><p class="ql-block">三线建设,是1964年在我们国家的决策下,进行的一场以战备为中心的经济建设战略。国家投入了2000多亿的资金和几百万人力,历时15年之久,在三线地区和一二线地区腹地,建设起了以国防工业、基础工业为主的2000多个大中型工厂、铁路、水电站、科研院所等基础设施。三线建设规模堪称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建设战略的空前壮举。</p><p class="ql-block">为什么要搞三线建设?</p><p class="ql-block">原来是出于对国家经济建设需要。迫于当时的国际形势,需要考虑如何防备敌人突然袭击的问题。因为工业过于集中,大城市集中了60%的主要民用机械工业,50%的化学工业和52%的国防工业。大城市人口多,大部分都在沿海地区,主要铁路枢纽,桥梁和码头大多在城市附近。一旦发生战争,我国的国防工业、交通运输、科研院所都可能陷入瘫痪。所以国家才决定搞三线建设。把有关军工企业,机械工业迁移一部分到三线,在一线的全国重点高校和科学研究设计机构也要计划性的迁入到三线,遵循分散、靠山、隐蔽的方针,不得集中在某几个城市或点。</p><p class="ql-block">读了这本书才知道我们三线建设的伟大决策,使我们国家在当时严峻的国际环境下,有了可靠的战略后方基地。当年三线建设的历史功绩和创业精神是多么的伟大。</p><p class="ql-block">三线建简设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是三线建设留下的“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直到今天,仍然不过时,具有先进性,就像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熠熠生辉。</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陈洪,泸州市鱼塘学校教师,学校语文学科带头人,多次被评选为龙马潭区优秀教师,所带班级成绩在学校年级名列前茅!在全校上千人的家长会上得到许露书记称赞。</p> <p class="ql-block">晓露著长篇纪实文学《远去的天星沟——我的三线人生》,由新华出版社出版。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三线人的故事和三线建设的起因、过程、得失。如需购买此书,请加作者晓露微信139-8187-7476。</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