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帮扶引发的家庭教育思考

梦之春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根据我校需帮生帮扶安排,我帮扶的一名学生叫王小明(化名)。从该生的信息栏中看到些许家庭背景,父亲为我县一名正式工作人员,母亲是一位艺术指导老师,有一妹妹在某幼儿园大班上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为了更加全面了解王小明的情况,我事前约了班主任和英语老师,了解了该生的在校表现。从班主任和英语老师口中得知,王小明在课堂上表现非常不好,随意性很大,专注力不够,时而左顾右盼,时而爬在桌子上睡觉,对课堂和老师没有敬畏之心,对老师的批评教育,抱有敌对情绪。老师在管理时,生怕诱发该生的坏情绪,尽量回避这位学生。据班主任说,王小明的父亲以前在教育他时,经常拳打脚踢,随着王小明年龄的增长,身体越来越强壮,王小明对父亲的暴力教育出现了反抗行为,至此形势出现了逆转,他的父亲再也不敢用拳头说话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刚开始谈话,王小明显得格外拘谨,从他的表情来看,有点抗拒,也有点冷漠,两只手不停的用力搓动着,时不时拍一下桌子。为了消除他的戒备心理和紧张心理,让他能敞开心扉,尽情表达他的思想,我没有从他的学习方面谈起,而是从家庭情况入手。通过引导和鼓励,他开始愿意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了。当谈及家庭教育时,他彻底破防了,眼泪止不住的流出来,双手不停的揉着眼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从他身上看到了家庭教育不当,给他带来的诸多负面影响,如果不及时纠正,可能会影响他的一生。根据帮扶谈话情况,就家庭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谈几点自己不成熟的思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家庭和睦,才能培养孩子健全人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从王小明口中了解到,他的家庭乌烟瘴气,父母经常当着他和妹妹的面吵架打架,手无缚鸡之力的母亲,根本不是身强力壮的父亲的对手,他的母亲经常被打的鼻青脸肿。父母在对骂厮打过程中互相揭短,互相怀疑,夫妻之间最基本的信任已经荡然无存,是典型的暴力家庭,小明久处这样的家庭,给他幼小的心灵造成了不可愈合的创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个孩子如果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家庭,就会表现出自信、阳光、真诚、善良的一面;如果生活在一个矛盾重重、整天打打闹闹的家庭,孩子就会表现出冷漠、自私、偏激、暴力的一面。王小明生活在充满暴力的家庭,得不到家庭温暖,得不到父母关爱,就会从抗拒父母的管教,发展到抗拒老师的教育,更会发展到抗拒道德的约束和法律的制裁,敌视一切,对抗一切,这会毁掉孩子的一生,也会毁掉一个家庭。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曾说过“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二、平等交流,才能建立和谐亲子关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王小明说,当他犯了错,或者考试成绩不理想,父亲从来没有坐下来平心静气和他交流,没有主动帮助他剖析原因和解决问题,而是动辄打骂,让他心生畏惧,导致他有了问题不敢请教父亲,有心了事不敢向父亲倾诉,亲子关系出现了很深的裂痕。我让他用一个词或者一句话描述他的父亲,王小明沉思半天后,说出一个词“恶心”。当听到这个词的时候,我震惊了,这可是在描述他的父亲啊。从中看出父亲在孩子心中的形象多么恶劣,亲子关系多么糟糕,父亲给他留下的只有“仇恨”。按理说,王小明的父母都是有文化人,而且父亲是一名国家工作人员,可是因为望子成龙心切,教育观念落后,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导致了教育的失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父母在实施家庭教育时,如果没有语言沟通,没有情感交流,一味的采取暴力手段,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自我封闭,不愿与人交往,会出现一系列的排他行为,排斥同学,排斥亲人,排斥老师,排斥社会。所以做父母的,首先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再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教育、鼓励和帮助。再者教育孩子时,双方要统一战线,统一行动,父母要轮流扮演红脸和黑脸角色,以免在孩子心中出现“谁宽容他,谁就对他好”的认知误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三、涵养家风,才能树立家长良好形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他眼中的父亲,是一位喝酒成性、嗜赌如命、脾气暴躁的人,他和母亲在家中感受不到温暖。谈到他的家人,他目露凶光,泪流满面,说他的奶奶和他的父亲是一类人,也是蛮不讲理的人。说有一次他的奶奶到了他家,不知道啥原因,和他的母亲发生了争执,他奶奶气急败坏的给他姑姑打电话,让他姑姑马上到他家,然后他的奶奶和姑姑合力将他母亲暴揍一顿,奶奶临走之前,还恶狠狠的抛出一句“再也不会登你家的门”,这件事给他留下了极为严重的心理阴影。一个家庭,如果遇到不省心的婆婆和姑姑参与其中,并大打出手,婆媳关系、姑嫂关系可想而知。在他心目中,家里没有亲情,没有爱,只有拳头,只有暴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言传身教,就是要求父母爷爷奶奶等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给孩子树立良好的形象,让孩子心中产生敬佩之心,才会从行动上效仿他们,以他们为榜样,不断矫正自己的行为。全国政协委员、著名教育理论家朱永新曾说:“在所有的问题儿童身上,都可以找到他们家庭的原因。”李镇西曾在家庭教育报告中说过,“学校教育非常重要,但无论多么重要,都只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补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深知教育孩子是很难的一件事,尤其是转化一个孩子更加困难。孩子的教育问题,是涉及家庭、学校、社会的大课题,每一个家庭曾经或正在为教育问题犯愁犯难,正因为难,更需要每一个教育主体深思这个问题。不仅要关注孩子的物质需求,更应该关注孩子的精神需求、心理需要等,给孩子尽可能创造和谐、宽松、健康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向阳而生,逐光而行。</span></p>

王小明

孩子

教育

家庭

父亲

家庭教育

父母

暴力

帮扶

该生